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心血管系统病人应用焦虑抑郁筛查量表的信度、效度、敏感度、特异度、简便性,评估量表的应用价值。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和双心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心血管疾病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评定量表作为筛查心理障碍的重要工具,对识别双心病人和评估其心理障碍严重程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AMI后所造成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持续升高,心室重构成为AMI后心力衰竭的治疗靶点[1]。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指AMI后发生的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外形改变,包括心室容积、形状、室壁厚度、心肌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2]。AMI后心室重构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参与调节的动态过程,包括血流动力学负荷改变,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氧化应激与自由基生成、醛固酮、炎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多方面的作用[3]。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为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干预,并且具有毒副反应小等优点。近年来诸多研究证明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PSD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治疗的研究报道各抒己见,以解郁安神中药加氟西汀、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为主,临床效果明显。探讨PSD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的疗效,寻求早期干预、“中西”互补、公认有效的防治新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前提条件必须是脑卒中,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PSD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不仅给病人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对PSD的研究已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1.1发病率有关其发病率的报道各不相同,多在20%~80%。Paolucci等[2]通过大样本多中…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国外PSD发病率在20%~79%,但多数在30%~50%[1];国内PSD的发病率为34.2%~76.1%[2]。PSD不仅  相似文献   

6.
介绍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理论依据、柴胡疏肝散组方的药理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疗效研究,提出目前尚缺乏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实验和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些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存在严重抑郁症者半年内的死亡危险是无抑郁症者的6倍。通常把Beck抑郁量表(BDI)测定得分≥10分者定为轻度抑郁。本研究评估了轻微抑郁症状的AMI者(即BDI<10分)是否增加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8.
周乐  张振刚 《心脏杂志》2009,21(3):424-425
阐述形成心肌梗死(MI)后抑郁障碍的可能机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危险因子,即生物学危险因子、生理学危险因子、社会学危险因子,为其形成提供预测依据。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可能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其发病率为33%~50%~([1,2])。如国内1项研究报导PSD的发生率为42.9%~([3])。陈谋珠等~([4])提出应积极干预PSD的相关因素,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部位、家庭关系等均被列为PSD相关危险因素~([5[)。目前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唯有在病灶这方面,来源于不同研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且集中论述的文章很少,本文将PSD责任病灶的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抑郁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Bax/Bcl-2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抑郁组、心肌梗死组(心梗组)和心肌梗死后抑郁组(模型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和28天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分别建立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和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行糖水消耗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将大鼠心脏取材后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表达.使用Bax/Bcl-2比值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心梗组、抑郁组及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中总行程、运动速度、直立次数较正常组比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分别为(41.04 ±3.25)%与(72.32 ±8.33)%,(18.17 ±5.94)m与(70.85±6.64) m,(3.03±0.99) cm/s与(11.81 ±1.11)cm/s,(15.13 ±1.73)次与(7.13±1.7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抑郁组及模型组大鼠心脏Bax/Bcl-2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大鼠最明显.结论 心梗和抑郁均可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抑郁加重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凋亡机制可能为心梗与抑郁的共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浅谈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感觉“情绪低落”的忧伤或郁闷, 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 脑卒中后抑郁总体发病率为40%~50%, 它不仅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 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病死率增加.随着医学的发展, 中西医对PSD的防治均有较大进展,中医在PSD的疗效方面与西医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现代中医立足于中医药基本理论,利用西医先进的实验室技术,为进一步治疗PSD寻求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严重危害病人机体,常合并抑郁等心理障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发病率不断升高,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加病人住院率和死亡率。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具有独特优势,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双心医学”对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进入我院的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150例,单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0例采用标准化冠心病治疗+健康宣教方式,实验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前HRV指标、心功能、SDS和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心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心功能,对促进患者治疗后重新融入社会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入院2 w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状况。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9.9%,冠心病后抑郁发生率为33.8%。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迟缓及绝望感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750、0.609及0.524;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体重及迟缓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861、0.563和0.521。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体化、迟缓及绝望感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体重及日夜变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关于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是现代医学中动态发展的新领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强调了肠道菌群在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病机制和治疗的重要性。肠道菌群和大脑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迷走神经和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相互作用,涉及短链脂肪酸等微生物代谢物,通过上述途径影响PSD预后发展。综述肠道菌群在探讨PSD发病中作用机制及调节肠道菌群对改善PSD的研究进展,探讨肠道菌群治疗PS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较常用,可充分体现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征,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动物品系、性别、体质量及造模成功标志指标的选择尚未统一。综述心肌梗死后建立心力衰竭动物(主要是大鼠)模型的特点,总结造模成功标志的指标,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严谨的实验设计方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科研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武汉市亚洲心脏病院3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自编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 评估人格特征。以不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等级为因变量,社会人口学、病史特征和人格特征变量为自变量,纳入多分类有序因变量 logistic 回归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进行单因素 (Enter 法纳入单个因素) 和多因素 (Backward: Wald 法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 分析筛选心梗后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 结果 1. 在首发心梗后4周时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约有119例(38%),其中轻度抑郁31例(10%),中度抑郁50例(16%),重度抑郁37例(12%)。2. 心梗后抑郁的严重程度与男性、非在婚状态、受教育年限>9年、自评家庭收入低、精神质因子分 >3 分、外向因子分≤7 分和神经质因子分 > 5 分有关。结论 心梗后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和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人格特征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常伴随睡眠障碍及负性情绪问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具有心脏-心理双重调节优势,中成药养心氏片与PCIS对症治疗的西药相结合,可在有效改善PCIS病人心脏症状的同时,兼顾缓解精神心理症状,从而保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微出血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导致血液渗漏的一种亚临床性损害。以往认为脑微出血存在相较于脑内大血管病变危害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对脑微出血深入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常常与脑白质损害并存,其发生部位与卒中后抑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综述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脑微出血与卒中后抑郁相关的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后续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精神运动康复在降低患者术后抑郁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因心肌梗死行PCI术且无抑郁的患者234例.根据术后随访抑郁发生情况分成两组,抑郁组43例及非抑郁组1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