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镜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对19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肝硬化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172例(86.9%),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为64.6%(128例)。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级别增加,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P〈0.01);而随着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上升,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亦有上升(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随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2.
毛华  李瑞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595-59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胃镜观察已确诊的107例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测定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及腹水量,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及MELD分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G内镜表现以马赛克征、蛇皮样病变、猩红热样疹最为常见,多位于胃底及胃体,其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损害程度及酒精、胆汁等刺激性因素有关,与胃底静脉曲张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PHG内镜特征明显,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有其他损伤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 07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2年6月解放军第302医院内窥镜中心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4 210例患者中1 078例常规检查患者进行分析。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分为:轻度(EV1)、中度(EV2)和重度(EV3)。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分为轻度和重度。对胃静脉曲张提出新的分型方法:GV1、GV2、GV3、GV4和IGV。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 078例患者中,EV 333例(30.89%);EV伴GV 728例(67.53%):其中GV1占42.31%,GV2占14.42%,GV占19.78%,GV4占23.49%;IGV 17例(1.58%)。无PHG 542例(50.28%),轻度PHG 324例(30.06%),重度PHG 212例(19.66%)。PHG发生率与GOV的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PHG的发生率与EV的严重程度有关(P=0.0023)。结论 GOV的内镜表现主要为EV伴GV占大多数,其中食管静脉曲张延伸至胃小弯最为常见,而食管静脉曲张只延伸至贲门也为数不少,可作为胃静脉曲张的分型之一。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随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干预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及常规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PHG及干预治疗后PHG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68例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246例(91.8%),PHG发生率为102例(38.1%),原为轻型PHG22例患者在接收套扎术治疗后6例(27.2%)转化为重型PHG。随肝功能分级积分(级别)的增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PHG发病率增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PHG发病率随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以及多次干预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手段而上升。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性胃病伴Hp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ertensiregastropathyPHG)的Hp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和Hp检测 ,Hp检测两项阳性确定为Hp感染。结果 :PHG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PHG的Hp感染率 ,同时低于正常人群的Hp感染率 (P <0 .0 1) ,并经病理检验未发现肠化生 ,不典型增生等病理变化 ,亦未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不典型增生 胃癌这一轴。结论 :Hp感染对肝病本身及门脉高压无明显影响。并证明Hp感染不参与PHG的发病过程 ,建议对PHG患者HP感染无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6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必现患者幽门螺杆攻感染情况,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其发生与发展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李仲军  胡仁杰 《华西医学》2011,(9):1315-131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1例确诊肝硬化并已行胃镜检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的住院患者的Hp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Hp感染率为:4l.2%;Hp感染与年龄无关(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功能恶化而降低(P〈O.05);而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包括胃黏膜糜烂及溃疡)无关(P〈O.01)。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与Hp感染无关。对有Hp感染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无需常规行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97例(48.5%),EV154例(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EV程度与PHG发病率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施文娟  杨正茂  张建军 《临床荟萃》2005,20(12):687-68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表现及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伴有肝功能损害者多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以上,反复出血发生率为80%[1].常规降门脉压及止血药物不能有效预防再次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及食管静脉套扎术止血效果肯定(止血疗效为75%~94%),但难以闭塞所有的曲张静脉,尤其是胃底曲张静脉,且有出血、溃疡、穿孔、狭窄及其他诸多并发症,远期疗效不佳;外科手术行断流、分流术费用高,对肝脏功能损害较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经皮肝穿刺门静脉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治疗,不仅能栓塞曲张的静脉有效止血,而且保持一定的门脉灌注以供给肝脏营养,帮助肝功能恢复,提高肝脏贮备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应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O)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其产生机理是胃粘膜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及粘膜水肿 ,只有在胃镜下才能作出诊断。作者对1998年4月~2001年7月在我院作胃镜检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门脉高压胃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1)门脉高压组 :8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其中男65例 ,女20例。年龄29~75岁 ,平均5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5例 ,酒精性肝硬化36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 ,均为临床、实验室、B超或CT检查诊断。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LC)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内镜像及临床特征。