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观察表等临床调查表,逐一询问、检查、记录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证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胃、心神、肺;其中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痰、热、阳亢、血瘀、气滞、血热、寒、水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与湿、痰、气虚相关,肾与气虚、阴虚相关,肝与阳亢、阴虚有关,湿与脾、痰、气虚相关,痰与脾、湿相关,阳亢与肝、热、血虚相关,气虚与肾、脾、血虚、阳虚相关,血虚与热、气虚,阳虚与气虚,阴虚与肾、肝、血虚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涉及肾、脾、肝。初步总结出本研究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出现的主要证型为肾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脾肾阳气虚证、肝肾阴血虚证、痰湿困脾证、脾虚湿困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证,还可见血瘀、气滞、水停等兼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文献的证候分布规律,归纳临床常见证型及证候要素,进一步阐释病因病机。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 2006—2016年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构成的主要证型分别为气滞痰浊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占所有证型比例的75. 33%;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湿、瘀、阴虚、热、气虚、阳虚,占病性证素比例的90. 1%;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肾,占病位证素比例的84%,其中与肝相关的证候最多,为30%。结论:糖脂代谢相关疾病证候类型以气滞痰浊证最多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夹杂,主要以气滞、痰、湿、阴虚、热为主;主要病位依次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927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病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肝癌病证的症状、舌脉等诊断信息,探析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临床上原发性肝癌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有4类,分别为肝、肾病位特征和湿、血瘀、阴虚病性特征组合;肝病位特征和气虚、血瘀病性特征组合;肝、脾病位特征和气滞、气虚、血瘀病性特征组合;肝、胆、脾病位特征和湿、热、气虚、水停病性特征组合。结论: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胆、胃、肾相关;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可兼有痰、湿、热、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水停等病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UC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建立UC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C的病位要素主要集中在脾、肾、肝、胃、大肠,病性要素依次为:湿火(热)阳虚寒气滞(郁)气虚血瘀阴虚血虚毒外(燥),病性总体属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28个,其中大肠湿热型、寒热错杂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虚湿阻型频次居前6位。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为该病的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162-116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20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检测血脂、BMI、腰臀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为湿,痰,气滞,血瘀;肾,肝,脾;阴虚,气虚,阳虚,津亏;血脂与中医证素脾、湿、痰呈相关性,腰臀比、BMI与中医证素脾、肝、肾、痰、湿相关,生活质量量表与中医证素脾、肝、肾,气滞、血瘀,气虚、津亏、阴虚、阳虚均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病位证素以脾、肝、肾有关,病性证素以痰、湿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93例,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及中医四诊信息;然后将收集的病例分成三组:A组(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B组(症状期)、C组(失代偿期);采用预先设计好的体质调查表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对B、C两组则进行中医辨证。结果:(1)93例PBC患者体质分布:总体以气郁质37例(39.78%),气虚质35例(37.63%)和阴虚质29例(31.18%)为主;A、B两组均以气郁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而C组以阳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为主。三组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且总体分布不全相同(P0.05)。(2)B、C两组患者证型分布:B组以肝郁脾虚证(41.07%)和肝肾阴虚证(25.00%)为主;C组以瘀血阻络证(47.62%)和肝肾阴虚证(23.81%)为主;肝郁脾虚证常兼肝肾阴虚证和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常兼瘀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常兼湿热中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病变脏腑主要在肝,其次是脾、肾、胃、胆。结论:原发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体质类型临床以气郁质和气虚质多见,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较常见,病位主要在肝、脾、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黄疸患者中医证型的规律。方法:选取19例恶性肿瘤伴有黄疸症状的患者,调查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分型、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胆红素、预后情况等。并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证素特点。结果:19例患者辨证分为7种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水湿困脾证""湿热困脾证,肝郁脾虚""水湿困脾,血瘀内结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血瘀内结证"及"肝郁脾虚,湿热困脾证"。肿瘤患者证型中肝郁脾虚证型高于其他证型。病位证素主要分布在肝、脾。气虚,气滞是肿瘤患者合并黄疸之主要病性证素。患者病性分布为虚实夹杂。结论:肿瘤合并黄疸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证;病位证素主要分布在肝、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气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证素在临床中的常见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NAFLD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近5年与临床证型、证素的相关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分析,并进行中医理论分析。结果:NAFLD的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郁气滞、脾虚湿蕴、湿浊内停、肝肾亏虚。NAFLD的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湿、气虚、气滞、痰、热、血瘀、阴虚。结论:NAFLD的证型分布呈虚实夹杂的特点,其中以实证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湿、气虚、气滞、痰、热是NAFLD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证素辨证法探讨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证素分布特点。方法纳入1584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依据其临床资料提取证候,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其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及证素组合规律。结果 1病位证素:总体病位证素积分依次为脾、肝、肾、胞宫、肺、胃;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脾、肝、胞宫的积分较高(P0.05,P0.01,P0.01),男性患者肺的积分较高(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肝(91.79%、84.24%),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肾(95.65%、76.33%);2病性证素:总体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湿、气虚、阴虚、痰、气滞、阳虚、水停、血瘀、热、阳亢、血虚;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湿、气滞、血瘀、血虚、寒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男性患者痰、热、阳亢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滞(94.05%、93.32%、84.39%);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虚(99.52%、99.03%、80.19%)。3组合规律:将每位患者各自的证素积分进行排序,最终整合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虚夹瘀、痰湿内阻、胃肠腑热六种类型。