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液体复苏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的2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观察组)的液体复苏过程、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同期采用充分大容量复苏的3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及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更趋平稳。结论:控制性液体复苏能明显减少容量负载过重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进而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期液体复苏治疗策略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研究标准的38例SAP病人液体复苏治疗的相关资料,根据入院后扩容达标时间分为快速扩容达标组(A组,自入院24h内,18例)、控制扩容达标组(B组,自入院24~72h内,20例)。血容量达标标准应满足下面2项或2项以上:(1)心率〈120次/min;(2)MAP65~85mmHg;(3)尿量≥1ml/kg.h:(4)HCT≤35%。结果扩容达标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5);红细胞压迹HCTA组显著低于B组(P〈0.01);输液速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液体潴留总量B组显著低于A组(P〈0.05);机械通气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扩容达标后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控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和预防体液潴留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SICU 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液体复苏量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各86例。A患者给予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A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AKI持续时间、肌酐峰值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使用率均较B组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率、开腹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AKI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肌酐峰值,减少CRRT的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较充分性液体复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就诊后最初24h静脉内液体复苏速度与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及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6年间收治的8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对其治疗方案及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就诊后24h内静脉内补液量占最初72h补液量的33%以上(早期液体复苏),B组为〈33%(晚期液体复苏)。将患者的死亡率、器官功能衰竭、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早期液体复苏)组43例,B组(晚期液体复苏组)39例,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两组72h总补液量无差别。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病后24h静脉内总补液量如小于72h内总补液量的1/3可能导致更高的并发症或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浅谈液体复苏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液体复苏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7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早期(急性反应期)的液体复苏过程。观察治疗过程中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并发症情况。治疗组:38例每日补液量3500~4000mL;对照组:37例每日补液量<3000mL,两组均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补充水电介质、补充胶体液、补充晶体液、中医通便等综合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组:呼吸衰竭5例,肾功能不全4例,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2例;对照组:呼吸衰竭11例,肾功能不全10例,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6例。治疗组在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时补充足量液体可降低呼吸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98例,根据收治科室的不同分为A、B组各49例,A组采用液体负平衡,B组采用液体正平衡.结果 B组病死率为14.3%,明显低于A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平衡液体复苏方案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李桃姿 《安徽医药》2012,16(3):388-390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早期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全身毛细血管渗漏,液体转移到第三间隙等原因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病早期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可改善全身组织细胞灌注,从而避免全身多脏器功能不全及胰腺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该文就SAP发病早期液体复苏的认识及监护等方面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文占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39-240
目的了解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BNP含量的变化,探讨BNP与补液量的关系,指导临床补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收治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晶胶比2∶1为界,分成3组,A组晶胶比<2∶1;B组晶胶比>2∶1,C组晶胶比等于2∶1,观察液体复苏对3组B型脑利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早期不同晶胶比的液体复苏均可改善各组血液动力学,BNP随复苏液体总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液体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是反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的干预化护理要点。方法选入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用常规护理,干预化护理组用干预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程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复苏成功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APACHEⅡ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干预化护理组满意程度、APACHEⅡ评分、生命质量评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复苏成功时间、住院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更有优势,P <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患者实施干预化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液体复苏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渗盐水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Ranson评分[(2.98±0.23)vs(3.52±0.38)]、APACHEⅡ评分[(8.54±2.33)vs(10.32±2.76)]和CTSI评分[(4.26±1.25)vs(5.76±1.38)]差异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vs 43.75%,P<0.05)。对照组中死亡病例12例(37.50%),观察组死亡4例(12.50%),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高渗盐水液体复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效果显著,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剖宫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在本院剖宫产时出现失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按照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和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20例是充分液体复苏,实验组20例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就两组产妇的血压值,手术输液量、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检测和记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治疗前后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DIC、ARDS发生率、手术输液量、出血量、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剖宫产失血性休克中有输液量低,DIC、ARDS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液体复苏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6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对照组予以非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行液体复苏0.5、1、2h后,对照组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心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8%、38.3%。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过程中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能有效恢复患者的循环血量,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依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行无痛胃镜下止血,止血前对照组采用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实施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完成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红细胞悬液量、止血时间、补液量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更高、止血效率更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7月~2009年8月所接诊的1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常规液体复苏两种方法进行复苏治疗,对两组的治愈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两种复苏方法疗效情况。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1865±324)mL,治愈率为54.8%,死亡率为45.2%;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638±656)mL,治愈率为42.6%,死亡率为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 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成A、B两组。A组为常规组,做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收缩压≥90mmHg。B组为限制组,在止血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开通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林格液或生理盐水1000mL,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500mL(晶/胶比例为2~3∶1)。当血压回升至70mmHg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晶体液输入量,维持收缩压80~90mmHg,同时监测血气分析、尿量、血常规等相关指标,以指导休克复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入选患者9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肺挫伤及休克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输液量A组大于B组(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优于A组,A组ARDS发病率、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重症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55-257
目的为有效对早期液体复苏后的脓毒症患者实施液体管理,探究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脓毒症的42例患者,临床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两组,每组均为21例。所有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后,常规组给予二级液体管理,治疗组根据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BE、SCVO2给予液体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药物使用时间、通气辅助时间、气管插管发生率,统计临床病死率,比较液体管理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变化。结果常规组气管插管率、死亡发生率为47.6%、14.3%,明显高于治疗组23.8%、4.8%,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气管插管发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常规组ICU费用低、机械通气时间短、重症监护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恢复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后以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BE、SCVO2监测来指导液体使用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组和常规组各50例。在一般处理基础上,限制组予限制性补液治疗,常规组予常规补液治疗。监测2组入院72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凝血酶原时间(胛)、红细胞压积(HCT)、血氧分压(PaO2)水平及输液量。观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限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HCT及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输液量少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76例严重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量、院前复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制品输入量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及凝血功能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6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者为治疗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复苏后外周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以及单器官功能障碍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患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后24 h、48 h血乳酸达正常标准的例数,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5);治疗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9例(22%),对照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11例(47.8%),治疗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治疗组出现死亡5例(12.2%),对照组出现死亡6例(26%),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