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血流方向及速度,观察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原因。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炎。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发生率较右侧高。部分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0例,完全型6例。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诊断多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及病变部位,并能对盗血程度进行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外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病变动脉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 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受累动脉分布情况:颈总动脉15例,锁骨下动脉13例,腹主动脉7例,肾动脉3例,股总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受累动脉二维声像图表现多为动脉管壁弥漫性向心性增厚,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多表现为受累动脉内血流束变细、消失,部分出现盗血.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反映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受累范围及受累动脉病变情况,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血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56例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的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血流方向及速度,观察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56例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发生率较右侧高;部分性锁骨下动脉盗血18例,完全性38例。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多数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并对盗血程度进行评估,是诊断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无创首选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内膜、椎动脉内径和血流方向及速度。发现椎动脉血流色彩和频谱时相方向异常时,检测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起始部,寻找病因,同时对比观察双上肢桡动脉血流频谱波形。对可疑盗血的患者加做束臂试验。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反向血流轻重及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与锁骨下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健侧收缩期峰值流速(85.1±15.9)cm/s,患侧峰值流速(47.8±16.2)cm/s,健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高于患侧(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可作为检测此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53例,均经CTA、TCD检查证实。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CTA、TCD检查结果,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根据CTA检查结果将39例中度及以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分为A组23例(单侧锁骨下动脉狭窄且未合并其他动脉狭窄或闭塞)和B组16例(合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比较两组患者盗血发生率、束臂试验阳性率。结果 (1)CTA检查结果:锁骨下动脉狭窄部位:左侧36例,右侧1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轻度14例,中度12例,重度15例,闭塞1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0例,多发性动脉炎3例。(2)TCD检查结果:无盗血18例,Ⅰ期盗血12例,Ⅱ期盗血10例,Ⅲ期盗血13例。(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呈正相关(rs=0.779,P0.01)。(4)B组患者盗血发生率、束臂试验阳性率低于A组(P0.05)。结论 CTA和TCD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且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盗血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发现疑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但TCD检查结果存在不符合特定规律的血流频谱时,应结合CTA检查进一步观察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及头颈部其他动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字减影机(DSA)对48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锁骨下动脉瘢痕性狭窄24例,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8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瘢痕性狭窄8例,夹层致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33例,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43例患者当患侧不动或不行束臂试验时,盗血现象不明显,当抬高上肢或行束臂试验后,患侧血管盗血现象明显.认为SSS患者是否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与血管狭窄或闭塞程度及侧支代偿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是广泛应用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筛查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显示斑块部位、大小、性质和易损性等,并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颅内动脉超声可以显示颅内前、后循环各血管深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搏动指数及有无侧支代偿等血流动力学情况。该文报道1例通过联合应用颅内动脉超声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外多支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诊断为双侧颈总动脉节段性狭窄、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右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基底动脉中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Ⅱ级)。颅内动脉超声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对综合判断颅内、外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可提高血管超声科医师对复杂颅内与颈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超声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影像表现特点,评价血管造影对受累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病情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87例临床诊断多发大动脉炎入院患者。临床表现不是十分典型,入院进行常规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血管造影证实的大动脉炎患者的血管影像资料,均是多部位血管累及,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临床以头臂型最为多见。此组病例病变累及锁骨下动脉病变38根;颈总动脉28根;腹主动脉14根;肾动脉16根,多血管同时累及多见。结论:多发大动脉炎综合征血管造影以多部位血管受累多见,以狭窄阻塞型常见,常是多血管同时受累。冠状动脉也可以同时受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联合应用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TCD和MS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TCD检查均存在盗血。MSCTA检查提示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42例,锁骨下动脉合并同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8例,即锁骨下动脉存在狭窄共50例,TCD诊断SSS的阳性率为84.75%,阳性似然比为5.56。结论TCD检查对SS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不能完全诊断SSS,仍需要CTA明确狭窄部位或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锁骨下动脉盗血(SSS)病例的观察,了解锁骨下动脉盗血的常见临床表现、体征,分析影响锁骨下动脉盗血分型的因素,分析盗血不同分期的症状、体征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经TCD检查证实有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TCD判断盗血的方法:根据同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及频谱特征将盗血程度区分为:1期收缩期有切迹;2期收缩期血流部分反向;3期(完全盗血)血流完全反向。