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48例ASCOP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均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3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乳酸清除率,4、24、48、72 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观察患者的清醒率、心力衰竭(心衰)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OP)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入院时乳酸水平(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6±0.18比5.20±0.90,P>0.05);治疗组治疗后24、48、72 h乳酸清除率、患者清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24 h(32.1±2.3)%比(19.6±2.1)%,48 h(67.8±2.4)%比( 38.7±2.5)%,72 h (91.3±2.2)%比(64.5±2.3)%;清醒率:24 h 51.6%比42.5%,48 h 70.3%比55.0%,72 h 88.3%比73.3%,均P<0.05],cTnI水平(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h:1.57±0.44比2.31 ±0.45,48 h:0.77±0.38比2.04±0.40,72 h:0.43±0.32比1.57±0.31,均P<0.05);治疗组心衰、DEACO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衰:3.1%比8.3%,DEACOP:4.7%比11.7%,均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ASCOP乳酸清除率,缩短昏迷时间,减轻对患者心脏的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采用包括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适时运动及常规胰岛素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患者均治疗14 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测定分析血液流变学及生化相关指标(包括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尿白蛋白定量;同时测定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结果 治疗后2组的HbA1c、FPG和2 h PG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BUN、SCr、24 h尿蛋白含量、24 h尿白蛋白、TC、TG、LDL-C、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均有显著性下降,HDL-C有显著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改变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血液黏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5-03我院急诊科收治的DEACMP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高压氧、防治脑水肿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连续应用2周。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并通过化学法检测血浆MDA含量、SOD及iNOS活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和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MDA和iNO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浆MDA和iN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和血浆SOD活性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MMSE评分和血浆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DEACMP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MDA和iNOS的水平,增强SOD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黄芪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黄芪,疗程14 d.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及谷氨酸(GLU)水平,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MDA水平明显降低,GLU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DEACMP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黄芪通过减低ACMP患者血清中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AC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14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及SOD活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可显著降低ACI患者血清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66-4467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选用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等量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治疗组血压、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肾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清水平及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及血清指标改善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8.96±13.49)U/ml,血清丙二醛(MAD)(5.09±0.84)nmol/ml,效果优于对照组[(81.27±12.11)U/ml,(6.94±1.22)nmol/ml,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89±3.01)分]低于对照组[(18.98±3.05)分,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舒血宁注射液通过活血化瘀,抑制氧自由基,减少谷氨酸,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清水平及神经功能,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波  李钰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157-159
目的 观察银杏叶制剂舒血宁对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对急性非外伤性240例脑基底节区出血经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舒血宁组同时给予舒血宁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好转率、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性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舒血宁组总好转率58.2%,对照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血宁组患者入院和出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均值为4.91分,对照组为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均有所下降,出血后24h与治疗7d后的指标差值T检验结果 显示,舒血宁组与对照组的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及血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粘度及H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有助于脑出血患者症状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提高临床好转率,且舒血宁治疗脑出血无大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导致的肝脏损害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与舒血宁注射液组(SXN组),观察舒血宁治疗对IIR大鼠术后6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舒血宁治疗组可降低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术后肝组织中MDA、TNF-α和IL-1β的含量,提高SOD抗氧化活性。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部分纠正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损害,减少再灌注后大鼠肝脏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DEACMP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14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NSE浓度,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患者血清SOD浓度及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做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3%,对照组65.3%;观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SOD浓度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DEACMP患者血清NSE浓度,提高SOD活性,对DEACMP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达拉奉辅助治疗对重症胰腺炎(SAP)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02-2015-09我院收治的SAP伴发AKI患者88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依达拉奉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药7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24h尿量肾功能指标,以及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SOD、MDA、IL-6、TNF-α、BUN、Scr和24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SOD和24h尿量均显著升高以及MDA、IL-6、TNF-α、BUN和Scr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但观察组对SOD和24h尿量的升高作用以及对MDA、IL-6、TNF-α、BUN和Scr的减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9.1%,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抑制SAP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SAP致AK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减轻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该院骨科病房收治的62例需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4)、咪达唑仑组(n=23)及对照组(n=15)。