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明常  高希言 《光明中医》2014,(8):1776-1777
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形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实习阶段,设立科研导师,在老师带动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科研互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实施和论文撰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生科研意识的概念,提出在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科研意识的重要性,概括了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的思路与方法。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参与临床科室的实践,深入实验室进行各项实验技能的学习,在具备基本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参加导师课题研究,参与科研课题设计申报等工作。通过加强中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科研意识、实验技能等综合素质,把中医研究生培养成为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针对目前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足与科研能力培养质量不高的实际问题,以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影响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培养经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快速高效提升针灸推拿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其独立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脱轨,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欠缺,满足不了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因此要注重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文章阐明了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并对大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实验课程创新项目(SRT)是一项以低年级本科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等为目的的教学改革。笔者作为一个本科生参与了大学生实验课程创新项目中的团队组建、课题选择、文献调研、确定方案和科研实施等全过程,现阐述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又强调实践的一门科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因此,提升大学生科研实践意识、创新实践能力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实践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本文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生临床实践现状的分析,探讨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研究型大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从科研技能、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大学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所有中医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仍需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针对在中医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自身的经验,从创新氛围、教学改革、培养机制、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适应当今医学的快速发展非常重要.结合我校大学生科研课题开展实施具体情况,根据本科生的特点,鼓励本科生积极撰写大学生科研课题申请书,指导学生科研设计、文献检索与阅读、具体实验操作及科研记录,并结合实验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学创新能力有其内在发展规律,科研基本素养、科研思维、科研项目实践是大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发展的3个不同层次。对大学生每一层次能力训练以一门主干课程为主,建立环环相扣、层次递进、相互衔接的大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实验课程体系,探索打造个性化、精细化、强调自主学习的教学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培养科学创新思维,提升科学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变低年级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薄弱的现状,本科研小组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陈丽老师的带领下,创建了一种崭新的低年级本科医学生培养模式--TTTS培养模式。根据此模式,科研小组以申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为平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实现团队成员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科研水平三方面的提升。这种培养模式的提出帮助低年级医学本科生塑造科研思维与能力,对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型人才也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以往的学习阶段,大学截然不同,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以往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高校不存在升学压力,而是以学生学习和锻炼各种能力为目的的教育阶段.大学虽然也要进行知识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一方面,高校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投入到社会的建设中去,因此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大学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科研素养.本文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参与科研,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2008年10月在该校中医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中发放了“关于我校中医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对在校医学生作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4.
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今高科技及实验技术相融合,有利于探寻中医药的宝藏,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这也是我们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依托中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深入到实验室中进行各项实验技能的学习。通过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意识、实验技能等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中医药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步平 《中医教育》2001,20(4):63-64
科研意识通常是指人在科研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它能将科学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对医学科研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中医药大学生缺乏科研意识,视科研为畏途,大大降低了他们应有的科研能力.因此,中医药大学生要提高科研能力必须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科研思维融入中医学专业本科生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评价创新教学实践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情况,并对此次创新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展望。方法 作者在这次实践教学中,采取多种举措:改变教学方式,介绍最新科研成果;提供实验主题,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改变药理学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旨在将科研思维引入药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中。结果 发现将科研思维融入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的思维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实验课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论创新教学不仅促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诚信思想,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国家和许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以探索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对项目组的指导,总结了创新性实验在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方面的作用:开阔学术视野;创新性与可行性的结合;严谨求实;团结合作;不以省钱为科研原则。  相似文献   

18.
细胞培养实验平台是进行细胞培养以及细胞相关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力依托和平台。文章从高校细胞培养实验平台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辽宁中医药大学细胞培养实验平台为例,探讨细胞培养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重点从鼓励学生参与细胞培养实验平台的管理、创新实验室培训及准入流程、充分发挥高端大型仪器设备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细胞培养实验平台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通过结合网络共享平台,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强化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培养文献解读能力、实验操作及标书撰写能力等,使学生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的拓展与提高。为中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加强本科生科研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科研水平,实现建设我国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科研设计及科技写作课程是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设计能力,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中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科研设计能力,相对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从事科研及科技写作实践过程中,结合中药学综合实验授课,提出将科研设计写作与中药学综合实验课程进行融合性授课的思考。以中药学综合实验这样一条主线,通过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性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