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时少突胶质细胞(OLs)的作用。方法将48只出生3 d的清洁级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结扎离断,缺氧处理;对照组大鼠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离断,也不进行缺氧处理。术后3 d、7 d、14 d心脏灌注后取其脑组织,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标记为A1/A2,B1/B2,C1/C2。处死大鼠的前24 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每4 h 1次,连续注射3次。脑组织经固定、脱水处理后冷冻切片。对脑组织切片进行焦油紫(CV)染色,评估脑白质损伤情况。行神经元-神经胶质2型抗原(NG-2)、髓鞘碱性蛋白(MBP)、Brdu、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OLs的作用。结果 1.CV染色显示脑面积比率:A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脑面积比率为0.900±0.059、A2组左侧与右侧脑面积比率为0.970±0.015、B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脑面积比率为0.870±0.039、B2组左侧与右侧脑面积比率为0.920±0.024、C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脑面积比率为0.730±0.096、C2组左侧与右侧脑面积比率为0.920±0.039,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面积比率:A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870±0.028)和A2组左侧与右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910±0.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B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92±0.030)和B2组左侧与右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92±0.025),C1组损伤侧与损伤对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83±0.130)和C2组左侧与右侧胼胝体面积比率(0.85±0.0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BP染色:阳性面积占整个胼胝体的比率: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0.32±0.17、0.39±0.20;B2组左右两侧阳性面积占整个胼胝体面积比率为0.51±0.11;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0.71±0.07、0.90±0.10;C2组左右两侧阳性面积占整个胼胝体面积比率为0.88±0.13,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3.NG-2染色:每高倍镜下阳性细胞数:A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23.56±2.93、18.11±3.19;A2组左右两侧20.17±2.38;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27.29±4.81、22.88±5.31;B2组左右两侧20.81±3.24;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22.29±4.27、16.04±4.17;C2组左右两侧14.07±3.29。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Caspase-3染色:每高倍镜下阳性细胞数:A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68.67±6.60、60.04±5.66;A2组两侧40.21±7.93;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59.13±10.22、50.38±11.58;B2组两侧为48.17±4.27;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70.13±16.11、57.00±15.43;C2组两侧62.42±13.56。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术后3 d、7 d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5.Brdu染色:每高倍镜下阳性细胞数:A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149.58±21.12、126.92±7.23;A2组两侧为120.33±7.18;B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89.04±20.42、79.79±16.77;B2组两侧为85.83±6.05;C1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为60.08±10.89、53.25±8.02;C2组两侧为50.08±4.78。术后3 d、7 d实验组损伤侧和损伤对侧、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HI可引起OLs成熟、髓鞘形成障碍,导致脑的低髓鞘化,从而引起脑白质损伤;OLs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2.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大鼠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移植对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模型大鼠的长期作用。方法将80只3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5 d脑室/白质移植组、9 d脑室/白质移植组、14 d脑室/白质移植组(n=10);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离断并缺氧80 min制备早产儿WMI模型;采用孕10~12周人胚胎脑组织制备OPCs。各移植组分别在造模后5 d、9 d和14 d将3×105OPCs注入右侧脑室/脑白质中,待大鼠60日龄和90日龄时分别对各组行电镜下脑髓鞘评估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电镜下,大鼠60日龄时各移植组髓鞘损害程度相比模型组略有改善;无论是与同组60日龄大鼠还是与同日龄模型组大鼠比较,90日龄时各移植组的髓鞘均明显增厚,结构破坏更少,其中14 d移植组变化最为明显;但不同移植时间脑室和白质移植组间的髓鞘损害程度未见有明显差异。60及90日龄各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 NSS)均高于假手术组,但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OPCs移植可能对治疗早产儿WMI存在长期效应,延迟移植时间可能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以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损伤所造成的髓鞘脱失为特点。脑白质损伤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幸存的患儿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发现的对治疗白质损伤具有应用潜力的措施,目前细胞移植研究中常用的细胞是OPCs。OPCs兼有迁移和髓鞘化能力,是移植治疗最佳的种子细胞。研究发现OPCs移植不仅替代受损的细胞重建白质结构和功能,还能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血脑屏障的修复。但OPCs移植的临床应用还面临许多挑战,如有效性及致瘤风险、免疫排斥等安全性问题。