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2例共370侧肢体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腕管综合征(CTS)的患者,测定拇短展肌的肌电图(EMG),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的潜伏期(DML),食指、中指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环指在正中神经、尺神经上SNAP潜伏期的差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2例共370侧肢体患者异常情况为:正中神经DML延长244条(异常率65.9%,244/37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18条及CMAP波幅未引出18条(异常率36.8%,136/370),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24条(异常率6.5%,24/370);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301条(异常率81.4%,301/370),SNAP波幅下降249条及SNAP波幅未引出52条(异常率81.4%,301/370)。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的肌肉79块(异常率21.4%,79/370)。对23例针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异常的患者,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在环指SNAP潜伏期的差值,差值均大于0.4 ms。结论:肌电图检查能为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55例,性别不限,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CTS,病程3 d~3年,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正中神经支配拇指、示指感觉纤维的波幅和传导速度、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尺神经的运动及感觉传导,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环指差值,观察肌肉静息状态下有无自发电位。结果 被检的110条正中神经中,有105条(95.4%)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潜伏期差值≥0.4 ms,有104条(94.5%)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有66条(60%)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有28条(25.4%)感觉传导波幅降低,有13条(11.8%)神经运动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被检的110块拇短展肌中针极肌电图异常有13块(11.8%),其中有8块出现自发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有10块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尺神经的神经传导及小指展肌等肌肉的针极肌电图结果均正常。55例患者中,8例为轻度异常,26例为中度异常,21例为重度异常。结论 对临床初步诊断CTS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提供正中神经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电图正中神经分段法在早期腕管综合征(CT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肌电图室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2日以来,经临床初步诊断为CTS的62例患者,共97侧肢体,其中左47侧,右50侧。患者年龄18~84岁,男24例,女38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及分段法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中神经分段法检查异常46例侧,异常率为47.4%(46/97例侧)。常规神经传导检查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延长15例侧,阳性率15.5%(15/97例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29例侧,阳性率29.9%(29/97例侧);DML延长和/或SCV减慢共30例侧,阳性率为30.9%(30/97例侧)。正中神经分段法与常规神经传导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7.4%比30.9%,P<0.05)。结论 根据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的特点,应用分段法进行神经传导测定可以提高早期CTS的检出率,其操作比微移技术简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诊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电生理学检查为轻、中度的CTS患者24例(41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4例(28手),采用顺向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法分别测定指3-腕、指3-掌、掌-腕正中神经(MN)SCV及MN远端潜伏期(DML)。(重症CTS者因易于诊断,不列入本研究。)结果:掌到腕MN SCV%47.12m/s,考虑诊断CTS。在所有诊断轻、中度CTS的研究组中,指3到腕MNSCV减慢的占63%,掌到腕MNSCV减慢的占95%,指3到掌MNSCV减慢的占10%。结论:用指3刺激,腕记录和指3刺激,掌记录(掌至腕测量距离为7~8cm)来分别检测并计算出指3到掌和掌到腕段的SCV,在诊断轻度、中度CTS方面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在怀疑CTS时此诊断方法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腕管综合征(CTS)在神经卡压性疾病中是最常见的,也是转诊到肌电图室行电诊断检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电诊断检查对于CTS的诊断、预后、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术后评估等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把电诊断技术应用于腕管综合征诊疗过程中,现将近年来电诊断技术在CTS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肌电图检测技术,通过刺激环指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NAP)潜伏期之差值,对腕管综合征(CTS)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4例CTS患者及20例正常人在环指近端放置一组环形记录电极,分别在腕上屈面正中神经、尺神经处刺激,对二组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正中神经与尺神经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正常人对照组:0.137±0.005,CTS组:0.368±0.019。