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的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方法 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订三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牵张结束后16用处死所有动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分析并对比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变化.结果 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运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术整复颏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骨密度接近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基本满足下颌骨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处死所有动物。通过INSTRON 8874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分析测定新生骨生物力学性质。结果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相对照,抗压缩和拉伸最大应变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运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术整复颏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骨密度接近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基本满足下颌骨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3.
应彬彬  胡静  李继华  祝颂松  王大章 《浙江医学》2007,29(10):1042-1044,1047
目的观察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生成和血供重建的立体形态构筑。方法选取4只实验用成年恒河猴,均行下颌前份骨截除,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后,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分别在牵张开始及牵张结束的第0、2、4周选取1只实验恒河猴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树脂灌注微血管铸型技术,酸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的立体形态构筑。结果影像学检查(摄X线片):牵张结束时,两侧输送盘被牵张器引导向前,并向中线移动,输送盘远心端在正中成功对接,颏部弓形缺损被整复。随固定时间延长,两侧牵张间隙骨小梁不断成熟完善,直至牵张结束后第4周,下颌骨连续性完全恢复。树脂灌注微血管铸型后扫描电镜观察:牵张开始,牵张间隙及颏部正中联合区骨膜血管普遍增生、膨胀,呈现大量血管新生的征象;骨髓内的微静脉和静脉窦也开始膨大。在牵张结束第0周,骨膜血管及骨髓内的微静脉和静脉窦增生活跃,大量骨膜来源的微血管分支长入牵张间隙及颏部正中联合区。在牵张间隙,来源于骨膜和骨髓的新生血管形成血管网,新生成的血管网平行于牵张方向相互连接并包裹整个牵张间隙;而在颏部正中联合区,血管网的排列较为无序。在牵张结束第2周,牵张间隙中央区仍可见血管增生征象,在牵张区与两侧输送盘在下颌中线的血管连接广泛。固定第4周,血管新生现象逐渐消失,再生骨段的血管系统己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整复颏部的骨缺损过程中,下颌双侧牵张间隙与正中的压缩区组织中血管新生与新骨的生成之间存在紧密的时空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中牵张区的应力应变.方法 选择恒河猴下颌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正常恒河猴下颌连续扫描,其中下颌扫描层数约为63层,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手术方案两侧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骨切开,颏部骨组织切除,两侧输送盘在正中对接;应用布尔操作对下颌模型进行处理,以此建立三焦点牵张成骨修复重建颏部缺损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和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三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牵张区的应力应变大小.结果 在牵张区应力相对集中,且应力大小由牵张区周边向中心逐步递进.结论 有限元分析法是研究三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牵张区应力应变大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有限元法的结果必须与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相结合,综合地加以分析,才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目的 应用牵张成骨技术延长狗下颌骨动物模型,了解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及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生成规律。(2)方法 8只成年狗,按不同的牵张期和固定期分为4组,每组2只,于下颌第一磨牙后区,行下颌骨体部骨切开术,安置骨支持式口腔外部牵张器,潜伏期固定7d后牵引,每天延长1mm,分2次进行,分别于第3,10,20和20天停止牵张,并固定,分别于牵张期开始,结束及固定期结束摄取X线片,固定期结束时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骨行组织学检查。(3)结果 4组动物下颌骨分别成功延长了3,10,20和20mm,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可见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层骨形成,过渡及改建过程,并有软骨内骨化现象。(4)结论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其牵开区可得到良好的骨生成,新骨以膜内成骨为主。软骨内成骨为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方法]将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只.在兔双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后用牵张器延长双侧下颌骨7mm.从牵张开始第1天在A组动物牵张区每日注射VEGF 100ng,每日2次,连续7 d.注射生理盐水的B组动物用作对照.在牵张结束后第2、4、6、8周分别处死A、B两组各2只动物,取双侧牵张区新生骨痂进行组织学检查.在牵张结束后不同时期(第1天、第2、4、6、8周),分别拍摄下颌骨X线片,观察下颌骨延长情况及其牵张区骨密度变化.[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注射VEGF的A组动物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的速度及数量和B组动物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导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没有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不同时期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在30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mm,分别于牵张完成后的第1,3,7,14,28天处死一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及OP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化染色OPG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其中以牵引结束的第1,7天的表达最强,以后逐渐下降,第28天仅有微弱表达.结论OPG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特别是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去抗原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的股骨经去抗原化后作为供体,制作带血供骨膜瓣色裹同种异体骨修复免大段骨缺损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即未用血管化骨膜瓣包裹移植物。分别在术后第4周、8周和16周分别行X线摄片,并对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对两组移植物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X线表现为实验组骨痂形成的速度快于对照组,骨痂形成的质和量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骨质更新速度以及新生血管速度均快于对照组,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相同时期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明显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颏部正中牵张成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燕  丁寅  刘水  欧阳军 《医学争鸣》2003,24(10):914-916
目的:建立包括下颌骨的颞下颌关节(TMJ)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模型在下颌骨颏部正中牵张成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以活体人颅为标本,用螺旋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然后在下颌骨颏部正中行水平加载,采用ANSYS6.1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下颌骨的TMJ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下颌骨颏部正中牵张成骨的力学加载,此时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表现为:随着加载力值的增加,关节内压应力、拉应力的大小也随着增加,但分布区域不变.压应力和拉应力均表现为外侧高于中、内侧.结论:在下颌骨颏部正中行牵张成骨时,结果提示TMJ内最大压应力部位在髁突软骨的外后,最大拉应力部位在髁突软骨的内前,对进一步研究牵张成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方法: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于下颌右侧骨断端间植入含有rhBMP-2的可吸收胶原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左侧单纯应用ACS作为对照。分别于固定期第3、5周末处死动物。取标本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rhBMP-2侧新骨形成的速度以及骨小梁的密度均高于对照。