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莺庆市中小学生2000年与2005年形态、机能及体能素质指标变化情况,为中小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0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重庆市学生数据资料,对学生的形态、机能、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重庆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明显增长趋势,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但反映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多项指标呈下降趋势.结论 重庆市城乡中小学生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农村学生形态发育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重庆片区7 200名7~18岁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中小学生2010年与2000年相比,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 a间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2.30,3.76,2.09和2.66 cm;体重分别增长了3.76,3.89,2.36和2.71 kg;身体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7.23,9.99,7.80和7.63 cm;乡村男女学生50 m跑成绩分别提高0.19,0.17 s,城市女生下降了0.08 s;城市男女小学生和城市中学女生耐力分别提高了5.13,3.90和6.13 s。结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处于增长阶段,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针对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和部分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3.
魏国华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28-1129
目的了解2000年与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6~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对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明显增长趋势,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且城市优于农村;但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肺活量和多种运动指标呈下降趋势,且农村大于城市。结论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005年青海省土族与撒拉族中小学女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指标发育和发展水平,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与锻炼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青海省土族和撒拉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土族女生体质状况总体优于撒拉族女生,尤其是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但土族女生的耐力素质较撒拉族女生差。结论加强对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现代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7~18岁学生体质发展的城乡差异,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85 -2005年国家体质监测中河南省7~18岁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对城乡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河南省7~18岁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下肢爆发力、女生的腰腹肌力最以及7~ 12岁大部分学生的上肢爆发力、耐力素质均为城市好于乡村;13 ~18岁学生的耐力素质、上肢爆发力以及2000年后部分学生的速度素质为乡村好于城市.结论 河南省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城乡差异与全国调研结果一致,身体素质的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学生体质状况较差.急需提高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及体育锻炼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肃省7~18岁汉族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6次调研中有关甘肃省7-18岁每个年龄段汉族城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进行差值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甘肃省7~18岁汉族城市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速度素质及男生爆发力和女生肌力方面优于乡村学生.而城市学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女生爆发力和男生肌力方面差于乡村学生。结论7~12岁城市学生耐力有超越乡村学生的趋势;13.18岁城乡中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胸围、身体机能、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爆发力差异有缩小趋势:而7~12岁城乡小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肌力差异有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了解重庆市2000一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7~18岁年龄段中小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4年间小学组男、女生身高分别增长了5.75,5.06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84,2.03 cm;小学组男、女生体重分别增长了5.95,4.78 kg,中学组分别增长了5.53,2.74 kg;小学组男、女生胸围分别增长了4.69,3.83 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22,2.23 cm.中小学组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小学组男女生50 m跑和女生仰卧起坐,以及中学组男生肺活量、50 m跑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小学组男女生肺活量、小学组男生斜身引体,中学男生引体向上、女生50 m跑、肺活量和仰卧起坐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持续增长,身体功能改善不明显,身体素质稳中向好,但发展不均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和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事故的理赔制度,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2010年身体发育现状及近10年的发展趋势,获得动态分析的数据资料,为制定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保健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2000年、2005年、2010年武汉市城区和乡村四所调研点学校6~~18岁的中小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学发育指标,以此体质调研数据为依据对武汉市青少年学生体格发育现状和10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2010年,武汉市城市男性中小学学生的各年龄段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明显高于乡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0年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大多数年龄段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比2005年和2000年都有显著增长,与2005年相比,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47 cm、2.06kg、0.22 cm,与2000年相比,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量分别为2.39 cm、3.31 kg、2.25 cm,三项指标中以青春期的增长幅度最大,儿童期次之,发育提前.结论 2010年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较好,乡村中小学生的发育状况与城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自2000年以来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全面增长.  相似文献   

9.
了解重庆市学生肥胖检出情况及其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改善肥胖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应用重庆市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比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分析肥胖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 2017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肥胖率为5.24%,其中男生为5.68%,女生为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P>0.05);城市学生为6.61%,乡村学生为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6,P<0.01).不论总体、男女、城乡,肥胖组学生肺活量均高于非肥胖组,肺活量指数均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小学生各年级50 m跑、小学各年级1 min跳绳、小学三至六年级1 min仰卧起坐、小学五至六年级50 m×8往返跑、初高中各年级立定跳远及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及1000m跑(男)/800 m跑(女)在总体、男女、城乡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坐位体前屈成绩,在总体、男生和城市肥胖与非肥胖学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女生和乡村学生中比较,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肥胖会显著降低学生力量、耐力、爆发力、肺功能等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容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98-3100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探索城乡学生生长发育差距,并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重庆市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5年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男生大于女生,城市大于农村,农村学生的发育水平相对落后于城市学生。[结论]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指标存在明显的城乡、性别差异,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营养改善,进行健康营养观,促进学生体格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1.
