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水平,并分析其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以Cys C水平中位数(2.33 mg/L)为界分为观察组(n=42,Cys C2.33 mg/L)及对照组(n=43,Cys C≤2.33 mg/L)。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肌酐(Scr)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Cys C水平为(2.60±0.25)mg/L,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ys C水平与Scr及IL-6水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ys C水平与肾功能及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再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2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72例存在颈动脉斑块,54例无斑块.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94例为稳定斑块,78例为易损斑块.斑块组年龄[(71.82 ±9.94)岁对(60.74±13.81)岁;t=6.160,P=0.014]、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比例(11.6%对1.9%;6.169,P=0.020)、收缩压[(148.770± 21.007)mm Hg对(142.240 ± 19.404) mm Hg;t=2.029,P=0.044;1 mm Hg=0.133 kPa]和血浆CysC浓度[(1.046±0.438) mg/L对(0.860±0.214) mg/L;t=3.006,P=0.003]以及颈动脉IMT[(1.122±0.278)mm对(0.878 ±0.250) mm;t =5.762,P=0.000]显著性高于无斑块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b,OR)1.07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4 ~1.116;P =0.000]和IMT(OR 31.450,95% CI 6.233 ~ 158.692;P =0.000)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Cys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无显著独立相关性(P=0.217).稳定斑块组仅IMT显著性高于易损斑块组[(1.176±0.285) mm对(1.058±0.258) mm;t=-2.824,P=0.005],而且IMT(OR0.195,95% CI0.059~0.064;P =0.007)是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保护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CysC水平与年龄(r =0.375,P=0.000)和血清肌酐水平(r=0.462,P=0.000)呈正相关,但与颈动脉IMT(r=0.075,P=0.264)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未发现血浆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稳定性以及IMT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对冠心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Cyst-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Cyst-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Cys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在血清Cyst-C阳性组和阴性组间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及尿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C是一种较血肌酐更敏感、更准确的反映肾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拥军  俞力  焦志军 《山东医药》2009,49(40):79-8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Cys C水平,确立CysC的参考范围。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Cys C。结果健康人群Cys C参考范围≤1.01 mg/L,代谢综合征患者的Cys C水平高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CysC是衡量代谢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状况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5.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和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62例.分为对照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0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2例)三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cystatinC和Hcy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atin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均〈0.01);②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atinC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444,P〈0.01);③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明显降低,且ACS组的降低较SAP组的更为明显(P〈0.01);④冠心病患者血清cystatinC浓度与LVEF、Sm呈正相关(r=0.213~0.280,P〈0.05~〈0.01),反之,Hcy与LVEF、Sm呈负相关(r=-0.347~-0.403,P〈0.01)。结论:CystatinC、Hcy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心脏功能;CystatinC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是人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中的一员,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最主要的一种抑制剂。CysC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13.4kDa),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并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继而发生分解代谢,但无分泌,仅从尿中排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抑制剂Ac-DEVD-CMK及Calpain抑制剂ALLN干预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alpain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经左侧侧脑室注射Ac-DEVD-CMK(DEVD组)、ALLN(ALLN组)、二者联合(DEVD+ALLN组)或溶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以及缺血对照组(MCAO组),诱导左侧MCA缺血2h,再灌注24或48h;再灌注24h进行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情况;分别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中Calpain mRNA及活性蛋白的表达。结果DMSO组的各项指标与MCAO组差异无显著性;DEVD组或ALLN组缺血侧脑中Calpain mRNA及活性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二者合用作用最强。结论Caspase-3与Calpain均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针对它们进行治疗干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寻找一种肝细胞癌(HCC)更加有效的诊断指标,已成为研究重点.我们通过检测HCC患者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B,CSTB)水平,探讨其在HCC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在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检测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意义。方法(1)动物实验部分:对16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4、8周检测血Cystatin-C浓度,同时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UAlb) (2)临床试验部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UAlb分为正常UAlb对照(NC)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及临床DN组,检测血清Cystatin-C含量,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及血清Cystatin-C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4周、8周实验组大鼠血Cystatin-C高于NC组(P〈0.05),8周实验组血Cystatin-C高于4周实验组(P〈0.05),且血Cys-tatin-C浓度与24hUAlb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Cystatin-C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对急性心力衰竭(AHF)的预后价值.方法 2008-04-12-2011-04-25,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招募符合人选标准的AHF患者372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Cys C等指标后进行随访,随访时主要记录死亡和因心血管事件而再次入院等预后指标.研究对象按血清Cys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不同级别及危险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12例,进行分级和危险分层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CysC水平,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结果: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CysC的阳性率为40%,显著高于血清BUN(6.7%)、Cr(6.7%)的阳性率(P均〈0.05);随着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以及危险分层的增加,血清CysC水平呈逐级、逐层渐进性升高(P〈0.05或〈0.01),其显著性甚于BUN、Cr;并且血清Cys C与高血压危险分层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r=0.508,P%0.01)。而只有当高血压达到3级或极高危时,才有血清BUN、Cr水平的显著变化(P〈0.05或〈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有助于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ystatin C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CystatinC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48h内及1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血清CystatinC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ystatinC水平(0.78±0.15)与不稳定型心绞痛(0.89±0.22)、对照组(0.84±0.21)相比明显降低(P=0.028),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周后(1.28±0.20)接近正常,甚至有所增高(P=0.04)。血清CystatinC水平与年龄、肌酐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ystatinC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CMBs的存在,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结果 共纳入4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51例存在CMBs(31.1%).CMBs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CMBs组[(1.24±0.13)mg/L对(1.02±0.11) mg/L;=4.261,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高1个标准差优势比4.063,95%可信区间2.142~8.127;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r2=0.361,P=0.017).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与CMBs独立相关,且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浓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转归不良组(mRS评分>2分),根据是否存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3例,转归良好组44例,转归不良组59例;TH组23例,非HT组80例.转归良好组年龄[(62.34± 13.41)岁对(68.09±9.74)岁;t=2.521,p=0.013]、基线CysC浓度[(1.008±0.28) mg/L对(1.27±0.86) mg/L;t =2.237,P=0.027]、HT发生率(14%对34.9%;x2=6.016,P=0.014)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0.39±3.11)分对(18±2.65)分;t=13.35,P<0.001]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与转归之间无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1.783,95%可信区间0.443 ~7.185; P=0.416).非HT组基线CysC浓度[(1.41±0.54)mg/L对(0.96±0.18)mg/L;t =3.941,P=0.001]和NIHSS评分[(15.96±3.7)分对(13.05 ±4.87)分;t=3.017,P=0.004]显著低于HT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CysC浓度>1.03 mg/L(优势比9.050,95%可信区间2.384 ~34.359;P=0.001)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血浆CysC浓度增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有关,但与转归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缺血半暗带评价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可采用MRI、C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影像学技术评价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其不同亚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HT定义为AIS发病后7 d内CT复查...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内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有关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研究较少,最佳血压调控管理策略仍未达成共识。文章对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CT和(或)MRI所见将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无HT的脑梗死(无HT)、出血性脑梗死(hemorrbagic infarction,HI)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mRS≤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预测因素.结果 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3例无HT,44例为HI,4例为PH.HI(OR=0.07,95%CI0.01~0.30;P=0.001)、年龄<65岁(OR=52.94,95%CI9.12~307.27;P<0.001)、NIHSS评分<15分(OR=0.63,95%CI0.50~0.78;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I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