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测量嗅球(OB)体积的可行性,观察健康国人OB体积随年龄增长的演变规律和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03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采用1.5T临床型MR系统行全脑扫描,在冠状位以手绘法测量OB体积。采用Sniffin' Sticks方法检测嗅觉功能,包括嗅觉阈值、嗅觉辨别和嗅觉识别,计算嗅觉总评分(TDI)。结果 男性左、右侧OB体积平均值分别为(88.66±29.36)cm3和(92.54±30.63)cm3,女性左、右侧OB体积平均为(74.84±19.34)cm3和(72.63±20.71)cm3;男性和女性两侧OB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OB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左侧:r=-0.24,P=0.02;右侧:r=-0.28,P=0.01)。左、右侧OB体积分别与同侧TDI评分呈正相关(左侧:r=0.21,P=0.03;右侧:r=0.22, P=0.02);右侧THR和ID评分与同侧OB体积也具有相关性(THR:r=0.19,P=0.04;ID:r=0.19,P=0.04)。结论 采用1.5T临床型MR仪可清晰显示和准确测量OB体积;国人OB体积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与相应嗅觉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PC-MRI)在体测量血流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PC-MRI对15名健康志愿者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进行血流测量,计算各血管一个心动周期的平均血流量(AF)和反流分数(RF)。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肺、体循环血流差异。结果 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的AF和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肺动脉AF显著大于左肺动脉(t=3.092,P=0.004),左肺动脉RF明显大于右肺动脉(t=-5.502,P=0.001)。上腔静脉AF明显低于下腔静脉(t=-6.866,P<0.001),下腔静脉RF明显大于上腔静脉(t=4.250,P<0.001)。肺动脉主干、主动脉及腔静脉AF比为1∶1.009∶0.974(r=0.939~0.991,P<0.05)。结论 PC-MRI 能够准确测量肺、体循环大血管血流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颅位置对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序列(3D PCASL)测量脑血流量(CBF)的影响。 方法 招募15名健康志愿者,采取正中位、仰头位、低头位3种头颅位置,应用3.0T MR行3D PCASL检查,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双侧小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的CBF,比较各部位CBF测量值在不同头颅位置下以及各部位之间CBF测量值的差异。 结果 左侧小脑半球、左侧枕叶、右侧半卵圆中心在不同头颅位置时CB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7,P<0.001;F=6.15,P=0.01;F=4.42,P=0.02)。同一部位左、右侧别之间CBF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3种头颅位置下,半卵圆中心、颞叶与其余各部位间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与枕叶、顶叶间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脑在正中位及仰头位时与其余各部位间CBF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3D PCASL序列测量颅脑各部位的CBF时,头颅位置会对于某些颅脑部位CBF测量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及代谢产物的改变。方法 收集T2DM患者(T2DM组)和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各30例,行MRS及DTI检查,测量双侧半卵圆中心ADC值与FA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的含量,计算NAA/Cr、Cho/Cr、Cho/NAA比值,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T2DM组左、右侧半卵圆中心ADC值升高(t=9.51、2.06)、FA值降低(t=6.08、3.67)、NAA/Cr值降低(t=3.06、2.31)、Cho/NAA升高(t=5.68、2.24),左侧半卵圆中心Cho/Cr升高(t=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TI联合MRS可反映T2DM患者双侧半卵圆中心局部神经纤维结构及代谢产物的异常改变;DTI联合MRS技术可早期发现由T2DM引发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站式640层容积CT检查胡桃夹综合征(NCS)的最佳血管成像扫描时间及左肾静脉(LRV)受压程度与左肾血流灌注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6例NCS患者(NCS组)行三期血管成像,显示与测量LRV受压处,与对照组的左、右肾皮质的灌注值进行比较,并分析LRV狭窄程度与左肾皮质灌注值的关系。结果 对比剂注射速率5 ml/s时,LRV强化峰值时间为25.60 s。对照组左、右肾皮质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NCS组左肾皮质的灌注值低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1);LRV狭窄程度与左肾皮质灌注值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 LRV强化峰值时间可作为NCS血管成像最佳的扫描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②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GA-PRESS MRS探讨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患儿丘脑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异常。方法 对35例PNE患儿(PNE组)及35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行MEGA-PRESS MRS扫描。以Gannet 3.0软件包获得丘脑GABA浓度。