结论:当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处于0.368±0.019范畴时应高度怀疑CTS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不同传导检测法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神经传导方法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法、掌刺激法、短段刺激法对43例根据临床表现怀疑为CTS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法显示4例正常,34例为CTS,3例为周围神经病,2例为神经根性损害。掌刺激法显示10例CTS传导减慢主要在经腕管段而不是掌到指节段,3例周围神经病患者则相反。短段刺激法显示5例CTS在腕管段测得的潜伏期与腕管远端各段潜伏期差均大于0.5ms,并发现1例常规法检测结果错误。结论:常规法是确诊CTS并明确其病变程度的重要手段。掌部刺激法有助于鉴别CTS与周围神经病。短段刺激法在诊断CTS时很可靠,且有利于确定远端损害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移技术(inching)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41例CTS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均进行微移技术、常规法及比较法的神经传导检测,比较三者对诊断CT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微移技术检测显示CTS组在腕下2cm至腕下3cm节段的正中神经潜伏期差值显著长于对照组,并且检测的敏感性最高(92.7%),明显高于常规法及比较法(除外正中/尺神经环指-腕末端感觉潜伏期差),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微移技术检测是一个敏感、安全、简便、实用的方法,对CTS的诊断、定位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C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25~68岁,病程7 d~3个月,单侧发病,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和高频超声检查。以临床症状、屈腕试验、神经肌电图及超声等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CTS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结果:88例疑似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最终确诊69例,其中神经电生理检查检出率为91.3%(63/69例),高频超声检出率为88.4%(61/69例),联合检查检出率为98.6%(68/69例)。联合检查诊断CT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联合检查与临床综合检查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67,P<0.001)。结论: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诊断中临床价值相当,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腕管综合征患者 ,通过检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的方法 ,来判断其受损程度 ,已广为人知。但有关其波形特点 ,目前国内研究尚少。国外学者认为 ,常规取皮肤电极 ,在拇短展肌接收 ,所得到的电位波形 ,易受其它肌群干扰 ,容易出现初期正相波 ,对结果影响较大。而蚓状肌受影响较少 ,准确性较高[1] 。笔者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6月共检测 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MCV ,并分别在第二蚓状肌和拇短展肌接收 ,比较初期正相电位波形特点 ,以期明确蚓状肌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检测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5例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神经电生理的敏感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正中神经末端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NAP)潜伏期正常的20例(23侧腕)患者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22侧腕),采用逆向法测定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结果:CTS组逆向法测定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潜伏期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逆向法与顺向法测定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潜伏期差值是早期诊断CTS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期差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熟市中医院门诊诊断为CTS的患者47例(77只手掌)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时段在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志愿者46名(69只手掌)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正中神经腕-拇短展肌的远端运动潜伏期(DML)、腕-中指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期差(ΔDSL)。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腕-拇短展肌DML延长[(4.49±0.97)ms比(3.16±0.42)ms],腕-中指SCV减慢[(42.62±7.35)m/s比(60.65±6.70)m/s],SNAP波幅下降[(11.89±8.05)μV比(22.07±7.22)μV],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延长[(0.84±0.34)ms比(0.23±0.10)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拇短展肌DML、腕-中指SCV、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7.1%、100%、98.6%(P>0.05),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2%、59.2%、90.1%(P<0.05)。结论: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用于诊断CTS是比较敏感的,尤其可以提高早期CTS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在早期腕管综合症(CT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体征、症状符合腕管综合症(CTS)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符合神经电生理腕管诊断正常的患者(即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DML≤4.5)加做环指刺激法、拇指刺激法、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掌刺激法).