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组于穿刺后给予,负荷量1μg/kg,维持量0.5μg/(kg·h);咪达唑仑组于穿刺后给予,负荷量0.06mg/kg,维持量0.05μg/(kg·h)。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使用止血带前(T0),松开止血带时(T1),松开止血带后30min(T2)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3组患者血清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OH、O_2~-、H_2O_2、MDA水平在T1时低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血清SOD水平在T2时高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O_2~-、H_2O_2水平在T2时仍低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SOD仍高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P0.05);与T0时相比,3组患者血清OH、O_2~-、H_2O_2、MDA水平在T1时均升高,SOD均降低,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血清OH、O_2~-、H_2O_2、MDA在T2时均升高,SOD均降低(P0.05);与T0时相比,右美托咪定组血清OH、H_2O_2、MDA水平在T2时明显升高(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血清O_2~-、SOD水平在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使用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早期(发病后就诊时间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PNS+rt-PA静脉溶栓治疗(PNS组)66例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PNS组中PNS注射液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24 h和15 d后的治疗效果,用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 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9,M M 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human cellular fibronectin,c-Fn),CT检测两组H T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溶栓后24 h,与溶栓前相比,两组MDA,MMP-9,c-Fn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SOD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NS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2.54,2.50,2.52,2.55,2.55,2.57,均P0.05)。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MDA,SOD,MMP-9,c-Fn,NIHSS评分及Bar 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PNS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t=4.61,4.98,4.46,4.6 8,4.3 8,5.8 7,均P0.0 1);CT检测显示P NS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 5,P0.05)。结论:PNS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r 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辅助常规抗休克治疗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2-03-2014-03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2例因各种原因引起休克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抗休克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加用曲美他嗪(20mg口服,3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肾功能指标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48h、第7天的尿量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血乳酸(LAC)、尿素-谷氨酸转肽酶(γ-GTP)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7天研究组的SCr、BUN、CysC、LAC、γ-GTP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48h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心率(H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的丙二醛(MDA)值在治疗后48h、第7天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7天研究组患者的SOD、MD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休克治疗辅以曲美他嗪能够进一步改善休克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40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紊乱情况,治疗前后IL-8、NO、SOD、MDA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肠道菌群紊乱缓解率为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NO、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清NO、IL-8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SOD、MDA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更能有效缓解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肠道菌群,减轻炎性反应,清除机体自由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液对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5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冠心宁治疗组各29例,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冠心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其血浆中丙二醛(MDA)、血清总抗氧能力(TAO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 58例CHF患者血清MDA[(5.59±1.95)μmol/L]和OX-LDL-C[(808.64±156.34)μg/L]水平明显高于时照组[(4.04±0.67)μmol/L与(538.67±125.43)μg/L](P<0.05),SOD[(68.69±20.43)μU/L]、TAOC[(7.72±2.13)kU/L]显著低于对照组[(105.67±13.86)μU/L与(9.68±1.86)kU/L](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CHF患者SOD、MDA、OX-LDL-C和TAO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8.86、10.63、25.57和11.27,P均<0.05).治疗14 d冠心宁组有效率为96.6%(28/29),高于常规治疗组(79.3%,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结论 冠心宁对CHF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促进机体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加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VB 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长春西汀治疗组、舒血宁治疗组和长春西汀加舒血宁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长春西汀治疗组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舒血宁治疗组使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两药联用,用法同上;均为每日1次。治疗2周后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1)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94.4%)、长春西汀组(77.8%)和舒血宁组(75%)均高于对照组(63.9%)(P<0.05),且联合治疗组高于长春西汀组和舒血宁组(P<0.05);(2)4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长春西汀组和舒血宁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长春西汀和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治疗VBI,且两者联合应用较单一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并奇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应用舒血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液或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配合奇豪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57例,单用奇豪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临床症状差,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并奇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年龄、性别、病情基本相同的同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总有效率76.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血清铁蛋白(S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某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试验组予以舒血宁注射液+奥拉西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疗程结束后两组NIHSS评分及血清SF、vW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0.70%(39/43)VS 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 IHSS评分、血清SF、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N IHSS评分、血清SF水平较低,血清vWF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予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同时,加用奥拉西坦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SF水平,提高血清vWF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