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①研究传统课堂融入学生参与式教学对《温病学》教学效果的影响;②了解中蒙医《温病学》的理论基础差异及临床对温病认识的异同。方法:选取中医卓越班及与其人数相当的同年级中医本科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及理论教学方法相同,实验组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来反映本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及满意度。结果:①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度,优化教学效果;②使学生深入了解蒙医学对温病的独特认识和诊疗方法。结论:①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可持续性地自主学习奠定基础;②中医温病学教学中渗入蒙医温病学知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温病学》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对温病的诊治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温病学》教学过程中,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适当改革,加强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中医药高水平临床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医四诊实训是联系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切入点。传统的授课多采用说教模式,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往往达不到预期。为更好优化教学,不断推进实训教学改革,丰富完善中医四诊实训教学方法。文章从培养现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剖析,探讨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中医四诊实训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4.
中医思维体现和影响着中医人的素质和修养,是成就高水平中医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导之下,随着“新医科”的建设与实施,中医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医学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和构建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将从渗透传统文化“、点破”思维方法、重视思维训练三个方面略谈在经典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对本科生中医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建军 《山西中医》2009,25(6):61-62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一直以培养本科生中医思维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图形、图像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中医思维的基本图例和应用图例,向学生展示中医思维的源与各家学说的流,引领学生进入中医思维的更高境界,使之从更深刻的层面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是在《伤寒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立理论系统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已列入“中医四门经典”之一。《温病学》内容繁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现就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几个关系,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一、总论与各论的关系: 《温病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  相似文献   

7.
<温病学>是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中医创新实验班是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在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理念是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温病学为中医药院校重要的临床基础课,承接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又是进入临床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温病学理论,将温病学与中医内科学教学融会贯通,笔者有一些体会和经验,作如下探讨。1温病学与中医内科学联系与区别几千年来,仲景学说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把伤寒六经辨治尊为准绳。明清温病学派的兴起发展补充了仲景学说,超越前人扩展了视野,在治疗温热证、湿热证,营血分证等方面有长足发展。而今  相似文献   

9.
对《温病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三焦辨证的证候范围宜加以扩大,在下焦证中既有虚证,也有实证;热盛动风证宜归入下焦证,所处病程阶段不单是温病的末期阶段,也见于极期阶段.另外下焦证候还有下焦蓄血证、热入血室证等。温病学中所述斑疹每多侧重于斑,斑多出现于营血分证,而疹则多见于卫气分证。温病疫疠病邪和温毒病邪多具有“六淫”温邪特征,是六淫温邪中具有特殊性质的病邪。  相似文献   

10.
刘亚敏  沈强  冯志瑀 《中医杂志》2004,45(10):782-783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多角度规范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是中医源生之本,临床实践是中医得以继往开来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在检查中医临床教学质量时却发现,当前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中医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基础课. 本教研室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建立温病临床教学基地, 创立了教、医、研三位一体的教学体制. 多年来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 也进行了临床教学形式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教学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初期基础知识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是大量信息输入和知识的扩展,包括的内容有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经典著作等;进入专业理论课阶段,接触的则是一个个具体的病名和证型;而一进入临床,面对的却是复杂的病情和不等同于书本的证候。如何加强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直是中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1]。  相似文献   

12.
绪论是教材的开篇之言,《温病学》绪论与其他章节相比,因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较少往往不被重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绪论教学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解课程内容,而且应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温病发展史及温病大家的学习,加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学生习医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中医学习的必要基础。中医药大学的新生,由于先期教育的匮乏和后期学习的失误,往往难于形成这种思维,以至于影响其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取象比类、旁征博引和力学笃行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建立。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娴熟的学习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医学教学资源库是医学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但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温病学》课程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温病学》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办法与教学素材,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实践应用表明,《温病学》教学资源库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体现教改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1],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纯理论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注重对显性知识的记忆、理解,对高阶思维能力(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创新中医,在中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中医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等院校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医学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温病学》是中医学必修课程,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的桥梁。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温病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并由此提出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课.如何通过学习这部经典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本文主要通过①案例式教学法贯穿课堂始终;②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应用,提高教学效果;③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临证兴趣,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课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积极地促进了各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对加快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以及促进教学模式、方法等多方面的改革发挥了积极  相似文献   

19.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中医理论有了初步认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中医儿科,并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考虑。1阴阳五行与中医儿科1.1纯阳之体,稚阴稚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深入理解阴阳理论,有助于  相似文献   

20.
利用网页及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经典课程《温病学》不受空间及时间限制的远程学习,充分体现了经典理论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相结合,增强了教与学的交互性,使《温病学》教学更切合实际需要,较好地推动本课程的远程教学,促进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