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星  王小铁 《现代养生》2014,(8):155-156
目的:探讨脊柱导航技术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腰椎滑脱的28例患者在腰椎手术中给予脊柱导航干预,进行腰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术后对植入的螺钉节段进行X光片检查。选取我院28例腰椎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均未参与脊柱导航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X光片检查结果。结果:导航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在1.4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h,术后X光片显示,导航组患者所有螺钉植入位置准确,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导航技术能辅助脊柱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时间、防止脊柱变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并经椎弓根椎体前部植入骨颗粒。结果随访(12.6±3.8)个月,脊髓功能提高,椎体前缘高度增加。CT检查未见骨吸收及“蛋壳”现象。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及节段稳定性,防止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失败需要进行翻修病例的常见原因、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18例腰椎滑脱术后需行翻修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8~66岁。翻修原因分析: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4例,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椎弓根螺钉松动4例,单纯后路植骨不融合1例,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1例,神经根减压不彻底5例,手术方式选择不当2例。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14例,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4例。结果术后1例发生脑积液漏,术后患者腰腿痛、下肢麻木乏力症状较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所有翻修手术患者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5.1±1.8)个月。结论根据腰椎滑脱手术失败的具体原因及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臂透视图像导航辅助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应用导航系统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6例,164枚。记录手术时间及C臂机使用次数和时间。术后X线及CT复查,测量钉的进钉部位、方向、长度和直径选择。结果手术时间、C臂X线透视次数较常规手术明显减少,进钉部位、方向、长度和直径选择较常规手术明显准确。结论C臂透视图像导航辅助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和医生的X线被动辐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伤椎联合椎弓根钉植入支柱块,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稳定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高度恢复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随访3~8(6.00±1.34)个月,术后疼痛均立即缓解.术后椎体高度恢复(90.01±8.28)%,腰椎生理前凸恢复(20.25±3.95)%.未发生椎体支柱块移位或塌陷.结论 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位置失误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共置入螺钉1150枚,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正侧位 X 线、薄层 CT 平扫结果,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穿破椎弓根骨皮质的情况。结果:36枚螺钉穿出了椎弓根皮质,失误率3.130%。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表现5例,占总螺钉的0.43%,占位置不良螺钉的13.89%。结论:经椎弓根固定较易出现螺钉位置不良,可能导致神经根损伤,置钉需要个体化,术前要仔细研究患者影像资料,术中 C 臂透视确认,发现螺钉位置不良及时调整,可以有效减少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强  李泳  石晴  杨菱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7):962-963
目的探讨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的短节段6钉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胸腰椎骨折,采用伤椎并上下相邻椎体植入椎弓根钉行短节段复位固定,对有神经损伤者行椎管减压治疗,以Cobb角及伤椎与下位邻椎中心高度比为指标评价复位效果。结果47例均获随访,时间19—41(25.8±6.8)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基本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畸形发生。结论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的短节段6钉法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复位并保持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入硫酸钙人工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撑开复位后,用角度刮匙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撬拨复位,然后通过两侧椎弓根将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椎体。术后定期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愈合及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6±4.2)个月;在术后1周内和12月分别复查X线平片和椎体CT。术后12月与手术后1周比较,矫正度数和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AS疼痛评分,患者术前(7.3±1.4)分,术后(3.6±0.8)分,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入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防止椎体矫正高度和角度丢失,减少骨折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通道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指征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通道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服止痛药时间、ODI评分、JOA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椎间骨性融合均未见椎弓根螺钉固定松动、断裂或移位;通道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经通道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行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道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1例与观察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6例,观察两组病例围术期表现与远期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术后7d与3个月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损伤程度,减少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20只,分为单椎间隙手术组(A组)、多椎间隙手术组(B组),每个手术组再分为术后24h取标本组(A1组、B1组)和术后3个月取标本组(A2组、B2组),每小组5只山羊。单椎间隙手术组行C3/4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多椎间隙手术组行C3/4、C4/5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A1组、B1组于术后24h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A2组、B2组于术后3个月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分别测量其侧位、动力位(过屈位、过伸位)片C,H(A组)或C3/4、C4/5,(B组)节段的椎间盘高度、相邻椎体间的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单椎间隙组和多椎间隙组手术前后椎间盘的高度、相邻椎体的水平位移、角度位移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的影像学稳定性无影响,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不会造成山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岁以下婴幼儿胸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CT资料室内52例3岁以下婴幼儿的相关影像学数据,通过薄层密扫和三维重建技术分别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对T1~L5椎弓根内径、椎弓根外径、椎弓根长度、椎弓根内倾角和椎弓根高度进行测量,总结婴幼儿胸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婴幼儿椎弓根直径最小的节段为T5或T6椎体,平均直径在3.0mm以下。