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情况较为明显,多数患者伴有构音障碍和摄食困难,不仅增加了吸入性肺炎和误吸的风险,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营养状况.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我院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了中医针刺治疗,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基于此,本文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创新型口腔护理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吞咽训练、摄食训练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治疗组给予创新型口腔护理,即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加K点刺激、冰刺激、口腔点含液治疗。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经持续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和2级的患者为23例,对照组为17例,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8.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创新型口腔护理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82例纳入本研究,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应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41例)仅进行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分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吞咽障碍分级1~5级依次为0、0、29.3%、36.6%、34.1%,治疗后依次为34.1%、34.1%、17.1%、9.8%、4.9%;对照组治疗前吞咽障碍分级1~5级依次为0、0、31.7%、34.1%、34.1%,治疗后依次为17.1%、22.0%、26.8%、19.5%、14.6%。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醒神开窍针法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且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6.
脑卒中(stroke)是我国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1].脑卒中患者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2],易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死亡等并发症,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恢复进程和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常用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改善食管上部括约肌以及食管壁打开...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邦吉 《右江医学》2010,38(2):201-202
吞咽困难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一般系指脑神经系统损伤后引起的吞咽困难,除了口、咽、食管、延髓病变,还有假性延髓麻痹.治疗吞咽困难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重建吞咽功能及避免饮食摄取不足.我们自2008年1月至今,运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化呼吸训练联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加门德尔松手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呼吸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临床疗效评估2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VFSS评分、SSA评分、FOIS分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强化呼吸训练联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选穴针刺方法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比较。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言语治疗仪的疗效优越于针刺方法(P〈0.05)。结论: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不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风复元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及针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舌体穴位及廉泉,中药组予中风复元方口服,针药组则同时予针刺及中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评定吞咽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为76.66%,针刺加中药组为93.33%,统计结果显示3个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及中药组(P<0.01)。结论针药联合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占急性脑卒中患者的40%左右。吞咽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呛咳,并且患者还有窒息的可能。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用针刺加冰刺激的疗法,治疗中风吞咽障碍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早期使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咽功能障碍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1%,可引起吸人性肺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气道梗阻、窒息甚至死亡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营养不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恢复,病死率也高于营养状态较好的患者。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有效防止误吸,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及时得到足够营养,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全面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NIHSS评分和Burke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SWAL-QOL生活质量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备显著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状态,并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吞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华薇 《广西医学》2005,27(1):118-119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与吞咽有关的神经损伤或吞咽器官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们使用吞咽训练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45例,并与单纯针灸组对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选穴针刺方法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比较。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言语治疗仪的疗效优越于针刺方法(P<0.05)。结论: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不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海南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2016年1~4月收治的中风并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的吞咽训练方法,进行口腔或咽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加上针刺治疗,根据患者吞咽障碍分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治疗时间为40 d,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为(1.35±0.21)级,高于治疗前的(4.43±0.32)级,对照组治疗后为(2.31±0.28)级,高于治疗前的(4.68±0.16)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咽障碍分期的针刺治疗配合吞咽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低频电针与高频电针针刺风府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组和高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风府穴为主穴分别以低频(2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刺激。对比3组患者治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及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结果,住院期间的肺炎发生率,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表(NRS-2002)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NRS-2002评分均明显降低,VFS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VF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和低频组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NRS-20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与低频组的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风府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不同频率电针能通过促发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来提高疗效,低频电针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高频电针。  相似文献   

18.
19.
<正>吞咽障碍是指固体或液体从口腔至胃的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本病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导致的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可显著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延长住院时间。如何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进而降低脑卒中死亡率,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摄水训练等,其方法单一,对恢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一般。本项研究应用早期针刺疗法结合规范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工作中发现,脑卒中患者成功救治后仍有诸多后遗症表现,其中,吞咽障碍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2020年于我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表现,排除精神疾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案不耐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