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他多辛治疗中度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中度酒精性脂肪肝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两组均给予戒酒、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及普通护肝降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他多辛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与对照组(45.5%)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美他多辛治疗中度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并可预防戒断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8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戒酒及多种营养支持,并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4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肝功能、血脂的改善程度和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飞行人员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为41例入院疗养被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的男性飞行人员,同时选取30名健康飞行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肝脏B超检查和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测定,对甘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作出评价。结果 被调查的41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对饮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70.7%的人酒龄达10年以上,均有醉酒史,其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γ-三酰甘油(γ-GT)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或P<0.01)。结论 饮酒过频、量过大量飞行人员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的发病因素,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对饮酒有害健康的宣传,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饮酒,对预防飞行人员患酒精性酯肪肝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袁瑜  崔莉  何兴祥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40-214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01~2009-12我院162例脂肪肝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少,肝酶学改变不明显,其发病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机体代谢紊乱相关,属于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患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体到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脂肪肝。了解国际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对遏制脂肪肝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目前我国NAFLD的患病率已达15.35%,且呈不断升高趋势。为进一步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求NAFLD临床治疗最佳疗效的依据,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MD)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情况和特点。方法选择T2MD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0例(A组),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0例(B组)和健康人群50例(C组),观察分析三组人员的相关临床检测指标。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组(P<0.05);A组患者的FBG、TC、TG、LDL-C指标方面均显著高于B组,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会加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为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应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质量,加强锻炼,并做到定期体检,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在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常规技术无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精确分期诊断,目前诊断需要有有创的病理穿刺。随着MRI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多参数MRI相联合,有利于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精确诊疗,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检查,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促使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超声检查对酒精性肝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超声图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79例、酒精性肝炎7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结论:通过分析,确定超声检查酒精性肝病最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部1998~2005年艇员超重、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比例的变化趋势,为部队制定训练计划、指导科学膳食、预防慢性疾病提供原始资料。方法收集某部1998~2005年艇员年度体检中统计的超重和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关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艇员超重人员由1998年的3.7%增加至2005的34.6%,肥胖者比例由1998年的1.2%增加至2005年的5.0%。非酒精性脂肪肝人数由1998年的0.36%增加至2005的5.34%。结论艇员超重、肥胖的比例呈现增加趋势,自2002年开始增长更为明显,与此同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例也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苏颗粒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诊断明确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肝苏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肝脏生化检查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结论肝苏颗粒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余贞  孙静  王妍  孙辉 《转化医学杂志》2019,8(6):369-372
随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在全球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其作用机制复杂,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基因调控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环状RNA具有稳定性、广泛性、保守性及组织特异性等性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过程中环状RNA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并推动其临床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仪器使用GE LOGIQ-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5 MHz,患者禁食禁水,对肝脏进行纵横及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和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结果:本组1 068例受检者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247例,检出率23%。其中,轻度脂肪肝126例,占11.7%;中度脂肪肝76例,占7.1%;重度脂肪肝27例,占2.5%;非均匀性脂肪肝8例,占0.19%。结论:超声扫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诊断、早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肝硬化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芹总酚酸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水芹总酚酸[total phenolic acid extracted from Oenanthe javanica(B1)DC(OJTPA)],OJTPA对高糖高脂肪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大鼠30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停止造模,分组并给药,连续给药4周,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生化指标,做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经OJTPA治疗后,血清中TG含量和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TG、TC、MDA、FFA含量减少,SOD活力增加(P〈0.05);肝细胞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结论水芹总酚酸能降低高糖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液和肝脏中TG含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水芹总酚酸的抗氧化作用,减轻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肝脏损伤,降低肝脏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赶黄草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SPF级,应用范建高等人的造模方法并改良,喂饲高脂饲料并给予3g/kg bw的乙醇(0.1ml/10g bw,i.g.),造模的同时给予赶黄草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以硫普罗宁(TPN)为对照,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肝脏系数,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TG、TC、ALT、AST、MDA。结果 造模三周后形成小鼠酒精性脂肪肝。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提取物组肝脏脂肪明显改善,赶黄草提取物组血清中TG、TC、ALT、AST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提取物组血清MDA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赶黄草具有较好的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文强  李昌平 《西南军医》2012,14(1):107-10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综述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抵抗素在非酒精性肝病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在临床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者是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92例患者,调查是从2022年1月开始直至12月结束的,对所有患者采取数字奇偶数分组的形式,实施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的是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丙氨酸氨基转氨和胆固醇方面的数据和对照组相比是显著降低的,P<0.05;在护理满意度的数据比较方面,对照组是比观察组低的,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提高,同时对血脂水平进行有效的降低,使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脂肪肝是指因摄人酒精过量而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量超过肝湿质量的5%,或者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变,其进一步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酒精性脂肪肝属“酒积”、“胁痛”、“积聚(酒癖)”和“肝癖(痞)”范畴。酒为湿热之品,长期过量的饮酒形成湿热有毒之邪,蕴结中焦,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今年才30岁,酷爱体育锻炼,但近段时间时常感到两腿酸麻胀痛,上下楼时这种感觉更明显.为此,我到医院就诊,医生给我做了X拍片检查,发现双膝关节已出现轻度骨质增生,并说我患了“老寒腿”.我听后很是吃惊,“老寒腿”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吗?我才30岁,怎么也会得“老寒腿”呢? 34897部队 顾文知 顾文知同志: “老寒腿”是指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多为膝关节)酸麻疼痛.因为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因此被称为“老寒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1 H-MRS的两种后处理方法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NAFLD)、酒精组(ALD)及酒精+高脂组(ALD)共4组,后3组统称为模型组,在第0、4、8和12周进行1 H-MRS扫描,计算两种后处理方法下的肝脏相对脂肪含量(RLC),其中以亚甲基为计算指标的结果用RLC1表示,以所有脂肪基团为计算指标的结果用RLC2表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RLC1及RLC2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按脂肪肝程度的病理结果将大鼠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组4组,分析各组间RLC1及RLC2的差异.结果:模型组(NAFLD和ALD)的RLC1、RLC2均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r=0.45~0.96,P<0.05),且RLC1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r=0.92,P<0.05)高于RLC2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r=0.77,P<0.05) ;RLC1在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LC2在量度组与余组间、中度组与余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义(P均<0.05).结论:1H-MRS的两种后处理方法均可用于诊断大鼠脂肪肝;RLC1诊断轻度脂肪肝准确性高,而对于中重度脂肪肝的诊断则应该与RLC2诊断结果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