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吸入性烧伤性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与指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喜成 《耳鼻咽喉》2003,10(1):17-1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有吸入性损伤时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对180例大面积烧伤(其中石油天然气烧伤144例,轻质油烧伤26例,热蒸汽烧伤10例),合并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病人,在烧伤后进行气管切开的依据,必要性,时机,指征及手术要点进行总结,结果:18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病人,烧伤后1-24小时进行 气管开术124例,其中轻度85例(气管切开后死亡4例),中度22例(气管切开后死亡9例),重度17例(气管切开后死亡11例),超过24小时后进行气管切开术51例,其中轻度12例(气管切开后死亡8例),中度34例(气管切开后死亡15例),重度5例(气管切开后死亡5例),有5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未及气管切开即死亡,气管切开时颈部有环状或半环状焦痂21例,伴头面部严重烧伤90例,口呈鱼嘴状者32例,口鼻内大量血清性渗出者37例,结论:吸入性损伤时喉梗阻危重的发生是引起烧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强调大面积烧伤伴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时,应在烧伤后早期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可以降低病人喉梗阻危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176例气管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气管吸入性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时机和指征。方法对176例大面积烧伤合并气管吸入性损伤的病人,在伤后不同时机行气管切开与气管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大面积烧伤合并气管吸入性损伤病人烧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者128例,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67例,气管切开后死亡4例;中度34例,气管切开后死亡9例;重度27例,死亡11例。超过24 h行气管切开术者48例,其中轻度12例,气管切开后死亡8例;中度25例,气管切开后死亡13例;重度11例,死亡9例。结论气管吸入性损伤目前仍是烧伤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吸入性损伤宜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与结果:烧伤后1~24h行气管切开术124例,死亡24例;24h后行气管切开术51例,死亡28例。气管切开时颈部有环状或半环状焦痂21例,伴头面部严重烧伤90例,烧伤后口唇黏膜水肿外翻似“鱼嘴状”32例,口鼻内大量血清样渗出37例。结论: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时喉梗阻危象的发生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强调在烧伤后早期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可降低患者喉梗阻危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4年我科收治的110例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烧伤后1—12h行气管切开术57例,死亡9例;13~24h22例,死亡6例;24h后31例,死亡18例。12h前行气管切开者病死率明显低于〉24h切开者。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与中、重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均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气管切开越早,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烧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 方法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本组治愈31例(86.1%),死亡5例(13.9%)。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小时内为宜,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下呼吸道黏膜大面积坏死及清除脓血痂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气管切开术抢救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12例.常规气管切开暴露颈段气管3~5环,以颈4环为中心,上下弧形切除少许气管软骨,长度不超出2个气管环,分别缝合同侧的皮肤与气管切口1~2针,插入气管套管.结果改良气管切开术可随时取管,方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时清除下呼吸道阻塞物,预防发生再窒息,12例患者无1例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术不仅解除了喉梗阻,而且可观察下呼吸道病变及能有效、安全的清除阻塞物.  相似文献   

7.
吸入性损伤与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面积烧伤合并面颈部烧伤的病例90%在伤后6~16h内发生严重呼吸困难,73%为中重度粘膜损伤,均于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解除.热力引起的吸入性损伤,上呼吸道的粘膜伤重于下呼吸道,且以喉部受损伤最重.因此,在评估吸入性损伤程度时,应结合粘膜伤全面考虑,因患者早期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故应采取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儿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5例烧伤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12例,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33例。并对儿童的解剖特点、操作要点及术后拔管时间作一分析。结果:45例烧伤儿童均在1~48h内行气管切开术,43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救治成功率达95.56%。结论:烧伤尤其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儿,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这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玲波 《耳鼻咽喉》2003,10(5):277-278,279