方法北京地坛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768例LC患者,对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合并PHG的10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轻度PHG59例,重度PHG41例,77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呈阳性。PHG内镜像特征:轻度:(1)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猩红热样疹);(2)在条纹状外观的黏膜皱褶表面出现表浅红斑;(3)红粉色水肿黏膜上出现黄白色网状间隔,类似蛇皮样或马赛克样改变。重度:黏膜出现樱桃红斑点和(或)弥漫出血性胃炎,其中以马赛克样改变最常见,且多发于胃底和胃体。结论猩红热样疹、马赛克样变、樱桃红斑点是PHG最具特征的内镜像。PHG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HG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只能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评价肝硬化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36例为观察组,其中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 11例,轻度PHG 13例,重度PHG 12例.随机选择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情况,并计算增殖指数(PI).结果 肝硬化组PI为(34.7 ±16.6)%,对照组为(28.7±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的PI高于Hp阴性者[(42.3±16.1)%vs(26.7±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PHG程度加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PI递增,呈现重度PHG>轻度PHG>无PHG(P <0.01).重度PHG的PI与对照组比较,无论在Hp阳性者[(55.6±7.7)%vs(35.2±17.9)%]或Hp阴性者[(40.8±3.3)%vs(20.6±13.9)%]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PHG、Hp感染显著影响肝硬化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这两种因素可能是肝硬化患者胃癌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孟德芹  部春迎 《新医学》2005,36(5):275-27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致病因素,尤其是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28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同时进行Hp检查,分析PHG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硬化病因、Hp感染的关系.结果:PHG的发生率为36.7%,PHG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关,在肝功能Child-Pugh A、B、C级之间,不同病因肝硬化之间,是否感染Hp之间,PHG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硬化病人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阳性有关(P<0.01),而与门静脉高压无关.结论:PHG的发生与肝硬化的病因、肝功能分级和Hp感染关系不明显,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关.肝硬化病人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可能由Hp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镜下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内镜特征。方法:OlympusCIF-Q2型电子胃镜对88角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100例非门脉高压症对照组进行镜下观察,结合病检综合分析。结果:PHG发生率61.36%。Mosaic病变达98.1%,合并樱桃红斑者占42.5%,位于底体合并者占49.05%,局限一胃底30.18%。而100例对照组中无1例mosdaic病变。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胃粘膜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机制,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胃镜检查的98例患。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且均在24-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98例肝硬化患中,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4例(55.12%),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4例(44.88%)。各因素出血患的病程及肝功能级别构成总的差异均有显性(P<0.001);病程超过6a,肝功能Child C级的出血患以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差异有显性(P<0.001);而各因素出血患的年龄构成总的差异没有显性(P>0.05)。结论 在病程长、肝功差的患中,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2例肝硬化患者和 5 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和Hp检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伴有和不伴有PHG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程度的PHG患者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 ( P >0 0 5 )。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P <0 0 1)。但门脉高压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 ,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比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 ,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的活动性炎症 ,可能是由Hp感染引起 ,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不大。PHG如果Hp感染者 ,鉴别是否有活动性炎症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及对门脉系统的影响。方法:对31例肝硬化病人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月后行胃镜及B超检查,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及门脉,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同治疗前38.7%上升到64.5%,重度由16.1%上升到38.7%,而门脉,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可使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升高,但对门脉系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皮圈结扎术(endoscopic varix ligation,EVL)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硬化PHG患者,其中35例食管静脉曲张行EVL术治疗者为治疗组,28例未行内镜下治疗者为对照组。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患者有无PHG加重改变。结果: EVL治疗组中发生PHG加重变者占74.28%(26/35),对照组中发生PHG加重变者占10.71%(3/28)。经χ2检验,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的EVL治疗可能是PHG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食过静脉曲张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变患者共68例,就内镜下不同程度食道静脉曲张与PHG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68例肝硬变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91.2%,PHG的发生率为67.7%,无食道静脉曲张者无1例发生PHG,有食道静脉曲张老,PHG的发生率为74.2%(P<0.01),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者合并重度PHG的占25%,而轻-中度食道静脉曲张发生重度PHG者占69.0%(P<0.01)。结论:门脉高压是PHG的必须条件,但PHG的严重程度与食道静脉曲张并非呈正相关,可能还存在影响PHG程度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20.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对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经胃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对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的影响。方法:32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分别于结扎前、首次结扎及反复结扎使曲张静脉消失后,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测定仪测定胃粘膜的血流量。结果:初次结扎对胃血流量无影响,反复结扎使曲张静脉消失后,近端胃粘膜的血流量较结扎前明显增多普勒微 而远端胃粘膜的血流无明显改变。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经反复结扎消失后的早期有使用胃粘膜病变加重的趋势,应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