椎弓根直径的整体变化趋势从T1至T5逐渐减小,帕至巧逐渐增大。年龄〈18个月儿童L4以上的平均椎弓根内径〈3.0mm,T3至19节段的平均椎弓根外径〈3.5mm。年龄18—36个月儿童巧至髓节段的平均椎弓根内径〈3.0mm,T4至T7节段的平均椎弓根外径〈3.5mm。椎弓根的直径、长度和高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结论18个月以下婴幼儿T3至,T9节段,18个月以上婴幼儿T4至T7节段的平椎弓根过于细小,置人椎弓根螺钉可行性低,风险较高。对3岁以下胸椎和腰椎疾患婴幼儿在T9节段以下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7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采用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治疗79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88年6月~2005年6月,对7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手术。支气管环状切除成形及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57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15例;气管隆突及半隆突切除重建合并肺叶切除术6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手术并发症7例次,发生率为8.86%。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5%,59.5%,35.4%,17.7%。结论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能最大限度保护了肺功能,提高了中央型肺癌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下段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216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吻合口漏12例,发生率为5.6%。28例手术后行直肠内引流,均一期愈合。结论行肠腔内引流以降低肠腔内压是减少吻合口漏的一种方法。吻合口漏的处理是通畅引流,促进漏口自行愈合,手术是最后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总结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中采取保留肺动脉瓣双孔成形法的临床经验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3例保留肺动脉瓣双孔成形TOF根治术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TOF根治术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相似,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I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2例术后无胸腔积液、8例少量、1例中量、2例大量胸腔积液,对照组27例术后无胸腔积液、17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中量胸腔积液、1例大量胸腔积液;术后一周复查均无肺动脉瓣狭窄,观察组无肺动脉返流30例、轻度返流15例、中度8例,对照组无肺动脉返流14例、轻度返流16例、中度17例、重度3例;术后半年观察组复查33例,均无重度肺动脉返流、仅轻一中度返流3例;术后1年观察组复查18例,无肺动脉瓣返流。结论采用保留肺动脉瓣双孔成形法处理肺动脉瓣狭窄简便易行,可减轻肺动脉瓣返流、减少术后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改善早期外科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 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建立其死亡概率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6年来病房收治的 113例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例 ,对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3例病人 ,术后 30 d病死率为 2 7.4 %。单因素检验表明 ,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半球、伴发缺血性心脏病和锥颅手术时间是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术后 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意识水平 (OR =2 .6 0 6 ,P <0 .0 1)和出血量 (OR =1.0 38,P <0 .0 1)是重要的危险暴露因子 ,锥颅时间是保护因子 (OR =0 .6 4 5 ,P <0 .0 5 )。其死亡概率预测模型表达式为 :L ogit P =- 4 .0 35 +1.0 19X意识 +0 .0 38X出血量 - 0 .4 16 X锥颅时间 。该模型预测急性期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术后 30 d生存的灵敏度为 90 .2 %。结论 急性期行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术后 30 d死亡概率预测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颌下区肿块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行颌下区肿块手术治疗的1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3例中男99例,女94例;年龄10~72岁;病程12d至20年;135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占69.9%,其中炎性病变101例,占74.8%;58例为肿瘤性病变,占30.1%,其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占65.5%、34.5%。术后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颌下区肿块病理类型为恶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0.13%。结论:手术是颌下区肿块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C5/6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C7/T1椎间隙内压力的影响。方法11具新鲜青壮年颈椎尸体标本。按测试的先后次序分为C5/6椎间盘完整组、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和C5/6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在颈椎标本上施加轴向、侧弯、后伸、前屈分级载荷,测量各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在轴向、前屈、侧弯三种工况相同载荷下,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大于人工椎间盘组与椎间盘完整组(P〈0.05)。(2)在后伸载荷下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和人工椎间盘组与椎间盘完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5/6人工椎间盘置换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在轴向、前屈、侧弯后伸四种工况下与椎间盘完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5/6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后C7/T1椎间隙内压与椎间盘完整时相似。(2)C5/6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7/T1椎间隙内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9.
邴寒  张继超  李淼  王力 《中国校医》2012,26(5):386-38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118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18眼中视力0.05~0.1者4眼(3.39%),0.1~0.3者18眼(15.25%),0.3~0.5者40眼(33.40%),0.5~0.8者52眼(44.06%),>1.0者4眼(3.39%);术后平均眼压12.35(s=1.65 mmHg;术后出现角膜水肿14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膜10眼,后囊膜混浊4眼,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虽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后,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期假体植入、背阔肌瓣前移覆盖裸露假体新手术方法的特点,以及手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法对行上述新的手术方法的20例乳腺癌患者与单纯改良根治术I期假体植入的2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伤152愈合佳,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患者对人造乳房外形很满意。而对照组中有6例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导致假体移位或外露,手感欠佳。两组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假体植入时,行背阔肌瓣前移覆盖裸露的假体,能使术后伤152愈合更佳,人造乳房外形更美观,更好地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