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IM)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冠脉造影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中,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ST段压低AVL〉I中,RCA病变占86.8%,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中,RCA病变占18.2%,明显小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AVL S/R〉1/3伴ST段压低〉1 mm,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时,LCX病变占77.8%,明显大于RCA病变不同部位闭塞所占比例(P〈0.05);在0.5~1.2之间时, RCA病变远端闭塞占75.0%,明显大于RCA近中段闭塞和LCX闭塞病变组(P〈0.05);〈0.5时RCA近中段闭塞共占87.5%,明显大于其他两个位置(P〈0.05)。结论:IAIM患者心电图显示与梗死相关动脉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具有明显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心肌梗死范围、程度有关.许多研究者评价心肌梗死范围或风险时均把重点放在ST抬高振幅及导联上[2].认为ST抬高振幅越明显,ST抬高导联越多,心肌梗死范围及风险越大.但也有少数研究者持反对意见.近来有作者提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初ST形态的改变能独立预测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功能[3],因此与预后有关.本文通过回顾80例A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初ST抬高形状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8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梗死相关动脉的不同分为右冠状动脉组63例和左回旋支动脉组1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对比心电图各个指标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在右冠状动脉组中,合并右室梗死、STI压低≥0.5 mm、STv1抬高≥0.5 mm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是100.0%;STa VL压低≥0.5 mm阴性预测值最高,同时STIII抬高≥ST1I灵敏度最高;而在左回旋支动脉组中,STa VL抬高≥0.5 mm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STV2压低≥0.5 mm灵敏度最高,同时STIII抬高≤ST1I的阴性预测值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冠状动脉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主要梗死相关动脉,而不同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表现有一定差异,心电图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前降支(LAD)近端病变(PD)组40例,远端病变(DD)组40例,两组间结果比较:(1)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在PD组为45.0%,DD组为22.5%(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5.0%,特异度为77.5%;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在PD组为2.5%,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远端病变的灵敏度为15.0%,特异度为97.5%。(2)I、aVL导联ST段抬高在PD组为40.0%,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0.0%,特异度为85.0%(。3)STI/aVL<1在PD组为32.5%,DD组为5.0%(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5%和95.0%。(4)ST V2/V3>1在PD组为60.0%,DD组为27.5%(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2.5%。结论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与罪犯血管外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无关,为LAD近端病变的有意义的判断指标;I、aVL导联ST段抬高,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STI/aVL<1以及STV2/V3>1有利于诊断LAD近端病变,而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为LAD远端病变的特异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王元章 《中国卫生产业》2013,(31):98-98,10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与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关系.方法 入选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依据心电图ST段的变化进行确定,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心电图判断RCA和LCX为I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9%和80%、94%;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58%和74%.结论 心电图早期ST段的变化,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肌梗死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与梗死相关动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所收治的58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与心电图检测,根据心电图ST段的变化情况,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分析。结果: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ST段升高导联中,前降支近端闭塞在Ⅰ、aVL上检查准确率显然优于前降支远部闭塞(P<0.05),其他对照无突出差别(P>0.05),ST段低压导联中,前降支近端闭塞Ⅱ、Ⅲ、aVF上检测率显然优于前降支远端闭塞(P<0.05),其他对照无突出差别(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的变化情况来说,具体的变化情况与梗死相关动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心电图ST段的具体变化情况来预测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改变对判断高危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院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Ⅱ、Ⅲ及I、aVL导联及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出现低血压、缓慢心律失常、休克三个并发症之一的患者作为高危组,不出现任何并发症者为低危组。结果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抬高组,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S-T正常组。结论院前常规l2导联心电图S-T段偏移对判断高危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前降支(LAD)近端病变(PD)组40例,远端病变(DD)组40例,两组间结果比较:(1)Ⅱ、Ⅲ、aVF导联趼段压低在PD组为45.0%,DD组为22.5%(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5.0%。特异度为77.5%;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在PD组为2.5%,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远端病变的灵敏度为15.0%,特异度为97.5%。(2)Ⅰ、aVL导联趼段抬高在PD组为40.0%,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0.0%,特异度为85.0%。(3)STI/a VL〈1在PD组为32.5%,DD组为5.0%(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5%和95.0%。(4)STV3/V3〉1在PD组为60.0%,DD组为27.5%(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2.5%。结论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与罪犯血管外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无关,为LAD近端病变的有意义的判断指标;Ⅰ、aVL导联ST段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STI/aVL〈1以及ST V3/V3〉1有利于诊断LAD近端病变,而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为LAD远端病变的特异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特点和心电图分布特征,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的142例初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病变82%(3644)在前降支中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犯罪血管病变80%(2430)在前降支近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者,犯罪病变54%(2037)在右冠状动脉,46%(1737)在左前降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病变主要在前降支近段85%(2327),P<0.001;前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下壁导联ST段偏移,其血管病变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相近,均好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异常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变的部位,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ECG)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28例首次AMI患者发病后第1、2、3、7d经12导联ECG和CRP检查.