该文就髓鞘发育、OPCs的获取、治疗机制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并分析了目前OPCs移植的挑战,以期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导向。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因复杂,可导致长期的神经认知行为缺陷,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脑白质发育障碍的常见亚细胞机制,涉及氧化应激、ATP合成减少、钙稳态失衡。文章将对线粒体在脑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造成其功能障碍的机制作一综述,希望能够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进行及早干预,为改善存活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少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并可以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生长因子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的脱髓鞘性疾病,少突胶质的损伤与丢失是其关键环节,而在髓鞘再生时发挥作用的细胞是少突胶质前体,但再生后的髓鞘不完全且存在时间短,从未达到正常的厚度,而且轴突与髓鞘厚度的关系不再出现,再生的髓鞘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髓鞘修复失败.导致髓鞘修复失败原因很多,现仍未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常导致痉挛性脑瘫、认知及行为学异常等后遗症.小胶质是脑内的主要免疫应答细胞,在脑内防御反应及脑损伤的平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其活化的早期,适当抑制小胶质的活化反应,能减少不必要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移植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hOPCs)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的疗效。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移植组(n=10);模型组和移植组大鼠在3日龄时行右侧颈总动脉离断后缺氧2 h,制备WMI模型;从自然流产的11周人类胎儿脑中分离培养hOPCs,将hOPCs移植到WMI模型大鼠中。移植后3个月通过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电镜观察大鼠髓鞘厚度和增生情况。结果 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比假手术组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 < 0.05)。hOPCs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90日龄WMI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电镜图像显示,移植hOPCs促进了WMI模型大鼠的大脑髓鞘再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g-ratio(轴突总直径/纤维总直径)增加,提示髓鞘厚度减小;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的g-ratio降低,提示髓鞘厚度增加(P < 0.05)。结论 鞘内移植hOPCs可以减轻WMI模型大鼠的神经损害并促进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8.
脑缺氧缺血时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缺氧缺血是造成新生儿脑白质损害的常见原因 ,与脑瘫、智力低下等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少突胶质细胞是脑白质的重要成分 ,故研究少突胶质细胞对缺氧缺血性损伤机制及其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 ,它包绕神经纤维轴突而形成髓鞘 ,对轴突正常快速电传导等功能起重要作用。少突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前脑脑室下区 (SVZ) [1] 。依据抗原表达、形态和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系可分为先祖细胞、早期少突胶质祖细胞、晚期少突胶质祖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少突胶质…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缺血缺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血缺氧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基因表达增加,尤其以梗死灶周围和海马区更突出。BDNF通过维持细胞内Cα^2 稳定、清除自由基、阻滞细胞凋亡,以实现其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缺氧的损伤,内源性BDNF是抵御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内在保护剂,外源性BDNF能增加梗死区神经元的存活数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在脑发育早期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细胞替代治疗是髓鞘化障碍疾病的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细胞替代治疗必须具有相应的体外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方法.因此,本研究为了提供临床治疗所需的细胞,发展出了一种简单、经济且高效的获得人源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方法 通过磁珠分选的方法得到人源OPCs,将其接种到OPCs增殖培养基中,观察短期(2、4、6、8d)和长期体外培养中OPCs的形态,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第4代细胞OPCs特异标志O4、转录因子Sox10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αR)的表达情况及诱导后分化为少突细胞的能力,同时观察B27和N1对OPCs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 短期培养时,OPCs具有典型的双极或是三极形态且增殖状况良好.经过4代的长期培养,4代细胞均具有典型双极或三极形态;第4代OP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90%以上细胞表达OPCs特异标志O4、Sox10和PDGFαR,诱导后,可以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可见经过4代的长期培养,OPCs仍保持着初始性状且具有分化为少突细胞的能力并且仍然保持着较高纯度,表明该培养基适合人源OPCs长期培养.结论 使用该培养方法,分离得到的人源OPCs在体外不仅能够稳定培养和扩增,还具有分化为少突细胞的能力.通过这种可重复的方法,可以在体外尽可能简单的稳定获得大量高纯度人源OPCs,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选择.且该方法使用较少的细胞因子,因此为髓鞘化障碍或髓鞘损伤疾病将来的细胞治疗,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临床的OPCs的稳定高效的较经济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文通过检测新生儿脐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探讨BDNF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出生体重,将51 例足月第1胎健康新生儿分为3 组:①小于胎龄组(SGA)8例;②适于胎龄组(AGA )31例;③大于胎龄组(LGA)12例。