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抽查同期住院分娩的54例糖耐量正常孕妇作为对照,分析两组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APTT、FIB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LT、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GDM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肝癌中药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中的42.5%出现在我国大陆,近20年来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1.17%,在我国每年约23万人死于肝癌,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占恶性肿瘤年死亡率的第二位和第一位[1,2].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后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3].在众多的疗法中,综合治疗已被广泛认可.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抑制瘤体生长、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作用,为了探讨中医药的作用途径和机制,现将中药治疗肝癌的生物学效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入及中药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寻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最佳方法。方法:对56例经B超,CT、MRI及AFP测定证实为肝癌的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治疗后与下一次做介入治疗之间采用中药扶正。结果:56例肝癌患者经介入后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其生存率,肿瘤缩小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肝癌,尤其是中晚期非手术肝癌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血瘀证实质的研究中 ,有学者认为血瘀证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而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1 ] 。在临床实践中 ,活血化瘀治则及方药防治血栓性疾病或血瘀证已取得显著疗效 ,虽然其作用机制已有多方面阐述 ,但对VEC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项实验在建立大鼠VEC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VEC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药物与试剂1 1 1 试剂 盐酸肾上腺素制剂 :北京制药厂提供 ;血浆t-PA、PAI活性测定试剂盒 :上海医科大学遗传学研究室提供 ;血浆 6 -ke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间住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于TACE术后给予清肝化瘀口服液治疗28 d,对照组30例单纯TACE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取血进行甲胎蛋白(AFP)测定,观测和评价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全身反应:发热、黄疸和白细胞下降)、生活质量,检测病灶变化及肝外转移(CT和/或超声及胸片检查,随访观察肺、骨、脑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AFP值下降显著,两组病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瘤体客观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肝外转移6例(20%),对照组发生肝外转移14例(46.7%)。对照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增高者17例(56.7%),治疗组5例(16.7%),(P<0.01)。术后对照组发生发热、黄疸、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24例(80%),治疗组14例(46.7%),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化瘀口服液联合介入治疗,在瘤体客观疗效、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中AFP水平、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RF及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34例患者分为A组(中药组)、B组(TACE组)、C组(RF+TACE+中药组)、D组(RF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换率、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同治疗前相比,B、D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CD4^+、CD8^+均明豆下降(P〈0.05),A、C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无明显变化,CD4^+、CD8^+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F、TACE治疗可引起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中药可有效保护TACE及RF治疗引起的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RF及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34例患者分为A组(中药组)、B组(TACE组)、C组(RF TACE 中药组)、D组(RF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换率、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同治疗前相比,B、D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CD4 、CD8 均明显下降(P<0.05),A、C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无明显变化,CD4 、CD8 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F、TA-CE治疗可引起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中药可有效保护TACE及RF治疗引起的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对脓毒症时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20例,于大黄给药前、给药后1、4、24 h采血,并检测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3(AT3)以及血栓弹力图。结果与4 h时比较,1 h和24 h时的DD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 h时比较,0h、1h、24h时的Angle角和MA值均显著升高,但1 h时的K值明显缩短(P<0.05);与0 h相比,24 h的CRP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时,患者表现为DD的显著升高。大黄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功能、血小板功能、纤溶功能,并能调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止痛作用。方法:将87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奇曼丁(曲马多控释片),治疗组予以中药外敷。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心功能疗效以及降低BNP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癌性疼痛,且起效时间短、毒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其近期疗效确切,但发热、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影响了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因此,研制低毒、高效的介入制剂,提高临床效果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二十年来,中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进行综述,以期寻找规律,为中药介入治疗肝癌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松友饮”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aspase-3活性实验及RealTimePCR技术,观察2、4、8、10、20、30及40me,/mL“松友饮”(c1、c2、c3、c4、c5、c6及c7组)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松友饮”(c4,10mg/mL)干预72h后MHCC97H细胞凋亡率增加超过3倍。干预48h后Caspase-3显著激活,Caspase-3活化呈时间依赖性。“松友饮”浓度增加,转移抑制基因1(Metastasissuppressor1,MTSS1)抑制效果越明显,“松友饮”(c4,10mg/mL)干预48h,MTSS1基因表达抑制率为39.0%。结论:“松友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能与MTSS1基因表达抑制、Casoase-3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路路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凤荣  杨关林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3):373-373,377
路路通注射液能降低FIB含量,有促进t-PA或抑制PAI合成释放,调节机体纤溶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此外,还有很好的抗凝作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凝血纤溶功能,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凌昌全  李琦 《中医杂志》2002,43(1):69-71
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首选疗法,其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自林贵等于1984年在国内首次开展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以来,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癌被广泛用于临床。TACE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在10%左右。我国约85%的肝癌合并肝硬化,临床上常受到化疗栓塞术前肝功能较差,术后肝功能损害的限制,化疗栓塞后,常出现肝功能Child降级。青木达哉等认为TACE可导致33.3%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20.3%的患者引起肝功能损害;陈晓明等报道TACE术后,  相似文献   

14.
