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牛骨形成蛋白(bBMP)分别与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把rhBMP-2和bBMP分别与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进行小鼠肌内种植1、3、6周后,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比较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rhBMP-2和bBMP存在骨诱导差异,rhBMP-2诱导成骨量相对较少但血管,骨髓含量丰富,bBMP则相反,结论:两种BMP都具有良好的诱骨活性,但在居骨量和血管,骨髓样组织的形成量上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BMP - 2 )和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 :把rhBMP - 2和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进行小鼠肌内种植 1、3、6周后 ,组织学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rhBMP - 2赋予珊瑚 /聚乳酸骨诱导能力 ,珊瑚 /聚乳酸则充当rhBMP - 2的载体和释放系统 ,对BMP的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与单纯的珊瑚 /聚乳酸相比 ,这种复合人工骨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诱导成骨。结论 :rhBMP - 2 /珊瑚 /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fenetic protein-2,rhBMP-2)和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将rhBMP-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植入兔肌内,于1,4,8周后进行X线、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检测异位成骨活性。结果:rh-BMP-2/PLA活性复合涂层种植体具有骨诱导能力,PLA为rhBMP-2的良好控释载体。结论:rhBMP-2/PLA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是一种理想的种植体涂层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rhBMP-2复合BMSC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构建3种复合支架材料:1)rhBMP-2/珊瑚;2)胶原rhBMP-2/珊瑚;3)BMSCs/胶原rhBMP-2/珊瑚。分别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观察成骨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第3组材料异位成骨的能力最强,第2组次之,第1组较弱。结论:动物实验中胶原是rhBMP-2适宜的缓释载体,BMSCs对促进材料异位成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rhBMP-2/PLA复合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ecombinant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和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活性。方法:将rhBMP-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植入兔股骨内,分别于4,8,12,16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及组织化学观察,检测其成骨活性。结果:构建的活性涂层种植体具有骨诱导能力,PLA为rhBMP-2的良好控释载体。结论:rhBMP-2/PLA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是一种理想的种植体形式。  相似文献   

6.
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coral)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并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1、3、6周取材,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在植入局部诱导形成骨和软骨,表现出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珊瑚对rhBMP-2的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是rhBMP-2的良好缓释载体。此复合人工骨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而应用于骨科和颌面外科。  相似文献   

7.
为了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差的缺陷,本研究将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复合,制备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免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2、6、12周取材,通过X残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和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珊瑚(coral)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人工骨并测试其骨诱导活性。方法:将rhBMP-2与珊瑚复合后植入鼠肌袋内。6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复合骨(1∶20w/w);第2组为复合骨(1∶40w/w);第3组为单独珊瑚。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并用图象分析法作成骨定量测定,结果:术后1周,可见复合材料表面及孔洞内有软骨形成。3周出现编织骨。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珊瑚被部分吸收。诱导成骨的量有时间依赖性和rhBMP-2剂量依赖性。结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珊瑚可能是目前能使用的rhBMP-2最合适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消旋聚乳酸(PDLLA)载体材料复合重组rhBMP-2和hTGF-β1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诱导RCI小鼠股部肌内异位成骨的18只动物模型,实验组(各6只)分别植入PDLLA/rhBMP-2/hTGF-β1和PDLLA/rhBMP-2复合材料,对照组(6只)植入PDLLA材料。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组织病理学和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消旋聚乳酸载体材料复合2种细胞因子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诱导异位成骨过程中,II型胶原蛋白、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等骨基质蛋白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DLLA/rhBMP-2/hTGF-β1和PDLLA/rhBMP-2组复合材料均具有明显的诱导小鼠肌内异位成骨能力,而单纯PDLLA载体材料无诱导异位成骨能力,表现为小鼠股部复合材料植入区的相对密度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II胶原、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及其基因在2种细胞因子复合材料植入组中均有较高表达,而在单纯PDLLA组则无表达。结论:PDLLA复合rhBMP-2/hTGF-β1具有诱导异位成骨作用,软骨内成骨是其诱导小鼠体内异位成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轶  冉炜 《广东牙病防治》2008,16(8):345-347
目的 评价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聚消旋乳酸与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共混物复合rhBMP-2作为组织因子载体的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 在12只成年新西兰兔背部两侧骶棘肌内各制作互不相通的2个肌袋.然后将复合rhBMP-2的材料植入一侧肌袋为实验组,未复合rhBMP-2的材料作为对照组植入另一侧肌袋.术后2、 4、 8周取材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观察体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 植入体内8周,实验组见成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 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rhBMP-2后植入动物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是BMP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生物珊瑚、聚乳酸和rhBMP-2合成人工骨(复合骨)修复兔颅骨缺损后复合骨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建立兔颅骨缺损标准模型。植入复合骨,用珊瑚/聚乳酸作为对照。术后4、8、12周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取出植入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机械强度测定。结果 复合骨在植入缺损后,不仅在植入体周边部有骨组织长入,而且在整个植入体内均有新骨形成,即出现多中心成骨。复合骨在同一时间点的成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成骨量递增。在植入前,两材料间的抗压强度无明显差异;在植入后,两植入体的抗压强度则差异显著,复合骨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 生物珊瑚、聚乳酸和rhBMP-2合成人工骨在体内以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且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hBAAP2,胶原,珊瑚复合骨在于同种属动物体内诱导异位成骨的活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肌袋异位成骨的动物模型,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组织测量等手段,研究珊瑚、型胶原、rhBMP2复合骨在大鼠、兔、狗体内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特点,珊瑚降解的过程。结果:rhBMP2、珊瑚和胶原复合骨在大鼠、兔、狗体内均可异位诱导骨组织形成,在大鼠体内诱导成骨量大,骨组织成熟程度高,在兔、狗体内成骨量小,成熟程度低。结论:说明rhBMP2、胶原、珊瑚复合骨在不同种属动物体内都具有异位诱导骨组织形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珊瑚、胶原、rhBMOP-2复合骨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活性和载体在体内降解情况。方法:选择珊瑚和1型胶 为rhBMP-2载体,采用肌袋异位成骨的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观察、组织测量等手段,研究复合骨诱导新骨形成的特点、珊瑚降解的过程。结果:rhBMP-2、珊瑚和胶原复合骨诱导骨组织形成,在一定范围内随作用时间延长新骨形成量持续增加,其中rhBMP-2、胶原、珊瑚复合骨具有骨引导性和骨诱导性,珊  相似文献   