测量新生儿身长、体重及其母亲的身高、体重,并对脐血中BDNF、瘦素(LEP)、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结果:SGA组的BDNF明显高于AGA组和大于LGA组,AGA组和LGA组中BDNF没有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DNF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体重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LEP与BDNF不呈相关趋势(P>0.05),INS与BDNF也不呈相关趋势(P>0.05)。INS 与LEP呈现正相关(P<0.05)。LEP与新生儿体重、产妇体重及其BMI呈正相关,而TC,TG在3组新生儿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DNF是新生儿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不受LEP,IN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后常见的脑损伤类型之一,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常规序列难以区分病灶内是否合并出血,而出血与否可能影响治疗和预后。该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来检测存在白质损伤的早产儿脑内的出血性病变。方法对临床怀疑围生期窒息后脑损伤的75例早产儿行头颅GE HDx Twin Speed 3.0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T2FLAIR、DWI和SWAN。结果44例(58.7%)早产儿存在脑室旁白质损伤,其中4例(9.1%)存在出血性白质损伤。在这4例中有3例合并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4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结论脑室旁白质损伤中绝大多数为非出血性损伤,当伴有生发基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病灶中常存在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反复高热惊厥(FS)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热对照组(HC组)和高热惊厥组(FS组),热水浴法建立FS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海马匀浆中BDN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在脑组织各区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ELISA 法测得的FS组海马BDNF水平(89.9±12.5 ng/g)明显高于NC组(54.4±18.9 ng/g)和HC组(64.1±15.0 ng/g)(P<0.01),FS组各脑区BDNF阳性神经元OD值亦明显高于NC组和HC组(P<0.01);FS组脑组织各区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NC组与HC组(P<0.01),且脑组织各区细胞凋亡程度与BDNF在脑组织各区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2,P<0.05)。结论:反复FS后大鼠脑内BDNF表达明显增加,并且与神经细胞的凋亡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82-385]  相似文献   

1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系统发育中的关键信号分子,与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结合后可引发多种生理效应.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证明其可能与神经细胞生存、生长、分化、损伤后修复、凋亡等作用相关.该文分别对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因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中的作用及早期环境与二者表达的联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aEEG)及原始脑电抑制性电活动持续时间的研究,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程度与早期脑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38例小于32周的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轻度脑白质损伤20例,重度脑白质损伤18例)及42例无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纳入研究。自生后开始每周进行一次aEEG监测和颅脑超声检查,直至生后4周或矫正胎龄32周。比较各组aEEG图形及振幅变化趋势及原始脑电爆发抑制比的变化。结果脑白质损伤组和对照组aEEG均呈高度不连续图形,无成熟的睡眠周期。重度脑白质损伤组下边界振幅明显低于轻度脑白质损伤组和对照组。脑白质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原始脑电图形均为爆发性电活动-抑制性电活动交替出现,重度脑白质损伤组抑制段时间及爆发抑制比明显大于轻度脑白质损伤组及对照组。结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早期动态进行脑功能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严重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17.
脑损伤是导致早产儿远期神经系统伤残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脑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缺乏特异性,甚至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颅脑影像学检查和脑功能测定.本文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治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以有助于临床医师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无镁诱导体外培养神经元(neurons, N)放电,研究放电后N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AST)共培养体系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改变并分析其主要来源。方法:以纯化的胎鼠海马N和新生鼠AST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经过短暂的无镁标准细胞外液处理诱导反复的自发性惊厥样放电,分为N对照组、N无镁组、N+AST对照组和N+AST无镁组。 ELISA法测定惊厥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BDNF含量。结果:N+AST无镁组恢复正常培养后48 h,AST的体积增大,突起及细胞数目增多。N无镁组恢复正常培养后72 h,仍旧存在自发性“惊厥样放电”。N+AST对照组在24 h、48 h细胞上清液中的BDNF浓度较N对照组同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BDNF升高(P<0.05)。N+AST无镁组在12 h、24 h、48 h分泌的BDNF均较N+AST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BDNF升高,尤其12 h、24 h升高明显(P<0.01);而N无镁组在各个时间点BDNF含量也有升高,但与N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ST无镁组在24 h分泌的BDNF较N无镁组同时间点分泌的BDNF升高(P<0.05)。结论:N+AST在正常培养情况下分泌的BDNF由N和AST共同参与,N可能起主要分泌作用。短暂无镁处理的N+AST,经诱导放电后BDNF的分泌显著增多,并且可能主要来自惊厥微环境活化的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