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温馨杨双宁岳冬丽李楠王丽萍 《肿瘤基础与临床》2021,34(3):219-222
目的 分析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后奥希替尼治疗不同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EGFR敏感突变且第1代EGFR-TKIs耐药后基因检测T790M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例19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肺腺癌患者资料97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年龄、肿瘤分期对EGFR基因突变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异常组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50 μg/L<CEA<100 μg/L时,EGFR基因突变率最高(77%)。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 1)浓度,正常组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A125、CA153和CA19 9正常组与对应的异常组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EA、CYFRA21 1水平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609。
结论 肺腺癌患者女性、非吸烟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血清肿瘤标志物CEA 、CYFRA21 1水平对预测EGFR基因突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0)
目的探讨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Ⅲ期T 1~3N 2~3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EGFR突变型Ⅲ期T 1~3N 2~3肺腺癌患者中,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对EGFR突变型Ⅲ期T 1~3N 2~3肺腺癌患者予以口服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应放疗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目前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单药治疗。该研究探索化疗联合吉非替尼与单用化疗、单用吉非替尼在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61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PS 0~1分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并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A组20例,给予AC方案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卡铂AUC 5,第1天)联合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第5~21天),每4周为1个周期,最多6个周期,然后每4周进行1次培美曲塞单药联合吉非替尼口服(用药方法及剂量同前)维持治疗;B组20例,给予AC方案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卡铂AUC 5,第1天),每4周为1个周期,最多6个周期,然后每4周进行1次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C组21例,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 mg/d)。3组的治疗均持续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死亡。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12个月PFS率,次要终点为总体缓解率、安全性/不良反应。结果:随访中A、C组各失访1例。A组患者中位PFS为20.1个月(95%CI:18.0~22.2个月),B组患者中位PFS为5.5个月(95%CI:3.9~7.2个月),C组患者中位PFS为9.8个月(95%CI:6.8~12.8个月)。A组的12个月PFS率为78.9%,B组为15.0%,C组为40.0%。总体缓解率:A组为84.2%,B组为35.0%,C组为65.0%。安全性方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为36.8%,B组为30.0%,C组为5.0%。最常见的3~4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A组3例、B组4例)、乏力(A组2例、B组2例)及肝功能损害(A组2例、C组1例)。结论:一线接受化疗与吉非替尼联合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PFS更长。长期的生存结果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肺腺癌患者上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我国肺腺癌患者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突变类型。方法:在上海、杭州和昆明等地收集61例肺腺癌及其正常肺组织,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对组织DNA中EGFR外显子19~21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肺组织中EGFR基因均为野生型,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率为47.5%(29/61),其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分别占突变总数的55.2%(16/29)和44.8%(13/29),外显子20未检测到突变。外显子19突变发生在第746~752位密码子,均为碱基缺失突变,有6种不同类型。外显子21突变全部是第858位密码子碱基替换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昆明和上海等地患者的基因突变存在明显差异。结论:EGFR基因突变是一种肿瘤特异性的体细胞遗传改变,突变发生率约占肺腺癌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我国EGFR基因突变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胃癌中EGFR、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EGFR、p53均呈阴性表达。而胃癌中EGFR、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和41.3%,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0.05)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1);同时p53的表达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检测EGFR和p53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晚期肺腺癌患者共67例,均给予口服埃克替尼125mg,ti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心。结果:67例中一线治疗者16例,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者51例,总的客观缓解率为35.8%(24/67),疾病控制率为74.6%(50/67);行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检测的18例患者中有15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客观缓解率为60%(9/15),疾病控制率为93.3%(14/15)疗效因素分析显示仅化疗方案数与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有关系(P=0.034,P=0.044)。最常见的有不良反应皮疹、腹泻、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0.9%、11.9%、9.0%,程度均较轻(Ⅰ度~Ⅱ度)。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及临床获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肿瘤生物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异常高表达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并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GFR已成为阳性表达肿瘤的重要治疗靶标。以EGFR为靶点的治疗主要有单克隆抗体以及小分子化合物激酶拮抗剂两种方式,目前已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其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细胞周期阻滞;(2)促凋亡;(3)抗肿瘤浸润与转移;(4)抗新生血管生成;(5)放化疗细胞毒增敏。此外,本实验室曾以异种同源分子免疫的策略打破了机体对自身EGFR的免疫耐受,发现以人EGFR为免疫原在小鼠体内可以激发特异的免疫反应,该反应能交叉反应于鼠同源EGFR,进而达到治疗EGFR阳性表达肿瘤的目的。迄今,EGFR靶向治疗均很少观察到显著的EGFR相关的毒副作用,这可能与正常细胞EGFR显著的调控性低表达以及对EGFR通路信号的相对不依赖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GEFR和p53对61例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初步探究奥希替尼联合两种不同机制的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腺癌细胞PC-9(E19 del)和H1975(E21 L858R/E20 T790M),CCK-8法检测奥希替尼及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处理肺腺癌细胞48 h后的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9和H1975肺腺癌细胞对奥希替尼敏感且呈剂量依赖性。奥希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较同等浓度的单药奥希替尼可增加对PC-9和H1975细胞株的抑瘤率(P<0.05)。低浓度奥希替尼联合高浓度阿帕替尼(1 000 nmol/L)的抑制作用与高浓度奥希替尼相当(P>0.05)。随着联合的阿帕替尼浓度的升高,对PC-9和H1975细胞抑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不同处理因素对PC-9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H1975细胞(P<0.01)。随着奥希替尼浓度的上升,p-EGFR、p-AKT、p-ERK磷酸化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会进一步增强对EGFR敏感突变或T790M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奥希替尼与阿帕替尼联合使用具有很强的抑瘤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奥希替尼单药或与抗血管形成药联合作用可能是进一步下调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针对EGFR已经开发出多种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等药物应用于临床,在对多种晚期和耐药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向的肿瘤信号转导干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永光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28(2):120-12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相当一部分的人类肿瘤细胞存在高表达,且其所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以其为靶子进行的肿瘤信号转导干预治疗是一种较佳的策略之一,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NSCLC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92例)和化疗组(68例),化疗组予以单纯化疗,联合组予以化疗+埃克替尼治疗,21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及不良反应,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NSE、CYFRA21-1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均低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患者2年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3级皮疹、腹泻、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肾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型NSCLC能够提高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与肺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行术后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的TAP水平以及不同病理分期肺腺癌患者的TAP水平.根据化疗效果将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治疗前后TAP水平的差异.结果 肺腺癌组的TAP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理分期肺腺癌患者的T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理分期越晚,TAP水平越高;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患者治疗后TA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下降,进展组患者治疗后TA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疗效越差,TAP水平越高.结论 肺腺癌患者的血清TAP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的患者TAP水平越高,TAP可作为肺腺癌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