其中脾虚湿阻所占总体比例较大(19.13%);女性患者肝郁脾虚类型的比例较大(20.62%),男性患者痰湿困阻类型的比例较大(30.43%)。结论女性患者以脾、肝、湿、痰、气滞、寒为主,治疗上重视疏肝理气解郁,男性患者以脾、肾、肺、湿、痰、气虚、热为主,治疗上应重视清热化痰。此外,基于证候辨证素量表的证候辨证体系为中医学临床量化辨证流程提供了思路,是促进中医学研究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功能与证素及基础证分布规律的关系。方法:收集8所医院COPD稳定期患者资料,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次、频率的统计描述及χ2检验。结果:890例COPD稳定期患者证素9项,其中病性证素6项,即气虚、阴虚、痰、血瘀、湿及阳虚;病位证素3项,即肺、脾、肾。病性证素中气虚出现的频率最高(94.2%),其次血瘀(31.6%);病位证素肺、脾、肾的频率分别为97.5%、54.0%、69.2%。基础证9种中肺气虚的频率最高(92.8%),其次肾气虚(51.4%)、脾气虚(51.0%)。肺功能轻中度(Ⅰ、Ⅱ级)时,基础证就频率高低依次为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血瘀证、痰湿证等;重度(Ⅲ、Ⅳ级)时,依次为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肺阴虚、肾阴虚、血瘀证、痰湿证等。随肺功能下降脾气虚、肾气虚、血瘀证、痰湿证、肺阴虚、肾阴虚的频率渐高(P<0.01)。结论:COPD稳定期常见病性证素为气虚、血瘀;病位在肺并及脾肾。气虚主要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且贯穿始终。血瘀证、痰湿证、肺阴虚、肾阴虚随肺功能降低而渐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研究探讨代谢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将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研究。将病历资料中的中医证型拆分为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病位及兼杂病性的分布规律以及合并症的情况,分析中医证素特征以及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为常见合并症。12种常见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湿浊瘀阻、气虚湿热互结、脾虚湿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脾肾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水湿瘀阻、阴虚热盛、肾虚血瘀。筛选出8种常见中医证素,分别是气虚、湿、脾、瘀、阳虚、阴虚、肝、肾。病性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湿、瘀、阴虚、阳虚;病位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肝。不同性别的瘀、湿、肝、气虚证素百分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阴虚、气虚、瘀、肝证素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湿证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性别与阳虚、脾、肾不存在相关性。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与非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脾证素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近15年的文献报道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医药治疗UC的相关文献,对其病性、病位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UC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脾>肾>肝>胃>肠;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阳虚>气滞(郁)>湿热>寒湿>血瘀>寒>热>血虚>阴虚,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25个,其中气滞血瘀、大肠湿热、脾肾阳虚、脾胃气虚、肝郁脾虚频次居前5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情志证素的分布特点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资料、证素相关四诊信息、血脂指标。采用"证素辨证法"理论对证素进行诊断分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肝证素的诊断率最高,占78%。病位证素肝、肾、脾明显高于其他。病性证素湿、气滞、气虚、阴虚明显高于其他。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脂载脂蛋白(ApoA1)均与肾、阴虚证素呈负相关,且随着证素程度加重,HDL-C、ApoA1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中医病位病机主要责之肝,其次为肾、脾。病性特点为虚实夹杂,虚多为阴虚、气虚,实多为湿和气滞。而肝气郁滞、肝肾阴虚考虑是原发性血脂异常中与中医情志相关的主要病机。HDL-C、ApoA1降低,定位在肾,定性为阴虚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点。方法检索196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出版平台、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及MEDLINE、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中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进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1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912例,其中有明确肝硬化分期代偿期1780例,失代偿期2942例。中医证型不含兼夹证前5位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郁气滞,累积占比为58.23%;含兼夹证前5位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肝郁气滞,累积占比为72.49%;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累积频率为75.53%,病性证素以湿、气滞、气虚、热、血瘀为主,累积频率为86.85%。代偿期主要中医证型为湿热内蕴、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失代偿期主要为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失代偿期复合证8种、复杂证19种,较代偿期复合证3种、复杂证7种明显增多。结论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瘀热互结,随病情进展,证型、证素构成逐渐复杂。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集50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对61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该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结果得出本组503例乙肝后肝硬化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13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肝、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血瘀、气虚、气滞、湿热、水。采用因子分析61个证候条目,KMO统计量为0.812,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1,共提取出17个公因子,被提取有51项具有意义的症状,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7类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血瘀证、脾气虚证。采用聚类分析出该病的证型分布比例,依次为血瘀证占24.85%(125/503),脾气虚证占19.28%(97/503),肝郁脾虚证14.91%(75/503),脾肾阳虚证占12.72%(64/503),湿热内蕴证占11.13%(56/503),脾虚湿盛证10.14%(51/503),肝肾阴虚证7.55%(38/503)。结论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证素辨证体系相结合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特点研究,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专家经验谈(续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波(福建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表现以脾虚、气虚、气滞、热郁为主,兼有肾虚、阴虚、血瘀、湿阻等病理变化。我们同意CAG属中医“胃痞”范畴。基于临床实践,我们经反复验证,现在定为气虚湿热(脾虚或脾肾气虚,气滞血瘀,湿热相兼)和阴虚郁热(胃阴虚或肾阴虚,气滞血瘀,热郁)两个证型。在剖析31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3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蛋白尿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探讨CGN蛋白尿的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期对中医药诊断治疗CGN蛋白尿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医药治疗CGN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对其病性、病位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GN蛋白尿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肺、肝;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阳虚、瘀血、阴虚、湿热、湿、精泄(亏)、热邪、风邪、水邪、气郁、风热、风寒、血虚、痰热;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常见证素组合11个,其中气阴两虚、肾阴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频次占前四位。结论:CGN蛋白尿以肾、脾亏虚(气虚、阳虚)为本,以瘀血、湿热、湿浊、痰浊等为标。临床以气阴两虚、肾阴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等证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