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汗法     
汗法主要包括解表发汗、解肌发汗、解表透热、解肌透疹、解表舒筋、解表通窍、解表明目、解表治疮、解表散水、解表益气。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汗法并不局限于表证,若能合理用之则能辨治诸多疑难杂病,如解表发汗可治疗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解肌发汗可治疗免疫能力低下、脾胃不和等,发汗散热可治疗风疹、疖痈、疮疡等,解肌透疹可治疗荨麻疹、毛囊炎等,解表舒筋可治疗软组织损伤、腱鞘炎等,解表通窍可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等,解表明目可治疗结膜炎、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等,解表治疮可治疗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解表散水可治疗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等,解表益气可治疗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心脏病等。  相似文献   

2.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3.
秦建 《河南中医》2008,28(9):11-12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大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解表变法。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利水解表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勿需发汗而汗可自解;和解解表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散解表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解表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攻下解表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4.
一、病机分析本条的关键之词是小便不利。因此,弄清其成因就能正确理解五苓散证。众所周知,发汗为太阳病表证阶段之正法,汗之得当者一汗而愈,故太阳表证不解者只要津液不伤均可以汗解之,一汗不解者尚可再汗。但太阳病也有汗之不解,汗之而变不可再汗者。在同一条文中论述两种不同情况如解与不解、变与不变是常用的笔法,本条就是  相似文献   

5.
陈玉书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90-1691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6.
汗法在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法在肾病中运用广泛 ,其主要目的有三 ,即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发汗排毒。1 发汗解表肾病与表证关系密切 ,许多肾病因表证而起 ,如IgA肾病多因表证而引发血尿等临床症状 ;许多肾病因表证而复发或加重 ,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经治缓解 ,常因外感而复发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因外感而导致病情加重恶化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 ,在肾病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运用汗法 ,及时的解除表证 ,与肾病的预后转归直接相关。急性肾病的表证与一般的表证并无两样 ,而慢性肾病的表证则有其特殊性。由于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所以其表证都是在本…  相似文献   

7.
倪诚 《中医杂志》2004,45(1):66-68
解表剂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相似文献   

8.
议微汗解表     
议微汗解表上海奉贤县中医院(201400)徐亚欣[关键词]表证,微汗解表汗法是中医治病方法之一。凡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水肿、风湿病等,均以此法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指病邪在表者,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通过发汗可以调...  相似文献   

9.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这指的只是汗法的一般用法,但汗法不仅用于表证,亦可广泛用于内伤杂病、陈年痼疾等。因为,用发汗以治疗疾  相似文献   

10.
1.麻黄与桂枝:相伍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麻黄偏于表实无汗及喘咳;桂枝偏于表虚有汗;两药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2.桂枝与白芍:二药相伍主治表证不解、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增强调和营卫之功。 3.紫苏与生姜:用于风寒感冒,并解鱼蟹中毒。 4.荆芥与防风:同治风寒感冒;又治风疹瘙痒。 5.防风与羌治:二药相伍其祛风作用尤佳,亦常用于风湿痹证。 6.白芷与藁本:用于风寒感冒之头痛、巅顶痛并连及齿颊等证。 7.辛夷与苍耳:二药伍用主要用于散风寒,通鼻窍,治  相似文献   

11.
发汗解表药是治疗表证的一类药物 ,它主要是运用具有发汗解表功能的药物组成方剂 ,用来开泄腠理 ,扩张汗腺 ,通过发汗来祛邪外出 ,解除表证。表证是指病邪在肌表 ,其主要临床症状是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多属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感染及某些传染病的初期。按祖国医学理论 ,表证可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二类。表寒证是指恶寒较重、无汗、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等寒象比较明显的表证 ,治宜辛温解表以发散风寒 ;表热证是指发热较重 ,口渴、咽痛、舌质红、脉数等热象比较明显的表证 ,治宜辛凉解表以发散风热。前者代表的方药主要有麻黄、桂枝及麻黄汤…  相似文献   

