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总结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资料并复习文献。5例患者年龄43~76岁,急性起病2例(7d以内),亚急性起病1例(7d~30d),慢性起病2例(30d以上)2例。均以眼部表现或头痛为首发症状,症状包括头痛。眼球突出。复视及视力下降等。结果5例患者患者全部行DSA证实均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6~15个月随访无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早期容易误诊,对伴有眼部症状的头痛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对于进展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应及早治疗,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反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3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单纯用颈动脉压迫法治疗。结果:28例中,23例应用上述方法治愈,治愈率为82.1%。4例症状明显改善,1例好转。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对双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双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对双侧丘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以右眼青光眼为首发症状就诊于眼科,常规治疗后未见好转,转入神经内科行脑血管造影后示双侧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临床工作中诊疗以青光眼起病但常规治疗方法欠佳时,应考虑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能,减少误诊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静脉通路的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海绵窦穿刺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栓塞完全,无异常显影。术后2个月门诊随访,双眼球结膜无充血,无突眼症状,视力、视野及眼球运动均正常,无颅内杂音,无头晕头痛等表现。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蝶窦穿刺海绵窦是治疗经典入路失败的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1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经动脉途径,采用真丝线段或真丝线段加NBCA胶栓塞治疗。其中3例同时经静脉途径采用微弹簧圈(GDC、MDS和游离弹簧圈)或弹簧圈加真丝线段栓塞海绵窦结果本组。11例中有10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其中8例解剖治愈(瘘口消失);1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描述13 例CSDAVF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CSDAVF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特点,并初步探讨介入栓塞在治疗CSDAVF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 13例CSDAVF患者中男10例(76.9%),女3例(23.1%),平均发病年龄(42.38±16.62)岁,中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病,而青年患者多合并颅脑外伤; 首发症状多以眼部症状(53.8%)为主,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头晕(30.7%)、头痛(30.7%),其中1例首发症状为肢体抽搐(7.7%); 13例患者中2例(15.4%)为双侧CSDAVF; 13例患者中CTA/MRA阳性者仅占46.2%; 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术予以确诊,8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未见术后相关并发症,且术后症状均得以缓解,其中1例双侧CSDAVF患者瘘口自行闭合,随访观察症状改善。结论 CSDAVF临床表现多样且CTA/MRA检出率低,容易漏诊误诊,而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CSDAVF的金标准; 对未合并高血压病的不明原因头晕、头痛且药物治疗欠佳的中老年人及存在外伤史的青年人应警惕CSDAVF可能。此外,介入栓塞是治疗CSDAVF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头痛伴头昏、胡言乱语1月余"于2018年1月1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侧额部、头顶部为主,呈阵发性针刺样,每次发作时间数小时不等,程度可耐受,且伴有头昏沉,并多次出现发作性胡言乱语、答非所问、行走缓慢,无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肢体抽搐等。既往近30年来有反复发作头痛病史,平时涂抹风油精或清凉油可稍缓解,未诊治。有青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介入治疗的21例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股静脉-岩下窦途径16例,经颈外动脉入路4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1例;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18胶栓塞17例,单纯应用弹簧圈1例,单用Onyx-18胶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8例,次全闭塞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临床治愈17例,好转4例。15例复查造影未见瘘口复发。结论 根据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瘘血管构筑特征,采用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最佳检查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34例该病患者各种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结果。结果CT检查阳性9例;MRI、MRA检查阳性表现23例;3D-TCD检查有24例表现患侧眼静脉流速升高;DSA检查可以清楚地反应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全貌。34例患者有17例获解剖学治愈,4例临床治愈,10例好转,1例出现偏瘫,2例未治。结论DSA是确诊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能显示出瘘口的类型、血供及静脉引流方式:CT、MRI、MRA及3D-TCD只能反应部分颅内继发性改变。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指发生在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DAVF),为颈内、外动脉的脑膜分支与海绵窦之间的异常交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眼、球结膜充血等。DAVF的治疗措施有多种,包括保守疗法、血管内治疗(经动脉及经静脉栓塞)、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它们的联合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兴起,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这类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配合血管内栓塞治疗,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就治疗与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CSDAVF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12例,仅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7例,应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本文对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并发症、临床表现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1.7%和100%,并发症主要有脑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脱发等;治疗时间分别为(6.77±2.49)h和(3.75±1.63)h;治疗费用分别为(16.9±4.8)万元和(10.3±5.7)万元.结论 Onyx胶结合弹簧圈技术有望安全可靠的替代单用弹簧圈子栓塞治疗CSDAVF.  相似文献   

14.
经眼静脉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眼静脉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讨论。方法总结3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均用电解铂金弹簧圈(GDC)结合游离弹簧圈为主要栓塞材料进行栓塞,1例加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2例治愈,1例症状缓解后经抗凝、压颈治疗症状消失。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永久并发症。结论直接暴露眼静脉、穿刺眼上静脉或经面静脉至眼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经DSA确诊的CS-DAVF患者34例,其中17例经动脉入路,15例静脉入路,2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采用Onyx栓塞17例,弹簧圈栓塞6例,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7例,1例采用Gluebran栓塞。结果 1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患者中,Class分级1级栓塞10例,2级栓塞6例,3级栓塞1例;15例经静脉脉入路栓塞患者中,1级栓塞10例,2级栓塞2例,3例栓塞失败;2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栓塞患者中,1级栓塞1例,2级栓塞1例。31例成功栓塞的患者术后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Onyx误栓同侧大脑中动脉。18例经DSA随访3~36个月,14例1级栓塞的患者未见复发;4例2级栓塞者2例瘘口完全闭塞,2例仍见瘘口。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S-DAVF首选方法,依据供血动脉、瘘口特点及引流静脉选择不同途径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不同入路应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DSA证实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15例经岩下窦入路栓塞,2例经面静脉或颞浅静脉一眼静脉人路栓塞,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单纯使用Onyx栓塞11例,单纯用弹簧圈栓塞3例,用弹簧圈联合Onyx栓塞7例,其中2例注入Onyx过程中使用封堵球囊保护颈内动脉。结果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7例,大部分闭塞4例。栓塞术后所有颅内杂音均消失。术后出现同侧眼睑下垂加重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3月后均改善。16例患者随访3~62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6例经DSA随访未见复发,10例电话或门诊随访症状改善。结论使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进行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静脉入路为首选,必要时可使用封堵球囊保护供血动脉,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 方法 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9例.均经静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 结果 本组9例中治愈8例,症状好转1例,无加重和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及加重者. 结论 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19.
<正>1病例资料52岁男性,因间断头痛3个月伴右眼视物模糊、结膜充血1周于2020年7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双眼视力、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左眼运动正常,右眼外展受限。头颅CTA显示右侧颞部头皮下静脉、眶上静脉、右眼上静脉增粗,右眼眼肌肌腹较左侧增粗,颅内脑实质未见异常。DSA示右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供血动脉主要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分支和脑膜中动脉分支,向同侧眼上静脉和海绵间窦引流(图1A、1B)。  相似文献   

20.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应用两种静脉入路对13例病人的17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3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1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最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1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在栓塞治疗后其它眼部症状消失,但动眼神经功能仍未恢复。随访3个月到26个月未见复发。3例残留瘘口的病例均于术后3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仍有翼丛引流。其他病例未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论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