以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丘脑GABA浓度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PNE患儿丘脑GABA浓度与唤醒难度(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NE患儿丘脑GABA浓度及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Z=2.337、2.821,P=0.019、0.005);相关分析显示PNE患儿丘脑GABA浓度与AS评分呈正相关(r=0.886,P=0.001)。结论 PNE患儿丘脑GABA浓度异常升高可能与PNE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扣带回体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揭示扣带回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方法 对1000名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年龄分为A(18~30岁)、B(31~40岁)、C (41~50岁)、D(51~60岁)、E(61~80岁)五组,每组200名,男女各100名,分别接受大脑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应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测量扣带回的体积,并通过大脑容积标准化处理来校正扣带回体积测量值。不同年龄组扣带回体积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扣带回体积与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与回归分析。 结果 A~E组校正后扣带回体积(mm3):左侧分别为9734.8±1492.2、9741.8±1754.8、9459.8±1500.4、9421.6±1392.4、9149.7±1471.8,右侧分别为10 673.7±1437.8、10 584.2±1560.8、10 559.8±1495.5、10 258.2±1435.2、9985.0±1472.9,不同年龄组扣带回体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2、7.428,P均<0.05),左、右侧扣带回体积与年龄均存在负相关(r=-0.140、-0.167,P均<0.001)。 结论 扣带回体积与年龄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CT测量儿童正常肾皮质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儿童正常肾脏CT图像,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肾皮质厚度的CT测量值的参考范围,为判断儿童肾脏形态异常提供对照标准。方法 连续选取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无肾脏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的儿童204名,按年龄分为5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测量每侧肾脏肾门层面皮质、实质的厚度和肾脏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肾皮质厚度分别为(0.41±0.09)cm、(0.48±0.09)cm、(0.54±0.12)cm、(0.65±0.13)cm、(0.76±0.18)cm,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皮质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右侧:r=0.65,左侧:r=0.65,P均<0.05),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与年龄相关性最弱(右侧:r=0.19,左侧: r=0.16,P均<0.05)。结论 肾皮质厚度随年龄增加,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则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可作为监测儿童部分肾脏疾病发展、转归的重要CT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健康成人新纹状体区铁沉积及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45名成年健康志愿者采集头部MR三维T1WI及SWI,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23~37岁)、B组(年龄42~58岁)、C组(年龄61~79岁)共3组,每组15名,测量及比较双侧新纹状体区(包括尾状核和壳核)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分析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左侧及右侧尾状核和壳核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与右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尾状核校正体积小于右侧(t=-2.24,P=0.03),左侧与右侧壳核校正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尾状核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均呈正相关(r=0.84、0.83,P均<0.01);左、右侧壳核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均呈正相关(r=0.77、0.61,P均<0.01)。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双侧新纹状体区校正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随年龄增长,健康成人新纹状体区铁沉积增多、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正常人脑脂质代谢产物在不同年龄及不同解剖部位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3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1H-MRS扫描,ROI包括双侧海马、左侧丘脑及左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组:≤16岁;青年组:17~29岁;中老年组:≥30岁)及不同解剖部位(海马、丘脑和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进行分析,原始波谱数据经LCModel软件处理,并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8名健康志愿者共107个体素中,脑波谱0.9 ppm处脂质代谢产物峰的出现率达91.59%(98/107)。