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在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正常的22例中,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18例。常规心电图显示单源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查出严重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尚能发现一过性的心电信息变化。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心肌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以心脏症状为主的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45~58岁有心脏症状无器质性疾病的更年期女性102例为更年期组,另选取合并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9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和复合型异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显著(P0.01)。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更年期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更年期组,分别为97.8%和51.5%(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有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频域心电图(FCG)诊断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临床诊断心脏神经症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频域心电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心脏神经症组(异常率87.1%)与正常对照组(异常率5.0%)的FCG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CG分析可作为诊断心脏神经症的新方法和临床客观量化指标.特异性较好、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等症状超过5个月的125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排除21例糖尿病患者、9例心肌炎患者和10例心脏病患者,诊断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85例.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采用中药方剂及心理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 治疗前,85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显示异常,异常率为100.00%,患者均存在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治疗后,75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正常,并且这部分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完全消失;1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异常率为11.76%,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无创性检查手段,简便易行,诊断率高,易于为患者接受,可以作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频域心电图(FCG)诊断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倒临床诊断心脏神经症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频域心电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心脏神经症组(异常率87.1%)与正常对照组(异常率5.0%)的FCG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FCG分析可作为诊断心脏神经症的新方法和临床客观量化指标.特异性较好、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群中有半数以上有心律失常,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0%~90%,有些心律失常无特别主要的临床意义,有些则可能是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唯一表现,甚至是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的先兆。由于某些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暂时性或阵发性的,常规心电图检查很难捕捉到,这样,动态心电图则可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因动态心电图可长时间(24h)不间断地记录到各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形,且其最大优点在于不受非静息状态的影响,将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情况下每时每刻所发生的信息客观连续地记录下来,对照病人日记中所记录出现症状的时间与相应时间的心电图的改变,可以诊断病人的症状是否由病理性心律失常所致,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价有绝对肯定的价值。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严重程度差别很大[1],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因此掩盖了真实病情[2],所以动同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尤其是对易引起猝死的恶性心律失常的检出尤为有意义。早搏是各种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等,亦可发生在基本健康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均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度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度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44~56岁有心脏症状无器质性疾病的更年期女性135例为更年期组,另外选取更年期合并冠心病女性9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和复合型异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更年期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更年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有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可疑心脏疾病的患者使用美国TLC4000型12导联动态心电仪连续记录24h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阳性率达90.0%.器质性疾病104例,占69.3%.结论Holter检出率较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及早提供介入治疗、减少心血管重大事件的必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北京市儿童进行筛查,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心脏的健康状况。一、对象和方法:1996年9月~1997年5月,选北京市朝阳区中等条件的幼儿园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共有3~14岁儿童894名。除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儿童2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890名无心脏病病史者组成本题研究对象。男460名,女430名,平均年龄7岁。全部小儿经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及完整彩超检查。对心律失常或可疑心律失常者进行心电图监测或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二、结果:890名小儿中,23例有心脏异常,发生率2.6%。其中… 相似文献
11.
于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7):84-85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实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3.4%(71/76),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76.3%(58/76),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以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动态心电图均要高于常规心电图,检验各类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更为理想,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顾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5):67-68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动态心电图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并准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心律失常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以及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分别为53.75%,51.25%,33.75%以及31.25%,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相比,检出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测,采用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症状检出率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464次,其中SMI发作392次,有症状缺血发作72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MI持续时间(14.6±3.5)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1.2±9.8)min/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下移发作高峰时间6~12时为198阵次,12~18共84阵次,18~24时共57阵次,0~6时共47阵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提高了对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11年6月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ECG)对86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93.02%和75.58%,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检查方法检查的心电图改变类型中,除异常Q波与完全性RBBB检查结果一致外,其余改变类型都显示DCG检查阳性率比ECG高(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更确切、更可靠,可作为治疗过程中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电图诊断隐匿性冠心病(LCHD)的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疑似L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种诊断方案的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最高,运动负荷心电图次之,动态心电图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在小儿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川崎病患儿204例,观察是否存在心血管病变。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出61例患儿有冠状动脉等心内病变,发生率达30.0%,心电图检测出119例患儿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达到58.3%。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4):118-120
目的:探讨临床在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进行病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量患者71例,患者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病情诊治,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进行动态心态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更高,假阴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心肌缺血假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能够准确反映心律失常种类及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9例,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7.53%,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阳性检出率47.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组检查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整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检出的阳性率,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动态心电图(DCG)与超声心动图(ECHO)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老年患者200例,均行DCG、ECHO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G、ECHO诊断老年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