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提示 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消化液所消化而造成的溃疡,以胃及十二指肠溃病最为常见。胃溃疡的形成因素大多是由于胃粘膜屏障的消弱,十二指溃疡则多因胃酸分泌的增强引起。造成消化性溃疡的营养性原因主要有:①抽烟。②高脂肪饮食。③粗糙的、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及浓茶、咖啡和强烈的香料(如大蒜、辣椒)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和直接损伤胃粘膜。④不规则进食,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⑤饮食时的情绪变化,会导致胃功能紊乱,削弱抗溃疡保护因素。⑥饮食时如不能细嚼,则唾液分泌少,而唾液入胃后不仅能保护胃粘膜,而且其所含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粘膜再生。  相似文献   

2.
论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思邈在中国养生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饮食要因时而宜,五味调和,食不过饱,尤其要禁夜食;就餐前后当使心气平和,不生烦恼;餐后应漱口以保护牙齿,还需摩腹散步以助消化。他认为老年人肠胃皮薄,故饮食应忌多忌杂,尤其是长夏之际,不可进食肥甘厚腻食物。  相似文献   

3.
《黃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其饮食养生有精辟见解,倡导食饮有节,戒过饥过饱;认识到各种食物要相互搭配,避免偏嗜;饮食宜清淡,不宜厚味;热病后注意忌口,以免食复发生,对现代养生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治"一词出自《千金要方》,其中详细介绍谷、肉、菜等食物的疗病作用,认为合理而适宜的饮食具有"悦神爽志以资气血"的功效,但必须调养得法。并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我国古代的医师制度中,就设有专门管理饮食  相似文献   

5.
王普恒  谢晓燕 《河北中医》2003,25(3):225-226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范畴 ,究其病因 ,一般有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累、六淫外袭、服药不当等。针对其病因 ,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护理经验 ,现介绍如下。1 饮食护理慢性胃炎多由于饮食所伤 ,包括饥饱失常、饮食寒温不适、食物不洁、嗜食辛辣、饮酒等 ,故应提倡良好的饮食习惯。①首先要定时。这一点是基于胃的生理功能提出的。胃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在正常三餐时达到最佳水平 ,此时进食能充分消化 ,提倡少食多餐则违反了这一规律 ,反而加重了胃的负担。②其次要定量。不能饥饱失常和暴饮暴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  相似文献   

6.
少食多餐是指在一天中每次进食量少,而餐次增多,不拘泥于一日三餐之意。旨在适应某些患者,既有利于消化,又利于病情的恢复。一般来说有下列情况者宜少食多餐。 一、溃疡病活动初期的病人:少食多餐可以中和胃酸,还能减轻胃窦部扩张,使胃酸分泌减少,有助于减轻疼痛的发作,促进溃疡的愈合。一般可每日吃四至五餐,待病情稳定后再恢复一日三餐,餐间可加食少许点心,但仍需控制进食量。  相似文献   

7.
宁在兰 《家庭中医药》2003,10(12):57-57
俗话说:“少食长寿”、“饭吃八分饱,不要医生找。”大凡古今长寿者,都非常注意节制饮食。 饮食有节,是指用餐要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不注意饮食,对人体害处很大。节食少吃,早为古代医家所重视。 根据调查证实,长寿者每日所摄取的热量普遍偏低,一般仅为1500卡左右,约等于发达国家所定营养摄取量的一半。还有学者认为,妇女平  相似文献   

8.
左莉 《河北中医》2000,22(9):709
胃脘痛即古代文献所称心痛,以上腹部经常疼痛为主症.临床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现讨论胃脘痛的辨证施护如下.1.病情观察及一般护理 仔细观察患者胃脘痛的时间、部位、性质、伴发症状、诱发因素.如寒暖、饮食、情志等.患者胃脘痛剧烈伴有呕血、黑便应卧床休息,患者生活应有规律,避免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注意劳逸结合.护士应经常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告诉患者过度劳累、忧思恼怒等对本病不利,饮食应定时定量,食物以软、烂、热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平时注意自我调节,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胃病患者的中医调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病属中医学痞满 ,胃脘痛之范畴。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 ,情志不畅、劳累、六淫外袭等所致。针对其病因 ,临床上除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疗外 ,密切配合饮食、情志、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调护是必不可少的。1 饮食调护细嚼慢咽 食物通过充分咀嚼 ,能磨成较细的食糜 ,易消化吸收 ,减轻胃的负担。少食多餐 胃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一次大量进食 ,超过胃的承受能力 ,会导致饮食停积难化 ,食滞气机 ,伤害胃肠。合理搭配 注重多种食物搭配 ,荤素搭配 ,素食为主 ,保证饮食平衡 ,摄取全面营养。避免大寒大热 ,大甜大咸 ,大酸大辣 ,注重“淡食以养胃…  相似文献   

