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42例 ,男 2 8例 ,女 1 4例。年龄(68.2 8± 6.0 3 )岁。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IU,皮下注射 ,1次 /d,连用 1 4d。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 73 .3 1 %。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硝酸甘油的用量 ,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 ,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常规应用二硝酸异山梨醇 (消心痛 )、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0 .0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分子肝素 (L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强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低分子肝素具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高 ,半衰期较普通肝素明显延长 ,而出血的危险性较低 ,无须实验室的监测等优点〔1〕。其临床应用广 ,但亦有并发严重出血的报道〔2〕。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对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例患者并发皮下出血 4例进行观察分析 ,并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9月 1日 ,住院病人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3 8例 ,肾病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6~2012-04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注射用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符合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即采用706代血浆、血栓通、尼莫地平及小量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2次/日,连用10天,奥扎格雷160mg/次,静脉滴注连用14天。治疗2周后评定血小板、凝血四项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奥扎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出血等严重并发征。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皮下注射,Q12 h,连用5 d,辛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效果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患者心绞痛的好转率、缓解率,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的: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7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索拉非尼、肝素单药及联合应用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8日龄鸡胚随机分为6组(n=10):对照组(给予高糖DMEM)、索拉非尼组(给予索拉非尼20nmol)、普通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5U)、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U)、索拉非尼 普通肝素组(给予索拉非尼20nmol和普通肝素5U)、索拉非尼 低分子肝素组(给予索拉非尼20nmol和低分子肝素5U),分别加药并继续孵育,加药72h后观察鸡胚尿囊膜的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单药组的血管数目(索拉非尼组:8.9±1.9条,普通肝素组:7.6±2.3条,低分子肝素组:6.9±1.3条)较对照组(26.8±2.3条)明显减少(P<0.05),联合用药组(索拉非尼 普通肝素组:4.5±1.5条,索拉非尼 低分子肝素组:4.1±1.6条)较单药组血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索拉非尼、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均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使用可以其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通道拮抗药及阿司匹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5ml,静脉滴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舒血宁注射液20ml。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变化情况,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改善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184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DIC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低分子肝素组(n=36)。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低分子肝素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8 d病死率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3.3%(30/36),低分子肝素组为61.1%(22/36),观察组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为5.6%(2/36),低分子肝素组为27.8%(10/36),观察组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两组治疗后,PLT和FIB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和P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FIB、TT和PT均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5.6%(2/36),低分子肝素组为22.2%(8/36),观察组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创伤性DIC抗凝作用强,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苏建忠 《人民军医》2006,49(8):465-466
2000年2月~2005年9月,我们采用异山梨酯(异舒吉)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56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岁。1.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异舒吉20~40mg,加入钾镁极化液250~500ml静滴,1次/天;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10天。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对照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可靠且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烧伤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26.3±6.5(19~40)岁,烧伤面积50.0%±33.4%(20%~97%)TBSA,为深Ⅱ~Ⅳ度烧伤,均伴有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列入肝素治疗组,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5 000U皮下注射,每12h或6h 1次,连用3~4天.同时期入院的12例患者为治疗对照组,年龄、烧伤面积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治疗措施亦基本相同,但不给予低分子肝素.另设整形患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肝素治疗组、治疗对照组的INR、APTT、PL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肝素治疗组Fib显著降低(5.89±1.13g/L vs 2.89±0.90g/L),PLT显著升高[(91±11)×109/L vs (264±30)×109/L],未见明显出血性副作用;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烧伤后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对 5 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5 0例患者均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 ,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及脑梗死 ,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近期出血病史 ,无血液病史。将 5 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5岁 ,对照组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2岁。1.2 治疗办法 两组均和路路通 1.0克 ,加入 0 .9%生理盐水2 5 0ml稀释静点 ,每日一次 ,连用 7天 ,并口服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热射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热射病并发DIC 56例,随机分为肝素组30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在降温、抗休克、镇静、抗感染、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治疗基础上,肝素组每天持续静脉滴注肝素10 000~20 000 U;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3 ml,每12 h 1次。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出血等情况。结果:肝素组总有效率76.7%,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73.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分子肝素组用药后无出血情况加重病例;肝素组出血加重4例,发生率13.3%,非常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热射病并发DIC与肝素的疗效相当,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路辉  王炎焱  陈馥  吴英  崔哲 《人民军医》2002,45(1):21-2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老年人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性猝死。为此 ,我们在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月采用诺易平 (第 2代低分子肝素 )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以期找出较有效的治疗方法。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70例中 ,男 5 5例 ,女 15例 ;年龄 63~82岁 ,平均 71 1岁。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UPA标准。排除下列患者 :(1) 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做过手术、做过活体组织检查和有外伤史 ,或不能实施压迫止血的血管穿刺者 ;(2 )高血压病经治疗血压仍 >2 4 0 / 14 7kPa者 ;(3)有脑…  相似文献   

18.
陈馥  吴英  林磊明  谷素洁  崔哲 《人民军医》2004,47(3):131-13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不加低分子肝素组病人口服银杏叶提取物、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加低分子肝素组除上述药物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25ml/次,每日2次,连用5天后改1次/天,再用5天。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中,加低分子肝素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不加低分子肝素组,有效、显效率达90%。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严重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使用小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LM WH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77例我院ICU收治、APACHEⅡ评分5~ 10分且并发DIC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26例)为LMWHs组(75~150U·kg-1 ·d-1,初始平均剂量4 000 U/d);B组(25例)为普通肝素组(100~250 U·kg-1·d-1,初始平均剂量5 000 U/d),皮下注射根据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调整用量;对照组(26例)为单纯凝血因子补充组.比较各组在ICU 28 d内的病死率、住院天数、出血事件发生率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g)、ATⅢ及D-二聚体. 结果 三组28 d病死率比较:A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U住院天数: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长于对照组(P<0.01),A组长于B组(P<0.05);(3)凝血指标:除ATⅢ(P<0.01)外,其他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4)出血率: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血浆ATⅢ与出血率相关明显(P<0.01). 结论 使用肝素或LMWHs有助控制外伤性DIC,采用与出血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的ATⅢ来调整肝素的用法比LMWHs具有更低的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治疗上主张早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单用阿司匹林和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有无显著副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自1999.1~2003.12收治的UAP患者56例,年龄37~78岁,乎均56.7±4。7。符合Braundwald提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类标准。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