14.
复合人工骨双重机制修复骨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生物珊瑚 /聚乳酸和rhBMP 2合成人工骨 (复合骨 )修复兔颅骨缺损的骨修复能力。方法 选择 2 4只新西兰兔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 2只 ,建立兔颅骨缺损标准模型。植入复合骨 ,用珊瑚 /聚乳酸作为对照。术后 4、8、1 2周每组各处死 4只动物。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骨在植入缺损后 ,不仅在其周边部有骨组织长入 ,而且在整个植入物内均有新骨形成 ,即出现多中心成骨。复合骨在同一时间点的成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随时间推移 ,成骨量递增。结论 生物珊瑚 /聚乳酸和rhBMP 2合成人工骨在体内以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 ,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既具有骨引导性又具有骨诱导性的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AnHAC/PLA)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为该材料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临床打下实验基础。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rhBMP-2与nHAC/PLA材料的复合情况,并将nHAC/PLA、rhBMP-2、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小鼠股后肌袋内,术后2周、6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成骨量测定来研究AnHAC/PLA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rhBMP-2在nHAC/PLA孔隙中均匀分布,6周时AnHAC/PLA组诱导形成的骨量是rhBMP-2组的10.5倍。结论:AnHAC/PLA材料具有良好成骨能力,nHAC/PLA是rhBMP-2理想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和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小鼠肌袋1周,诱导软骨形成,3周,形成编织骨,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同时,珊瑚被部分降解吸收;复合人工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后,以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过程,术后12周,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此复合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强,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珊瑚作为载体,胶原作为缓释系统,制血出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并评价其骨诱导活性。方法 rhBMP-2、胶原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内,以单纯珊瑚植入用对照,术后不同取材,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骨诱导活性。结果 复合人工骨植入1周诱导软骨形成,2周形成编织骨,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同时珊瑚被降解吸收。结果 胶原、珊瑚是rhBMP-2较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差的缺陷,本研究将具有骨诱导特性的且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复合,制备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2,6,12周取材,通过X线片和电镜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和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胶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复合,制成rhBMP-2/Co/PLGA复合膜,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情况,评价其生物特性。方法取雄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成Co/PLGA复合膜组与rhBMP-2/Co/PLGA复合膜组。在小鼠右后肢大腿肌间隙内分别植入2种复合膜材料。术后7、14、28 d,各组分别处死8只动物,标本行肉眼、软X线照相和组织学观察。结果2组动物术后情况良好。Co/PLGA复合膜组术后7 d复合膜开始溶解,14 d膜结构不连续,28 d大部分溶解;软X线和组织学观察未见异位骨生成。rhBMP-2/Co/PLGA复合膜组软X线和组织学观察均有骨样结构形成,与Co/PLGA复合膜组相比复合膜降解速度缓慢。结论Co/PLGA是rhBMP-2的良好载体,参与rhBMP-2诱导成骨活性的表达,使其在局部发挥更持久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胶原与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在大鼠皮下的骨诱导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型胶原与rhBMP-2复合物在大鼠皮下骨诱导活性。方法 将150mg牛皮来源的Ⅰ型胶原与1mg的rhBMP-2相复合,冻干压成圆盘状,同时制备单纯胶原作为对照。将rhBMP-2/胶原,胶原及1mg的rhBMP-2植于大鼠背部皮下,于术后1、2及4周处死动物,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 rhBMP-2/胶原复合物在大鼠皮下术后1周可诱导骨形成:术后4周,已完全由骨所代替,较单纯BMP植入组成骨时间早且致密。结论 Ⅰ型胶原可作为rhBMP-2的良好载体。可增强rhBMP-2的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