结论:局部应用rhBMP-2能够提高牵张区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对下颌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及下颌骨体(13侧)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前经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7例患者均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3例为重度OSAHS,另4例为轻、中度OSAHS.6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1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7例患者的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手术包括两个术式: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和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后间歇期5~7天,牵引速度1 mm/d,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5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PSG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OSAHS症状均减轻或消失.除1例术前重度者术后诊断为轻度外,其余6例患者术后PSG检查结果显示均已达到治愈标准.7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18~51 个月,平均随访复查时间34.3 个月.无小颌畸形及关节强直复发.结论: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可有效矫治成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HS.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能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手术次数.术后开口训练对牵引间隙内的骨形成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节段缺失弹性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使用钛镍合金牵引器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重建节段性缺失下颌骨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分别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和12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手术截除犬一侧下颌骨体部3cm骨段、兔一侧下颌支1.5cm骨段,不同方法安放自制钛镍记忆合金牵引器,术后定期观察,至3月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钛镍合金牵引器的弹性加载张力作用下,采用保留一侧骨膜附着完全骨切开形成的传送骨段可自行移动完成牵引成骨,初步修复了实验动物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结论: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杂种犬及纯种兔可为这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Wang X  Lin Y  Yi B  Wang X  Liang C  Li Z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2):1863-1967
目的:研究牵引成骨技术在下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使用3种牵引器对8例由肿瘤或囊肿切除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进行牵引成骨矫治。患的平均年龄为31.5岁(8-54岁)。其中2例升支缺损患使用特制牵引器以保持升支正常高度;2例患采用了特制三焦点牵引器;3例患使用了垂直牵引器。结果:7例患的下颌骨缺损均按术前的方向及长度得以成功矫治。1例患远中段23mm的缺损由于传送盘固位螺钉松动而导致牵引成骨失败。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用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牵引成骨重建的最佳时机是肿瘤或囊肿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14.
2008 Obstetrics & Gynecology Symposium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Animal models are needed for the study of rapid tooth movement into the extraction socket through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Methods Modified distraction devices were placed on eight dog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ird mandibular premolars on the left sides; similar placement of traditional straight wise appliances on the right sides served as the control. The experimental distractors were activated (0.25 mm/d) twice a day and the control devices were activated (100 g) for two weeks with consolidation periods at weeks two, three, six, and ten. Two dogs were sacrificed at each consolidation time point; rates and patterns of tooth movement, loss of anchorage, and periapical film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affected premolars and surrounding periodontal tissues were decalcified and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General observations, X-ray periapical filming and histology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Results Distal movement ((3.66±0.14) mm) measured two weeks after modified distraction exceeded that achieved using the traditional device ((1.15±0.21) mm; P 〈0.05). Loss of anchorage was minimally averaged (0.34±0.06) mm and (0.32±0.07) mm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sides, respectively. By radiography, apical and lateral surface root resorptions on both sides were minimal. Alveolar bone lesions were never evident. Fibroblasts were enriched in periodontal ligaments and bone spicules formed actively along directions of distraction. Conclusions The canine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rapid tooth movement through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The technique accelerates tooth movement, periodontal remodeling, alveolar bone absorption, and may induce fibroblast form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orthodontic method,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root absorption, bone loss, tooth mobility and anchorage los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兔双侧下颌牵张成骨模型,为下颌骨牵引成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在下颌体近下颌角处全层截断下颌骨,用兔下颌骨专用牵引器固定,经过3天潜伏期,以0.8mm/d速度牵引,连续10天。分别在潜伏期末、牵张结束、固定期第2周、第4周、第8周行X线、3dCT检查后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耐受实验,除一例伤口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牵引装置足够稳定,产生并维持了所需的牵张距离。全部动物的下颌骨被成功延长,牵引间隙逐渐被新生骨组织充填。结论:以兔下颌骨建立牵引成骨模型经济,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方法研究狗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及其稳定性。方法 :4只成年狗双侧下颌骨截断后经 7d间歇期 ,以 1m m/次、1次 /d的速度牵引 10 d,共延长 10 m m后固定。分别于牵张结束、固定 2、4、8周后行 X片检查及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牵张后固定 2周 ,两侧骨断端边缘模糊不清 ,牵张区仍为低密度影。牵张后固定 4周 ,两侧骨断端间透射影缩小 ,边界不清 ,牵张区密度明显升高 ,但仍表现为片状透光影 ,密度从两侧向中间逐渐增高。至固定 8周时接近正常骨组织密度 ,下颌骨长度在牵张结束后与 2、4、8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牵张成骨可形成新的骨组织 ,对保持被延长的下颌骨长度的相对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同期正畸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n XM  Teng L  Wang YH  Niu F  Tang Q  Wu GP  Gui 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3):i0010-i0012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正畸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方法采用方丝托槽固定矫治器颌间牵引正畸,对正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和牵引后巩固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同期正畸时间为3~4个月。结果收治11例小颌畸形患者,在获得预期下颌骨延长的同时,开、牙齿错位等畸形程度明显减轻,患者的咬合关系改善。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进行正畸治疗能明显减轻牙畸形程度和缩短术后正畸时间,并能辅助引导下颌骨牵引成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