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解剖部位间脂质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儿童组中,海马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丘脑(P=0.034);青年组中,海马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丘脑(P<0.001),且海马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半卵圆中心脑白质(P=0.01);中老年组中,海马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和丘脑(P<0.001)。在半卵圆中心脑白质,青年组的脂质代谢物含量高于中老年组(P=0.004);而在海马和丘脑,不同年龄组间脂质代谢物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294)。在青年组及中老年组中,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的脂质代谢物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63,P=0.004)。结论 正常人脑波谱0.9 ppm处的脂质代谢产物峰可能为某种或某几种正常磷脂代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儿体质量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盆膈裂孔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将50名单胎阴道分娩的产后初产妇分为产后正常儿组(2500~3999 g)35名和产后巨大儿组(≥4000 g)15名。同期选取健康未育女性35名作为对照组。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采集盆膈裂孔声像图,观察并测量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盆膈裂孔的形态及参数。结果 产后巨大儿组产妇盆膈裂孔变形发生率[66.67%(10/15)]高于产后正常儿组[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产后正常儿组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t=4.409、5.108、2.925)、左右径(t=2.342、2.167、2.242)及面积(t=6.613、5.314、4.967)均大于对照组(P均< 0.05)。产后巨大儿组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t=5.753、4.548、5.103)、左右径(t=5.527、4.311、4.299)及面积(t=9.265、4.179、10.563)均大于对照组(P均< 0.05);且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t=3.037、2.423、2.152)、左右径(t=2.388、2.866、2.432)及面积(t=5.323、9.607、5.024)均大于产后正常儿组(P均< 0.05)。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可有效评价胎儿体质量对阴道分娩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妊娠和分娩巨大儿更易造成产妇盆膈裂孔形态与大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及同时多重容积(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与屏气二维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2DNAV DIR FSE, 2DBH DIR FSE)黑血心脏MR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前者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2DNAV DIR FSE及2DBH DIR FSE黑血MR心脏成像,对比评价两个序列对应层面的图像质量(定性评价及定量分析)。结果 2名医师评估2DNAV DIR FSE序列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较好(Kappa=0.573,P<0.01);2名医师对2DNAV DIR FSE序列相对诊断可信性主观评分显著相关(r=0.733,P<0.01)。2DNAV DIR FSE序列各层面图像左心室心肌、心腔信噪比及左心室心肌/心腔对比噪声比均低于2DBH DIR FSE序列(t=-15.847、-18.399、-14.824,P均<0.05)。结论 采用PAWS及SMV算法的2DNAV DIR FSE黑血MR序列对于屏气配合差的患者优势明显,但对屏气配合良好者不宜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DTI观察特纳综合征(TS)患者脑白质异常,探讨TS白质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基因型为45,XO单体型TS的患者14例为TS组,另招募20名年龄为10~18岁的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韦氏智力检验。采用Siemens 3.0 T磁共振扫描仪及8通道头线圈,对两组行DTI扫描,并经后处理生成FA图,然后进行TS组和对照组的基于体素的FA比较。结果 TS组知觉推理智商值为84.4±15.1,低于对照组(103.4±13.4;t=3.8,P<0.05);在言语理解方面智商值为100.7±20.3,低于对照组(117.2±14.1;t=2.8,P<0.05);在加工速度方面智商值为83.6±12.1,低于对照组(103.8±16.1;t=4.0,P<0.05);在工作记忆方面智商值为87.2±16.9,低于对照组(101.7±15.7;t=2.6,P<0.05)。PS组左侧额叶白质、右侧顶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双侧内囊、双侧大脑脚和双侧小脑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TS患者左侧额叶纹状体通路、右侧上纵束通路及胼胝体圧部FA值减低可能与视觉空间感觉及相关执行能力减低有关;双侧内囊、大脑脚和小脑局部FA值减低可能与运动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MRI梯度回波采样自旋回波(GESSE)序列测量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脑的氧摄取分数(OEF),比较灰、白质OEF值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 方法 将53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20~39岁,20名)、中年(40~59岁,20名)、老年(60岁及以上,13名)组,均行GESSE序列扫描,应用Matlab 7.6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在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半卵圆中心白质各设置6个ROI,测量其OEF值。 结果 各年龄组内灰、白质OEF值在左、右大脑半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间OEF值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均>0.05)。