12.
药汗是以遍身絷漐漐汗出为表现的一种药后反应,它是人体气血调和,邪气外解,病趋向愈的佳兆。除专以发汗取效的解表剂外,它如和解剂、清热剂、吐泻剂等皆可致汗愈病,但机理不一,本文对此作一探析。一,解表剂辛散开腠发汗解表剂的药物组成多属辛散轻扬之品,质轻味薄,气势外张,性善发散,故能开泄腠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功能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补益脾胃.原方既可治表证,又可治杂病.从体质学说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桂枝汤治疗太阴表证的机制,即微汗解表,调节和改善脾阳虚体质,防止疾病的传变.  相似文献   

14.
体质学说与仲景桂枝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陶汉华 《中医药学刊》2005,23(4):675-677
桂枝汤功能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补益脾胃。原方既可治表证,又可治杂病。从体质学说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桂枝汤治疗太阴表证的机制,即微汗解表,调节和改善脾阳虚体质。防止疾病的传变。  相似文献   

15.
盛京 《西部中医药》1996,9(5):10-11
汗法在内科杂病中的运用举隅盛京四川省梁平县中医院(634200)汗法为八法之首,多用于表证,但并非局限于表证。一些内伤杂病如水肿、黄疸,内伤发热等证,有时虽不具有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但多有无汗及肺气不宣、表卫郁闭的特征,此时因证而佐入发汗解表药物...  相似文献   

16.
汗法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在《伤寒论》中已运用广泛。张子和将其吐法、下法共称为"攻邪派"三法。汗法位于八法理论之首,与其他治法不可分离。解表剂可归属于发汗剂,但汗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解表剂,同时并非所有的太阳表证都单单使用汗法。要准确把握发汗的力度,以辨证的角度来理解汗法的禁忌证。由此可见,汗法运用的过程中不可拘泥于古、不懂变通,而应当注意辨别思考,以更好地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7.
下利一证,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各经都有,共七十余条,尤以三阴病下利为多,其原因、证候、病机各有所异。因此,治法有别。笔者依据原文有关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浅析如下,供初学者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1.发汗解表止利法“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外邪不解,内迫阳明,下走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不别所致。其证必利而清浊不分,复兼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之表证。下利虽属里证,但实由表证引起,故不须治里,用葛根汤发汗解表,表解里自和,不治利而利自止矣。  相似文献   

18.
汗法的助阳健脾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促进发汗,旨在使肌表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但将汗法仅认为是祛除表邪,这不能圆满地解释它诸多方面的临床应用。其实汗法是以发汗解表为手段去改善病理现象,从而达到腠理开达,营卫调和,阳气直畅,血脉流通,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目的。今就汗法的临床作用机理.探讨其助阳健脾作用。一、发汗解表的机理表证一般示病情轻浅,病位在肌表,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表证的临床表现以恶寒、脉浮为主要症状。恶寒是机体需要增加热量和抗病力的信号,造成恶寒的机理有二:一是卫阳郁阻不得宣发,二…  相似文献   

19.
王惠君 《河北中医》2005,27(1):76-77
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表证治以发汗已为现代临床所常用,而且患者自行服用发汗解表药物也已司空见惯。但是往往忽略的是,汗法用之不当,往往会导致诸多变证的发生,所以总结《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致变诸证,对指导当今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笔者主要从汗出太过、汗出不彻、当汗未汗3个方面阐述《伤寒论》中太阳病“汗不如法”后出现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张瑞 《中医研究》2001,14(3):5-5
《伤寒论》一书 ,成书后即遭散佚 ,历经叔和编次 ,林亿校正 ,辗转传抄 ,翻印刻录 ,故错简谬讹 ,在所难免 ,读之多生疑问 ,下面提出质疑四则 ,以供同道参考。1 “发汗病不解”之疑《伤寒论》68条云 :“发汗病不解 ,反恶寒者 ,虚故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太阳病 ,发汗为正治之法 ,邪随汗去 ,当无恶寒 ;若邪仍在而病不解 ,则当恶寒 ,何为“反恶寒” ?故疑“发汗病不解”中之“不”为衍文。再观所出治疗方药 ,亦支持此质疑。“芍药甘草附子汤”为扶阳补阴之剂 ,并无解表之品 ,可见此条并非为解表而设 ,而是针对发汗后 ,邪气虽去而腠里空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