结果A组患者随发病天数延长逐渐增多,第1d8例,第2d13例,第3d15例,第7d17例.B组相应渐少,两组CRP水平第1d和第7d无差异.第2d和第3d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是第2d(31.1±34.2)/(96.2±30.1)mg/L(且P<0.001),第3d(31.3±12.3)/(79.4±36.3)mg/L(P<0.0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第2d和第3dECG ST段抬高与高CRP水平密切相关.对ST段抬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探讨其病变特点与发病时间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行常规药物治疗,于发病2周后接受冠脉造影加支架术患者83例,根据其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二组:上午组(6:01-12:00,n=52)、其他时间组(12:01-次日06:00,n=31),由两名医师双盲进行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光盘阅读和测量,结合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特点,包括部位、梗死血管病变形态、类型及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午组、其他时间组间梗死相关血管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性病变上午组较其他时间组显著多见(P〈0.0125),同心型、复杂型病变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而血栓性病变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病变上午组较其他时间组显著多见(P〈0.0125),B型病变、C型病变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中,A型病变及偏心狭窄病变与发病时间有关且多发生于晨起及上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急性心肌梗死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临床医学已经可以证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是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发病后患者的心肌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严重缺血的状态,最终致使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从病理角度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进行性的改变,医生完全可以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在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的病症,以便拿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鉴别诊断与心电图特点.方法:挑选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研究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典型心肌梗死患者28例,占比46.67%,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占比50.00%,2例患者心电图显示正常,占比3.33%.非ST段抬高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病死率都低于S T段抬高患者(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典型与不典型,运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与诊断早期心肌梗死,利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07-708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前区疼痛伴咽痛和牙痛,发生率为32.14%,其次是夜间间断性胸痛、间断性胸闷、头痛、腹痛和呕吐。84例患者中,38例(45.24%)出现典型心电图表现;52例(61.90%)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抬高,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69%,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76%、3.57%,病死率为4.76%。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表现,同时还要进行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的检测,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3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且24小时后测血浆BNP浓度,1周后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观察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肌梗死的面积、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且血浆BNP高的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2)。结论血浆脑钠素浓度反映了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左室功能越差,脑钠素的水平越高,且脑钠素可作为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比较心肌酶与心肌蛋白对AMI早期诊断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均很强的金指标。方法选取50例AMI病患组I(分发病3h、24h、8d三个不同时间抽血)、50例骨胳肌重度损伤(无心肌损伤)病患组II50例肾功能衰竭(无心肌损伤)病患组Ⅲ、50例病毒性心肌炎病患组Ⅳ、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cTnI、Mb、CMLC、CK—MB、CK、AST、LDH的含量或活性。结果I组和Ⅳ组中cTn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Ⅱ组和IⅡ组中无变化(P〉0.05);而Mb、CMLC、CK—MB、CK、AST、LDH在I组发病24h时、Ⅱ组和IⅡ组中均明显升高(P〈0.05),在I组患者发病3h和8d时,Ⅳ组中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TnI是诊断AM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金指标,并适用于心肌损伤早期和后期的诊断。Mb与cTnI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79-280
目的研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48例(48.0%)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其中T波高尖发生率最高(P<0.05)。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罪犯血管患者心电图检出率均高于无病变患者(P<0.05)。CP时间为2~4 h的患者心电图检出率最高(P<0.05)。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中,T波高尖较为多见,心电图变化多发生于胸痛发作后2~4 h,掌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红梅  徐标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878-188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心功能、冠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次日静脉FBG水平,将235例AMI患者分为以下两组:FBG正常组(n=72):FBG〈6.1mmol/L;FBG升高组(n=163):FBG≥6.1mmol/L;比较两组入院时Killips分级、一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脉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住院30天病死率。结果①基线情况无差异的两组入院时Killip分级、一周LVEF无显著差异,FBG升高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FBG正常组;②相关分析显示FBG与LVEF负相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升高对于总体住院30天病死率及溶栓治疗住院30天死亡率均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 FBG升高为院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可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