目的 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 对36例头面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同颐性总结。结果 36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本组治愈3l例(86.1%),死亡5例(139%)。结论 对头面颈部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小时内为宜,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对于烧伤患者,特别是呼吸道严重烧伤的患者,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烟雾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害,是目前烧伤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对这类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而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烧伤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套管滑脱是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1]。我科曾遇1例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金属气管套管2次滑出气管,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窒息的危险情况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无插管气管切开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插管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院住院新生儿5例,因原发病无法气管插管而行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儿均成功进行了气管切开术,1例术后因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死亡,4例原发病解除后1期拔管出院。结论:用时把握手术时机,严格规范操作,动作准确轻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加强护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声门下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9例患儿,反复喉喘鸣、喂哺困难及喉梗阻发作,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声门下血管瘤。7例为声门下单侧病变,2例为双侧病变。其中8例采用气管切开后血管瘤内平阳霉素注射法进行治疗,术后患儿带金属气管套管出院,2周后门诊随访电子支气管镜复查,如果肿瘤未消失,再次行平阳霉素注射,直至肿瘤完全消失后进行堵管及拔管;1例单侧声门下血管瘤行瘤体吸割术,未行气管切开。结果:平阳霉素治疗的6例声门下单侧病变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血管瘤完全消失,2例双侧病变患者经过2次治疗后血管瘤完全消失,8例均顺利堵管及拔管。1例行声门下血管瘤吸割术患者,术后2周复查黏膜光滑,完全修复。结论:对于体积较大,阻塞声门下腔范围较广的血管瘤,采用气管切开后血管瘤内平阳霉素注射法,能迅速解除气道梗阻,缩短自然病程,且戴管时间短,无术后声门下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体积较小的声门下血管瘤,在麻醉配合良好的情况下,行吸割术并给予良好止血,可避免气管切开,起到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脱管的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脱管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3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脱管的上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23例脱管病例中,21例脱管后急救成功,1例死亡,1例成植物人。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脱管与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导管的选择是否适当有关。医生的应变能力及正确的处置方法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环甲膜穿刺术与环甲膜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甲膜穿刺术与环甲膜切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对Ⅳ度呼吸困难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救,采用环甲膜穿刺19例(气管切开术前进行环甲膜穿刺15例,气管切开术中进行环甲膜穿刺4例),环甲膜切开6例。结果 行环甲膜穿刺19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环甲膜切开患者均已成功插入气管套管,但仍有3例即时(1h内)死亡; 1例24h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例抢救成功,并于病情平稳后行常规气管切开。结论 对大部分Ⅳ度呼吸困难的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结合气管切开可以解决气道通气问题。环甲膜切开术可适用于:血氧饱和度90%以下,呈快速进行性下降;上气道大出血随时有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危险;呼吸突然停止等病例。  相似文献   

15.
儿童喉气管狭窄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儿童喉气管狭窄、闭锁的治疗效果,总结了不同部位和范围的狭窄、闭锁患儿的手术方法。方法:共分析了58例儿童喉气管狭窄,年龄15个月-15岁,最多见病因是气管切开术后,其次有喉气管外伤;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术后;气管内插管等。全部病例依靠气管切开通道呼吸。根据喉气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采用了不同的喉气管重建术。结果:58例中53例(91.4%)经1-5次手术后治愈,拔除气管套管,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随访1-10年,手术效果巩固,儿童发育正常。结论:正确的掌握气管切开技术可以减少儿童喉气管狭窄的发病率。由于儿童喉气管狭窄病情更加复杂多变,术中应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方能获得满意效果,重建喉气管支架和消除粘膜创面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小儿脉管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7例并发不同程度呼吸道梗阻的小儿脉管畸形资料,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3个月~14岁,中位年龄2.3岁.静脉畸形27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17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3例.20例静脉畸形行无水乙醇病变内注射;7例广泛性静脉畸形中行无水乙醇注射+手术切除;17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行单纯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3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行手术切除+平阳霉素注射.根据患者呼吸道梗阻程度和治疗需要,27例采用气管插管手术,3例术前紧急气管切开,2例术中预防性气管切开,1例拔管后气管切开.结果 30例治疗后留置气管插管24~48 h,除1例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其余均顺利拔管;6例气管切开患儿分别于术后3周~4个月拔除气管套管.病变内注射治疗1次9例,重复注射2~5次38例.2例无水乙醇注射后出现局部黏膜坏死和1例轻度-过性血尿,5例平阳霉素注射后出现轻中度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1 h~3周后恢复正常.全组随访1~23年,治愈38例,有效9例,没有无效患儿.结论 对合并呼吸道梗阻的小儿咽喉、纵隔部位的脉管畸形,推荐硬化疗法为主的治疗.静脉畸形可采用无水乙醇,淋巴管畸形可先用平阳霉素治疗,对多部位广泛性病变采用手术+硬化疗法的综合治疗可能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