孟欢欢  成聪聪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25-1527
目的 分析中国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为采取措施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1985 - 2005年全国5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为基本资料,对城乡学生体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市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速度素质方面好于乡村学生,而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方面差于乡村学生;城乡学生的耐力素质、体重、胸围指标差值呈逐渐加大趋势.结论 城乡学生体质状况差异较大.可能与城乡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力活动、膳食结构及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社会背景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城乡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城乡中小学生体质水平的同步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以参加我国1985年、1995年、2005年、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武汉市城乡7~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 城区学生一直保持优势的有中学男、女生的速度素质,各年龄组女生的腰腹部力量素质。乡村学生一直保持优势的有小学男生的上肢肌力,中学男、女生的耐力素质(但优势在减小),男生的柔韧素质。城区由领先变成落后的有小学男、女生的速度素质,小学低年级男生的下肢力量,中小学男生的上肢肌力,小学男、女生的耐力素质。城乡学生交替领先的有女生的下肢力量素质。结论 30年来,武汉市城乡中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有的素质城乡学生分别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势,有的素质已由优势转为劣势,有的素质则表现为城乡学生交替领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城乡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展状况,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改善维吾尔族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于2010年和2012年对新疆和田地区14 400名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趋势;2012年与2010年相比,身高、体重和胸围指标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城市与乡村相比,总体水平城市男女生高于乡村,仍然存在城乡差距,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存在城乡差异,城市男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均高于乡村,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改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91和2000年全国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为提高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91与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10 a间,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乡村男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豆芽菜”状况仍然存在。大学生肺功能及乡村大学生心功能出现下降态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出现较大的“滑坡”现象,以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方面最为严重。结论应教育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系统了解1985~2000年间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1985,1995,2000年河南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样本,选择身高、体重、胸围3项形态指标及体重指数和维尔维克指数2项派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a间河南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城市学生增长值多数高于乡村学生;而1995~2000年间城乡间发生了逆转,即乡村学生多数指标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学生;1995年以来城乡学生青春突增期有提前趋势.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多数年龄组具有形态生长速度加快、快速增长期提前和持续增长期延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学生身高和体重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85—2014年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和体重均呈增加趋势。2014年与1985年相比,各年龄组城市男生身高增加3.9~11.9cm,乡村男生增加5.4~17.9cm,城市女生增加2.7~8.9cm,乡村女生增加3.3~14.4cm,城市男生体重增加6.9~15.5kg,乡村男生增加6.6~17.6kg,城市女生增加4.5~10.6kg,乡村女生增加1.5~13.0kg。平均身高和体重最大增幅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2014年城市组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增幅低于1995年和2005年,乡村组学生相对稳定增长。结论 1985—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各指标持续增加,发育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5-2008年厦门市7~18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和2008年厦门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选择形态、生理功能方面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a来厦门市中小学生身体匀称度有了明显的改善,肺活量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女生的握力水平增加明显.结论 厦门市中小学生形态、机能等素质总体趋势有所提高,应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崇尚科学的体育锻炼,提倡快乐体育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2008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保障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策略.龋齿、视力不良、营养不良和肥胖等疾病的防治一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列为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1].为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笔者于2008年9-11月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大足县8所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7~18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近20 a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中学生健康促进战略及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1985年及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的数据资料,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评分标准,分别计算城乡13~18岁各年龄组女生各单项指标的得分、等级及体质健康总分、等级.将2005年结果与1985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20 a来,湖北省中学女生除下肢爆发力素质有所提高外,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女生的耐力素质及身体机能普遍下降,速度素质维持在较差的及格等级,乡村高中女生比城市女生下降更明显,乡村女生的柔韧素质普遍下降,城市高中女生的营养状况下降.结论 湖北省中学女生近20 a来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下降,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和缺乏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大学生1985与2000年形态发育和体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市与乡村大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年和2000年海南省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 a间,海南省大学生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速度、下肢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但柔韧性、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下降;身体形态发育有所改善,身高、体重显著增加,胸围出现负增长.结论应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