结果: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三种诊断方法中,掌刺激法敏感度为67%(结合样本量大的相关专业文献中得出的统计数据为敏感度高达100%),远高于环指刺激法55%和拇指刺激法36%.结论:CTS患者正中神经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损伤由卡压处开始逐步向神经末梢发展,累及正中神经神经末梢,直至重度CTS,导致SNAP消失.腕-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在腕管早期诊断往往非常敏感,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 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患者出现CTS症状,但常规法无法鉴别时,可加做掌刺激法作为常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腕管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临床行腕管内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局部解剖法在50侧上肢标本上观察并测量腕管、腕横韧带、正中神经和腕管内容物等解剖参数。结果:腕管的左右径、腕横韧带的长度、正中神经距腕横韧带的垂直距离、腕管及内容物的横断面积以及面积比等均是近侧端大过远侧端,而腕管的前后径、正中神经的径线、腕横韧带的厚度等则为近侧端小于远侧端。结论:腕管是一个缺乏伸展性的骨-韧带管道,任何因素卡压正中神经均可导致腕管综合征。在对患者做正中神经松解治疗时,保守注射疗法一般应在掌长肌腱内侧讲针.手术治疗时府在腕横韧带远侧端切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研究三种常用的神经传导检测法在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CTS患者34例(计56只腕患CTS)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3名(取56只腕作检测)为对照组,均行常规法、掌刺激法和环指刺激法等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正中神经跨腕段运动传导速度(MCV2)和食指一腕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末梢运动潜伏期(DML)延长,感觉电位波幅降低;②以对照组(x)±2.5s为临界值,DML、末梢感觉潜伏期(DSL)、MCV2、末梢感觉潜伏期差(Ddsl)和SCV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69.6%、50.0%、60.7%、54.5%和53.6%,特异性依次为100%、94.6%、100%、100%和100%;以MCV2≤38m/s为临界值,则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1.1%和97.3%.若满足DML≥3.8ms和MCV2≤38m/s即可诊断轻度CTS,其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4.6%和97.3%.结论:轻度CTS患者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纤维均有受累;掌刺激法的MCV2的诊断价值较高,而且联用DML和MCV2两个参数诊断轻度CT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DSL相当.  相似文献   

16.
腕管综合征(CT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上除了基于临床表现和病史外,神经电生理检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它具有诊断、鉴别诊断、定位、定性、定量及预后评估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神经电生理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方法及新观点,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对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C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对比两组人员的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指标,并分析了患者的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异常率.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肌电图检测方法对诊断早期肘管综合征的敏感性,分析对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较敏感的肌电图检测方法,提高精准诊治率。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早期肘管综合征的患者126例,分别进行不同方法的肌电图检测,并通过检测各种方法的异常率指标,寻找对早期肘管综合征敏感性较高的电生理检查方法。结果 以尺神经肘上-肘下段MCV减慢敏感性最高,异常率高达91.6%,其次为腕-小指段SNAP波幅降低、SCV减慢,异常率分别为83.8%、72.7%,以尺侧腕屈肌异常敏感性最低。结论 不同的肌电图检测方法对早期肘管综合征的敏感性不同,以尺神经肘上-肘下段MCV减慢敏感性最高,以尺侧腕屈肌异常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腕管内容物并描述其相互间关系,为临床手外科学和显微外科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对22具本成人尸体(男16具,女6具),44侧标本成人尸体标本腕管内容物测量,腕管解剖学观察、腕管内容物、腕横韧带的厚度测量等。结果腕管为纤维性骨管,略呈扁圆柱形,男性:狭窄部内外径(25.0±2.6)mm,前后径(10.2±1.1)mm;女性:狭窄部内外径(17.0±2.5)mm,前后(10.4±1.5)mm。腕横韧带男性:长(25.5±4.7)mm,宽(22.1±2.2)mm,厚2.3mm,下界距腕远纹(28.4±2.6)mm;女性:长(22.7±3.3)mm,宽(20.1±2.5)mm,厚3.1mm,下界距腕远纹(27.5±2.1)mm。腕管的断面,男性第1断面:(189.7±17.5)mm2,第2断面:(182.1±13.7)mm2,第3断面:(223.4±29.8)mm2;女性第1断面:(172.4±15.2)mm2,第2断面:(153.1±17.3)mm2,第3断面:(178.1±11.6)mm2。结论男性腕管宽短,女性腕管狭长,腕横韧带上半部薄,下半部厚,坚韧而缺乏弹性,女性腕管比男性狭窄,可能是好发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MRI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腕管综合征的MRI特征及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腕管综合征术前行MRI检查(以横断面为主),后经手术证实MRI的发现。结果:12例CTS的MRI表现为:正中神经入腕管时胀增粗12例,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2.25:1。正中神经腕管内受压变扁12例,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3.4。T2WI像中正中神经信号增高12例。结论:MRI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