健脾化瘀中药逆转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健脾化瘀中药960复方(960)对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及机理.方法:用960大鼠灌胃后采集的含药血清体外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AFP和白蛋白(Alb),放免法检测环核苷酸水平,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中药血清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减弱,Alb生成明显增多,以作用6天组作用最为明显,AFP显著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与DDP组相近.细胞内cAMP明显高于对照组,DDP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960复方具有逆转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表型作用,作用机理与升高细胞内环核苷酸水平和降低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腿部周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8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熏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大腿和小腿周径差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前两组大、小腿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大、小腿周径差均下降,且观察组大、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PT水平增高,APTT、D-D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PTT、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DVT患者的疗效较高,能明显地改善腿部肿胀的症状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磁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120例适宜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磁极针治疗组和体针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除针具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均一致,针刺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疗程全部相同。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磁极针对极针刺法治疗组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提示临床上可以用凝血、纤溶系统活性水平作为判断预后、估计临床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药纳米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从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个方面对中药纳米靶向制剂在肝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重点介绍了中药纳米粒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和方法,并对中药纳米肝靶向给药系统的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肝细胞癌(HCC)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由于药物对肿瘤的选择性差,吸收率低和多药耐药的出现,肝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并不理想。中药在治疗肝癌中具有特殊优势,纳米中药兼具中药与纳米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肝癌的治疗中展现了丰富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前X基因在HBV相关HCC患者中的流行病学分布、前X基因和HBV基因型与HCC的临床关系.方法:患有乙肝的肝细胞肝癌患者(HCC)35例,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C患者35例中B基因型1例,C基因型24例,B/C混合基因型8例,未定型者2例.明确基因型的患者33例,进一步扩增前结论:HCC患者中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较为多见.前X多肽在HCC患者中有较高的编码率,前X区多肽可能和HCC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液处于高凝或血栓前状态,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为DIC前期。血必净注射液广泛应用于AECOPD治疗,我们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血必净注射液对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心功能和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文峰  邓宏  李秋萍  龙顺钦 《新中医》2018,50(8):137-140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综合介入治疗联合中药对其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接受介入微创联合中药治疗或介入微创联合手术及中药治疗,或介入微创联合中药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治疗的HCC患者,获取患者4年以上生存时间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分析其介入微创综合治疗情况、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治疗前后肿瘤反应性、肝功能情况、肝内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采用介入微创+中药治疗9例,介入微创+中药+手术治疗5例,介入微创+中药+CIK治疗8例。最终患者共接受T ACE等介入微创治疗203次,人均9.23次。其中手术患者(5例)共接受介入微创治疗6 8次,占3 3.5%,人均6.8次;未手术患者直接接受介入微创治疗13 5次,占6 6.5%,人均11.25次。所有患者均存活4年以上,其中现仍存活14例,肝癌Ⅱ期20例(9 0.9%),Ⅲ期2例(9.1%);Ch ild-Pugh分级A级19例(86.4%),B级8例(13.6%);患者5、7、9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 0.2%、7 6.6%和51.0%;中位生存期(9.3 5±0.6 0)年。患者接受介入综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均较介入综合治疗前升高(P0.05)。介入综合治疗后,患者的ALT、T Bil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AFP指数转阴4例,原本AFP阴性的6例患者在后期随访中持续升高。随访期间发生肝内转移10例(占45.5%),肝外转移7例(占27.3%)。结论:介入微创联合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方法是提高肝细胞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