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鼻唇沟、眉弓、l:l周、头皮、发际、耳后及上胸、腋窝、外阴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中医称“油面风”、“白屑风”。临床上以红斑、鳞屑伴不同程度的瘙痒为主要特征,重者可伴有渗出和继发感染。目前西医对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大多采用内服抗感染、杀菌、去脂、止痒,一时见效,但易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正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发生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存在于各年龄阶段,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为:皮损初起为毛囊性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表面覆有油腻鳞屑或痂,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重者可泛发全身,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本病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清,主要考虑与马拉色菌等的定植与感染有关[1-2]。中医对脂溢性皮炎认识由来已久。《外科正宗》曰:"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期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  相似文献   

3.
秦竹  朱成兰 《中医杂志》2003,44(12):892-893
我们受《李聪甫医案》之启发,用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46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淡红色或椭圆形斑,覆以糠秕样鳞屑或油腻性黄痂。好发于头皮及面部,少数则累及前胸、背及会阴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痒感。诊断符合《实用皮肤病诊疗手册》(王侠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55)。治疗组46例,病程平均2.5个月;对照组39例,病程平均1.9个月。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益母草lOOg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400ml,200ml口服,200ml加入1小匙醋(约5m1),用消毒纱布蘸湿后,湿敷患部(如为头皮部的皮炎,则在洗净头发后,用上述煎剂均匀淋于头皮部,用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氯霉素和鸡蛋清混合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162人,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2人,男139人,女23人;年龄在16~57岁;病程5个月~15ɑ。2诊断标准头皮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油腻性鳞屑斑,可向前额、耳后等处发...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拟姜汁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取鲜姜250克捣碎,用布包拧取全汁盛杯内,再用10%盐水1000毫升洗净患处,擦干,然后用棉棒蘸姜汁反复涂搽到姜汁用完为止。每周一次,连用二至三次即愈。注意:①头部有感染时可用复方新诺明一克,日二次,连服五天,等炎症消失后再用上方。②涂姜汁后患处有时剧疼,一般不用服止痛药物,三天后疼痛可消失。  相似文献   

6.
脂溢性皮炎     
<正> 处方:猪胆1个。用法:将胆汁倒在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清洁1次,每天1次。疗效:治疗31例,年龄为2月-13岁,病程1周-5年。治愈25例,好转6例。  相似文献   

7.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炎,现代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系皮脂分泌过多,皮肤表面菌群失调,导致细菌大量生长繁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皮红斑脱屑,干燥或油腻,瘙痒,病程迁延难愈。本病属中医“白屑风”、“面游风”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发病原因多为嗜食辛辣油腻,脾胃湿热内郁,积热上蒸,复受外邪,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质量,了解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现状,以提高其临床研究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RCT,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并使用 CONSORT 声明和改良 Jadad 量表对报告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 102 篇 RCT。对纳入的 102 篇 RCT 的CONSORT声明评估结果如下:31篇(30.39%)描述了具体随机方法,无研究文献描述分配隐藏方法,只有1篇文献提及“盲法”,但未描述盲法的具体实施,3 篇(2.94%)文献记录了病例脱落情况,59篇(57.84%)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所有报告均未提及样本量估算、临床试验注册情况、相关的研究方案和资助情况。对纳入的102篇RCT的改良Jadad量表评估结果显示:3篇(2.94%)报告 ≥ 4分,99篇(97.06%)报告 ≤ 3分。【结论】 目前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RCT报告的质量普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脂溢方自拟口服,对照组用维生素B。及甘草锌颗粒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血热风燥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方玉甫主任医师认为,脂溢性皮炎皮损形态多样,常与其他损容性皮肤病合并发病,反复发作。病因病机复杂,多寒热并存、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可先辨皮损,以别干湿;再据证候,以辨寒热虚实。思路清晰,化繁为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脂溢性皮炎是儿科常见病。我们临床采用猪苦胆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脂溢性脱发(sebrrheic alopecia,SA),亦称雄激素源性脱发、男性型秃发等,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参与的、依赖雄激素作用的特征性秃发,为皮肤科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属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范畴。本病多发于男性,女性少见,常在20-30岁发病。起初多表现为前额两侧头发纤细而稀疏,进而前额变高形成"高额",部分患者顶部毛发大部分或全部脱落,仅枕及两颞保留剩余头发,  相似文献   

13.
脂溢性皮炎与中医“面游风”“白屑风”等病颇相类似。本病多因内蕴湿热,外感风邪,蕴阻肌肤和湿热上蒸所致。  相似文献   

14.
One case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male patient,aged 73 years is reported.After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penetrating moxibustion and bloodletting therapies,skin...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用外用中药洗方治疗脂溢性皮炎6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1 一般资料受治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皮损部位均以头皮部皮损为特点,散在的毛囊性丘疹,上附少许黄褐色油腻痂,部分糜烂渗液,或油腻性鳞屑斑片,倾向融合,自觉搔痒。部分患者伴有脂溢性脱发。按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脂溢洗方(外用中药洗方)治疗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  相似文献   

16.
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脂溢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58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40年。其中面部为主者10例,颈部为主者6例,头部为主者2例。2治疗方法加味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银花各10g,栀子、没药、乳香各12g,苦参20g,穿山甲、桂枝各6g。水煎取汁500ml,1剂/d。7天为1个疗程。用法:每天早上、中午各取药计150ml,兑入开水200ml,将患部浸洗15~30分钟;晚上再取药汁200ml加开水300ml,浸洗15分钟,再用毛巾浸药汁湿敷30分钟。3治疗结果18例中,痊愈(皮损消失,无痒感)12例;显效(皮损基本治愈,偶痒)4例;有…  相似文献   

17.
付蓉  张丰川 《四川中医》2013,(7):165-167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为面游风、白屑风,是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大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风热外受,郁久化燥,耗伤阴液,以致血虚不能濡养肌肤,或先天脾胃虚弱,湿热内生。中医内治法以消风散为主方加减,治以疏风为主,辅以健脾清热除湿、滋阴养血润燥;外治法侧重于清热燥湿、杀虫止瘁。  相似文献   

18.
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疾病,由内外因共同作用而发病,常见于青少年及50岁以上的成年人,多发于颜面部及头皮等暴露部位,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贾敏教授治疗脂溢性皮炎有着独特的临床经验,采用经验中药方内服联合颠倒散外敷治疗该病,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贾敏教授对脂溢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诊断、治法方药等方面探析其论治的临床经验,并介绍其用药特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益谦治疗脂溢性皮炎三法东台市人民医院(224200)曹彦关键词脂溢性皮炎王益谦海安县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王益谦乃江苏省名中医,悬壶六十载,精于辨证,用药疗效卓著。吾有幸跟随王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治疗脂溢性皮炎三法简介于次。1活血通络养血祛风赵某,...  相似文献   

20.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之为"白屑风"、"面游风"。病因主要由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临床辨证以血热风燥和肠胃湿热多见,治法以祛风清热、养血润燥和健脾除湿、清热止痒为主,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减用药,文章对脂溢性皮炎的历史沿革,中医内外治法进行研究概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