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痞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为主证,其证错综复杂,用药多为寒热并行。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文章结合"否""泰"之卦与临床医案,对痞证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和“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是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的常用方,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笔者根据寒热错杂辨证点用于咽炎的治疗,其效尚佳,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加味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及治疗结果。方法:选择近十年间临床各类寒热错杂、脾胃不和的患者采用内服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结果: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具有明显疗效。结论: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临证加减,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化疗相关性呕吐、急慢性胃肠炎等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原为少阳证误下后,脾胃损伤而生寒,外邪内陷而生热,以致寒热错杂于中,脾胃升降失职,气机痞塞所致痞证而设,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之功,常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本人临床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获良好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有和中降逆、消痞散结之功,王振亮教授认为其主治证为中焦阳虚,热结于内,寒热互结中焦。通过对王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秃、红斑性胃窦炎、咽部憋紧等4则异病同治案例的分析,总结半夏泻心汤的主治功效,以期为运用半夏泻心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为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代表方剂,属中医和法范畴,本证的证治要点为"但满而不痛",用其治疗中焦脾胃寒热错杂证,使药效各趋其所,多获良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上热下寒、胃热脾寒、胃寒脾热所致的多种中虚痞、满寒热错杂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属中焦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功能失常导致的不寐、咳嗽、胃脘痛、泄泻等,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 半夏泻心汤系医圣张仲景所创制,原为治痞之主方,家传以之治疗小儿暑泻,经世代验证,疗效确凿。吾父王武振老中医尝指出:半夏泻心汤虽为痞证而设,然其临床运用,大不必拘于痞之一证。考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指征,当不越寒热互阻与虚实夹杂两端。凡辨证为中焦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者,可径用之。大量的病例表明,小儿暑泻之病机,多为脾胃气虚、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的证治,临床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反流性食管炎凡属于以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的证治皆可使用,以和中降逆消痞是其辨证治疗的核心。文章以临床病案诊治经验为依据,在临证中,谨守其病机,以和中降逆消痞为基础佐以理气,降气之药,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寒热错杂证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寒热并调法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证、乌梅汤证等条文中对寒冷与温热药物共同运用的方法,临床上运用有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吴耀南教授如何用寒热并调法治疗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方剂学》六、七版国家统编教材均认为半夏泻心汤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主治寒热互结或寒热错杂之痞证,在配伍上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等特点。本文从痞证的原始含义试析痞证的成因,认为半夏泻心汤药物配伍的主要目的在于降阳升阴,转否成泰,如此则痞证自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门诊及住院寒热错杂证CAG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服经验方半夏泻心汤;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维酶素片7片/次,猴头健胃灵胶囊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复查胃镜以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0.01),其中观察组胃脘痞满、隐痛、嗳气等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2.5%、90.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继合  董秀坤  李彩荣 《河北中医》2008,30(11):1177-1178
半夏泻心汤证临床常见,以腹部胀满、烧心、嗳气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疗效确切,但目前缺乏西医循证依据,为探讨该方剂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的相关性,2003-01-2006-09,我们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符合寒热错杂痞证之慢性胃炎60例,并与吗丁啉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聂鲲 《中医研究》2012,25(7):75-78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寒热共伍、攻补兼施、苦辛并进、阴阳并调为组方特点,功用和胃降逆、散结除痞.本文就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概况进行了综述,认为该方的临床应用将会随着现代医学的理论研究而不断发展,在临床新用方面亦有很大潜力;临证时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寒热错杂这一病机关键,对于脏寒肠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调之胃肠道疾病均可用之,且要根据不同病症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14.
胸痹是临床多发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患,半夏泻心汤治疗该病疗效称奇。然"脾虚不运,饮热互结"当是该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却未有详尽之谈;而半夏泻心汤主治亦非"寒热错杂",当属"饮热互结"之证。故而,从"饮热互结"之病证特点出发,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胸痹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确定半夏泻心汤的主要疗效。通过对近3年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综述,充分说明了半夏泻心汤在治疗寒热错杂型伴或不伴Hp感染的慢性胃炎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童俊生  李玉明  覃小兰 《新中医》2023,55(16):21-25
泻心汤类方是张仲景专为痞证而设,五个泻心汤均可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但是相互之间存在差 异和联系。现通过论述病机,分析方药及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剖析五个泻心汤,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无形邪 热痞结于心下之痞,附子泻心汤治疗无形邪热互结兼下焦肾阳衰败之痞,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 汤均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痞证,在病机上,半夏泻心汤证兼有痰浊,生姜泻心汤证兼有水气,甘草泻心汤证为脾 胃虚盛,三者脾胃虚弱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泻心汤组)和对照组(胃复春组),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在定标活检下观察胃镜下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两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痞证以心下痞为主症。临床上痞证可以分为热痞证、寒热错杂痞证和虚痞证3种,其病机均与心相关。热痞证与寒热错杂痞证皆由心中有热所致,治疗采用泻心汤类方,清泻心中热邪以消痞。热痞证如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亢盛,附子泻心汤证则兼有肾阳虚衰;寒热错杂痞证如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上炎、脾胃虚弱,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热脾虚、水气内停,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心中有热。虚痞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脾不足,治以温补心脾为主,旋覆代赭汤证属于心阳不足、脾虚有痰,桂枝人参汤证属于心脾两虚兼有表证。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为临床常用方剂,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常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效果较好。临证治疗其他系统疾病时,若遇到伴有胃部症状,辨证属寒热错杂时,配合应用此方,也能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部分皮肤病患者症状繁多,虚实寒热并见,致使辨病易而辨证难。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经方之一,叶建州教授临床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皮肤病获得良好效果。叶老师认为,半夏泻心汤病机为寒热错杂,病位在半表半里,病之所系为少阳,病性为正虚邪实,诊治慢性难治性皮肤病重在抓住病机,从定机、定证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