灰质OEF值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组(0.32±0.04)小于中年组(0.34±0.05)、老年组(0.35±0.05)。仅灰质OEF值与年龄呈弱相关(r=0.15,P=0.01)。全脑OEF平均值为(0.34±0.05)。 结论 GESSE序列可以准确测量人脑OEF值,正常人脑灰、白质间O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灰质OEF值随年龄增长而轻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的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具有癫痫病史、常规MRI诊断为FCD的患者行单体素点解析波谱序列扫描,测定脑内疑似FCD病灶及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代谢物。使用LCModel软件对13例扫描后接受手术治疗、且病理学确诊为FCD的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比较FCD病灶(病灶组)及其影像学显示正常的脑组织区域(对照组)的MRS数据。结果 病灶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及肌醇(In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甘油磷酸胆碱(GPC)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肌酸(Cr)、磷酸肌酸(PCr)及谷氨酸+谷氨酰胺(Glu+Gl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FCD病灶的NAA、Ins及GPC含量发生显著变化;1H-MRS 结合LCModel软件诊断FCD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fMRI观察情绪记忆编码中的持续效应和瞬时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fMRI检测情绪记忆相关脑区激活情况,探讨情绪记忆编码中持续效应与瞬时效应脑机制,为进一步探讨情绪记忆障碍相关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22名健康成人参加试验。试验材料为60幅负性情景(情绪记忆)和60幅中性情景图片。采用组块-事件相关混合设计模式。受试者在完成编码任务的同时接受fMRI扫描。利用SPM 2和SPSS 13.0分别对fMRI数据及行为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情绪记忆(3.15±0.14)和中性(2.25±0.08)图片记忆成绩(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10)。fMRI结果显示,情绪记忆增强与内侧颞叶和前额叶不同亚区相关;右侧杏仁核(r=0.50,P=0.019)和眶额皮层(r=0.64,P=0.001)与持续效应显著相关,左侧杏仁核(r=0.65,P=0.001)和眶额皮层(r=0.65,P=0.001)与瞬时效应显著相关。结论 情绪记忆编码中持续效应和瞬时效应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分别与右侧和左侧杏仁核及眶额皮层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囊不同区域的弥散各向异性的特点及其在脑老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方法 对98名来自社区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在FA图上测量两侧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FA值。将所有受检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3组内囊不同区域的FA值差异分析FA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囊后肢FA值最高,其次为膝部和前肢。左侧内囊前肢FA值低于右侧,两侧膝部和后肢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内囊前肢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9, P=0.030)。两侧内囊前肢、右侧内囊膝部的FA值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而其他区域脑组织FA值与年龄增长无相关性。 结论 内囊不同区域FA值存在显著差异;在脑老化过程中,内囊前部FA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女性颈椎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对46名女性志愿者于同一天行颈椎及腰椎定量CT(QCT)扫描,记录各椎体骨密度数据。分别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椎体骨密度均数,采用LSD法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颈椎平均骨密度为(281.81±76.13)mg/cm3,腰椎为(147.49±39.65)mg/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2,P<0.001)。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相关性高(r=0.86,P<0.001)。结论 女性颈椎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并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含量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行腹部脂肪含量测定。将1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中腹腔内脂肪含量(VA)、腹壁下脂肪含量(SA)、VA/SA的差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VA、SA、VA/SA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①各年龄组中女性SA、VA大于男性,VA/SA小于男性,而仅有10~20岁、21~30岁组中男、女性SA、VA/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VA/SA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P<0.05)。②SA与BMI呈正相关(r=0.54,P<0.01);VA与BMI、TG、LDL-C呈正相关(r=0.56、0.41、0.21,P均<0.05);VA/SA与年龄成正相关(r=0.28,P<0.05)。结论 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腹部脂肪含量简单可行;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临床指标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