10.
夏季饮食为何宜清淡专家们建议,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避免吃粘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勿过饱过饥;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夏天气温高,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再加上天热人们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或因食物不清洁易引致胃肠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因此,夏季饮食应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夏天宜多吃利水渗湿的食物,因为夏天酷热高温,气温高,湿气重,也易侵入人体,因为天热,喜冷饮,饮水多,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脾胃升降,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叶继夫 《河北中医》1992,14(5):44-45
消化性溃疡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统称。临床以慢性上腹疼痛和不适为特点。经久不愈或加重,则有损于健康。西药以保持生活规律、休息、控制饮食、少量多餐和应用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甲氰脒胍、维生素U及胃必治为主要治疗方法,并发出血时用止血剂,穿孔则宜手术。然愈合较差,复发率高。某些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或癌变。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效果稳定,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等优点。本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与七情气结,恣食辛辣酸冷,多占寒凉有关。六  相似文献   

12.
节日期间,亲人团聚,亲友来访,丰盛的家宴为喜庆节日添气氛。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佳节饮食也应追求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得健康。那么,怎样安排才科学合理,有益健康呢?营养学家认为:一要品种巧搭配。节日期间,市场上各式菜肴品种繁多。选购时,在注意色、香、味、形的前提下,力求荤素、冷热、粗精、干稀巧搭配。荤素搭配,可以激发人的食欲,保持营养平衡,酸碱平衡。冷热菜肴的口味,要甜、咸巧调理,麻、辣巧配比,达到五味俱全,味口大开。精粗搭配,是要适当吃些粗粮、粗纤维食物,帮助消化。干稀搭配,是主食花样要多,有馒头、水饺、米饭等;粥…  相似文献   

13.
<正> 胃脘痛又叫心下痛,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和而发病。饥饱失常,餐无定时,过饥胃无以受纳,脾无从运化,过饱则水谷稽留于胃,脾胃运化受阻致胃脘痛;忧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致气机阻滞不畅,脾胃运化失常,怒伤肝,肝气犯胃,肝脾不和,致胃脘痛,对该症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调节与心理治疗亦颇重要。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消化性溃病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被破坏。如经常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和服用阿斯匹林、强的松、酒精等,以及反流的十二指肠液,都可以损害胃粘膜屏障而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此时,具有消化蛋白质作用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就很容易穿透胃粘膜屏障,消化侵蚀自身的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溃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此种情况下,即使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正常,也应付不了过量的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易形成溃疡。如遗传因素或胃泌素瘤,或过度的精神紧张和不良情绪,可直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增加胃液分泌,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冬令养生的饮食要适当温补。冬季养阴重在补肾阴,饮食要清淡,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食物。冬三月,为增加御寒能力可多摄入热量较高的食物,少食生冷、燥热之品,少吃葱、辣椒、韭菜等辛辣、发散阳气之物,以免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便秘、鼻衄等症,可多吃大枣、芝麻、干姜、红糖等温中散寒的食物。冬季进补宜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正老年人进餐保健要求并不繁杂,具体而言有五。进餐宜定时每日三餐要做到定时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饥一顿,饱一顿很容易导致疾病。因此,既要定时又要定量。早餐要吃好,午餐七八分饱,晚餐吃少。进餐宜专心每餐时应该专心致志,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这样既可充分品尝到食物的滋味又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在进餐时仍在思考问题,或者边吃饭边看书、看报、看电视,势必影响食欲。  相似文献   

17.
沈某,男、年二十四岁,患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疼痛,食少泛酸,大便不顺,因循未治。1961年证情加重,服药少效。余思胃及十二指  相似文献   

18.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器质性病变,在治法上当以修复溃疡为主。但由于种种原因,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诸如胃肠功能性蠕动的磨擦,食物五味的刺激,尤其是情怀抑郁,饮食失调,外感突袭,风湿入里,都能引起急性发作,致局部充血水肿加剧,甚或诱发出血。每急性发作一次,溃疡都有不同程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故在治  相似文献   

19.
笔者多年来对消渴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膳食护理指导严格按消渴病膳食进餐,由于家庭是做好膳食护理的关键,因此对家属要讲清楚控制膳食的重要性,使其认识消渴病的发病原因和膳食是密切相关的,不可掉以轻心,出院后仍要按医师的要求合理搭配膳食,并要求家属做好消渴病患者膳食的配膳员,监督员,做到六不,即不宜甜,不吃纯糖类食品,少食含热量丰富的食物;不宜腻,不吃过度油腻的食物,少食动物油类食物;不宜咸,饮食宜清淡,少食腌制品;不宜辣,不吃辛辣的刺激的食物;不宜吸烟;不宜饮酒。2皮肤护理指导消渴病患者皮肤组…  相似文献   

2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8种饮食方法均能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少吃”。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认为,饱食可结积聚之痰,多饮可酿痰癣之患。故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少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潜能,而具健体强身多种效应。少食的保健作用,还在于它能防治那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