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自愿参加者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列入观察组48例,选择同期做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肢体FMA总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侧FMA总评分及MBI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7.193,P0.05;t=3.780,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任务导向性训练后,较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6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法(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66.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FMA及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药透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药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定向药透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脑卒中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包括关节活动训练、日常活动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NS评分、F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NS评分比对照组低,FMA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于急性期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语言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心理疗法,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溶栓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MAS、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MBI、MA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CIS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长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表(FMA)、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ox-LDL、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ox-LDL、Hcy、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A、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降低血清ox-LDL、Hcy、hs-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变部位分为三组,A观察组(一侧皮层单个病灶,24例)、B观察组(一侧基底节单个病灶,24例)、C观察组(一侧脑干单个病灶,24人)。各组内分别设条件对应的A对照组(23例)、B对照组(24例)、C对照组(23例)。各组均有一侧上下肢功能障碍。且肌力≤Ⅲ级。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入院治疗前、治疗后2 w、4 w分别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FM-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MBI)。结果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不同时间FMA、FM-B及M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各观察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FMA、FM-B及M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各观察组间在治疗前FMA、FM-B及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 w、4 w时上述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观察组FMA、FM-B及MBI评分与B观察组及C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B观察组与C观察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持续的康复治疗获益更大;不同部位的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均显著低于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常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WSI亚型患者FMA、MBI评分高于IWSI亚型患者(P0.05);对照组IWSI型患者手、上肢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CWSI亚型(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上肢、手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P0.05);观察组各亚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WSI亚型患者(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对照组CWSI亚型患者(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CWSI患者治疗效果优于IWSI患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资料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功能训练,给予研究组早期康复训练,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在其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浩 《山东医药》2013,(46):59-60
目的 探讨艾地苯醌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卒中后患者,均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随机分为艾地苯醌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5例,分别给予艾地苯醌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第2、4周时的FMA评分和MBI明显升高、HAMD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2周时艾地苯醌组FMA评分和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均<0.05),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两组F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艾地苯醌组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 艾地苯醌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评估脑梗死偏瘫并高血压患者基于Orem自理理论应用康复护理对患者NIHSS评分及血压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组对象均为本院接受诊治的脑梗死偏瘫并高血压患者,共计5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应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水平、NIHSS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护理前,测定组间血压水平、肢体运动功能评分、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偏瘫并高血压患者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可全面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在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可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探讨中频脉冲电疗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6例,分为低频率组、中频率组、高频率组各22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各组均使用YKL-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电疗,低频率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20~30 Hz,中频率组给予31~40 Hz,高频率组给予41~50 Hz。各组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runnstrom分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运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变化值(⊿NIHSS、⊿Brunnstrom、⊿FMA、⊿MBI)。结果总体患者治疗后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中频率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NIHSS均低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且31~40 Hz的脉冲电强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双重任务训练,研究组应用经颅磁刺激结合双重任务训练。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表面肌电参数。结果 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MBI评分及患侧胫前肌的表面肌电参数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胫前肌积分肌电值均提高,协同收缩率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康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B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患侧肢体康复治疗,发病3d左右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分别予以记录简式Fugl-Meyer评定值(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值(MBI)以及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电针一个疗程10d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FM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差值,两组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B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差值、血清NSE浓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对患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治疗后血清NSE浓度低。脑梗死偏瘫在临床电针治疗中,对健侧肢体治疗很重要,电针双侧肢体较传统的电针患侧肢体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脑出血(ICH)患者康复指导对四肢运动功能及恢复的效果。方法 85例老年ICH患者依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常规住院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指导。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简式Fugl-Meye(FMA)评价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四肢运动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观察组MBI、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M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ICH患者康复指导能提高患者四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治疗后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强化姿势控制训练对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训练组(n=52)和联合训练组(n=52)。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姿势控制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4周后分别采用FugI-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表(MBI)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差异,并分析治疗后两组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FMA、BBS、MBI评分和FAC分级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且联合训练组FM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P<0.001),但治疗后联合训练组FAC分级较常规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9)。结论 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强化姿势控制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提高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鼠NGF对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鼠NGF肌肉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5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采用采用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MAS)、简易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 指数(BI)评定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S评分显著下降、FMA 及BI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肢体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恢复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NL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脑梗死;痉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