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芳 《华夏医学》2013,(5):952-95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周、出院1个月经过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焦点式心理护理能减轻、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并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杨丽  杨跃进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36-137,143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心理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心理+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情稳定和出院前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估。结果A组患者在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8.63±6.84)分和(46.11±6.19)分,B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4.32±8.37)分和(49.96±7.15)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前收治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后收治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转运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23%(51/53)]和护理满意度[98.11%(52/53)]均高于对照组[82.69%(43/52)]、[84.62%(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付婕 《吉林医学》2012,(27):6043-60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都即将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都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创新护理理念、营造护理环境、优化护理流程和合理运用言行等。结果:患者在护理后的SCL-90评分明显下降(P<0.05),其中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等因子有极其明显下降(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林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1.7%,研究组为96.7%,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亲情疏导的人文关怀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亲情疏导的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配合治疗、按时服药、规律休息、规律饮食、戒烟戒酒等遵医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操作、健康宣教、危重症处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等简明健康调查问卷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亲情疏导的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率、护理质量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SBAR沟通模式干预,分析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质量、患者负面情绪变化状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患者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病情观察质量全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病情观察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患者负面情情绪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结果: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所以患者均有效地缓解患病过程中的心理、生理、不适及胸痛、排便等护理问题。结论:心理护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行舒适护理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整合式护理联合心梗绿色通道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心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5例。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0.16±0.03)万元]、住院时间[(7.39±2.2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6.12±0.15)万元、住院时间(11.87±7.33) d](t=261.363,P=0.000;t=3.919,P=0.000)。结论:整合式护理联合心梗绿色通道护理急性心梗患者中,效果理想,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以及相应就诊时间,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患者人院后,要首先确定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等,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方案实施后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能够保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在CCU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70例患者采用个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监护室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和心肌梗死知识掌握程度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且住监护室天数、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个案护理在CCU AMI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中医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SDS、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40.85±3.34)分、SAS评分为(42.72±4.87)分,对照组这两项评分分别是(52.17±4.96)分、(54.91±5.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53.33%(24/45),观察组是91.11%(41/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实施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值得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失眠、烦躁、腹胀、便秘与腰背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临床其他各科疾病护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到2012年共收治住院的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照初梗死患者402例进行比较,分析再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结果:再梗死组发生心绞痛的为49例,占最大比例,这类患者在初梗后,多数未长期系统的服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干预;对照组有93例发生心绞痛,二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梗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发生再梗的机率比较大;可将梗死后心绞痛作为预测再梗死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康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急诊分诊、急诊停留及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康复过程中疼痛持续、住院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疼痛持续时间,促进其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丰 《当代医学》2016,(36):123-124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实际价值。方法在89例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合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4±4.2)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满意度为95.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7.5±6.6)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满意度为80.0%,2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中国乡村医生》2023,(26):113-115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接诊时间、入院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抢救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SBP、DBP、H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流程、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安全防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促进患者生命体征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