结果1.34例均经TCD检出,颈部血管超声有12例漏诊,检出率64.7%。2.表现为盗血综合症的有30例,占88.2%,其中,1期盗血11例,2期盗血10例,3期盗血9例;通过辅助检查TCD表现有盗血现象的即无症状的有4例,占11.8%,其中3例为盗血1期,1例为2期。3.表现有上肢缺血症状的患者共有9例,仅占26.5%,其中有7例行DSA检查,均为严重狭窄或闭塞。盗血3期出现患侧上肢缺血症状的比例增高;盗血的不同分期,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的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锁骨下动脉盗血II期及III期比盗血I期其收缩压差(≥20mmHg)(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TCD是诊断SSS敏感可靠的方法,在患者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时(我们称之为盗血现象)已能检出盗血。2.表现有上肢缺血症状时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可能已较严重;3.盗血3期出现患侧上肢缺血症状的比例增高;是否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与盗血的不同分期无关。4.SSS患者双侧收缩压差较舒张压差更有意义,盗血3期均有收缩压差≥20mmHg的体征,但即使收缩压差〈20mmHg也不能排除SS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狭窄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5例。结果15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随访6个月,经彩超及多普勒血流图检查均未发现病变部位再狭窄,血流通畅良好。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引起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满意、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引起的盗血综合征产生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盗血综合征产生的条件和临床意义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所有的患者均经临床及颈动脉B型超声多普勒(C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动脉血管造影(DSA)而确诊。结果8例患者中共发现16处狭窄,4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脑梗死、3例分别经肱动脉及股动脉植入锁骨下动脉支架及冠状动脉支架。盗血综合征的产生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部位密切相关。椎动脉血流的逆行作为一种侧支循环对缓解患者患肢的症状起着重要作用。在狭窄严重或完全狭窄时,可行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如经股动脉途径失败可改行经肱动脉途径,成功比例较高。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出现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部位与程度有关,盗血综合征作为一种代偿机制的出现可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三种方法在诊断上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如狭窄严重出现症状者可考虑行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7,(1)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确诊、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检查的4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方法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检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结果基本一致(Kappa=0.592,P=0.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单、直观、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助于病因、诊治效果的评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结果基本一致,前者可观测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证实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对其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7例病人中,2例为局限于升主动脉的夹层(Ⅱ型);7例夹层始于升主动脉并延展至无名动脉起始处远端,(Ⅰ型);8例夹层起始于左锁骨下动脉或远端、其中4例一直延伸至腹主动脉分叉处(Ⅲ型)。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为动脉管腔内见纤细带状回声(即分离的内膜)随心动周期摆动,将管腔分为真腔与假腔。CDFI:真腔内血流速度较高因而明亮、五彩镶嵌,假腔内血流速度低因而暗淡。通常入口处收缩期血流从真腔流入假腔,速度较高,舒张期从假腔流入真腔,速度较低;出口处收缩期血流从假腔流入真腔,速度较低。4例可见夹层破口(入口及出口),3例见夹层入口,4例见夹层出口,6例未探及破口。结论彩超对ADA分型、区分真假腔及显示其对大血管分支血流的影响均优于其他检查,是无创伤性检查ADA的首选方法,为临床的急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造影及分侧肾静脉取血测定肾素比值资料.结果:病变主要影响肾动脉近端或主动脉分叉部位,很少累及肾动脉分支.单侧肾动脉受累8例(6例左侧,2例右侧),双侧受累占5例.动脉狭窄程度多重度为主.据4例分侧肾静脉肾素比值测定(RVRR)结果,病侧狭窄远端血肾素活性均比正常高>1.5;健侧近端与远端肾素的比值均<1.3.结论: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高血压与大动脉炎或纤维肌性结构不良等其它病因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PAD)广义上是指除颅内动脉、冠状动脉和主动脉外的所有部位动脉的疾病,包括颅外颈动脉、颅外椎动脉、上肢动脉、腹主动脉分支和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y disease,LEAD),狭义上是指LEAD。PAD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夹层、外伤或者外源性压迫等,其中80%~90%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造影及分侧肾静脉取血测定肾素比值资料。结果 :病变主要影响肾动脉近端或主动脉分叉部位 ,很少累及肾动脉分支。单侧肾动脉受累 8例 (6例左侧 ,2例右侧 ) ,双侧受累占 5例。动脉狭窄程度多重度为主。据 4例分侧肾静脉肾素比值测定 (RVRR)结果 ,病侧狭窄远端血肾素活性均比正常高 >1.5 ;健侧近端与远端肾素的比值均 <1.3。结论 :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高血压与大动脉炎或纤维肌性结构不良等其它病因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亦可累及肺动脉以及更远的外周动脉,病因未明。1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临床特点以及介入治疗大动脉炎主要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导致动脉扩张、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文献报道,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差异较大为10%~30%,大部分为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病变,受累患者中仅5%~20%有相应症状[1-2]。患者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有典型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小于20%,盗血现象消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发现再狭窄。结论重视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仔细了解右侧锁骨下动脉结构特点,做好手术预案是取得介入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中颅内椎动脉盗血程度与锁骨下动脉(SA)狭窄程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关系,并探讨束臂试验与SA远端血流频谱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32例SSS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按SA收缩峰血流速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狭窄组(18例)、重度狭窄组(11例)和闭塞组(3例),分别比较不同盗血程度与血管狭窄程度及VBI的关系.结果 轻中度狭窄组椎动脉无盗血和Ⅰ度盗血的比例为17/18,显著高于重度狭窄组的4/11(P<0.05),Ⅱ度、Ⅲ度盗血的比例为1/18,显著低于重度狭窄组的7/11(P<0.05);重度狭窄组Ⅲ度盗血的比例为1/11,显著低于闭塞组的3/3(P<0.05).无盗血、Ⅰ度、Ⅱ度和Ⅲ度盗血中,VBI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6/12、3/7和2/4.32例患者束臂试验均为阳性.结论 颅内椎动脉盗血程度可间接反映SA的狭窄程度,与VBI可能无关.束臂试验和探测SA远端血流频谱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