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下核团对言语功能所起的作用迄今尚不明瞭,而这些组织病变时引起的言语障碍研究的也不充分。Fishher在1959年首先证明了丘脑出血产生失语综合征。作者在本文中报告了15例左侧壳核及丘脑出血的病例,每例均有言语障碍,作者根据文献将不同原因的丘脑病变分为5类:肿瘤、丘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MRI影像学角度对双侧丘脑梗死进行分析,探讨国人丘脑下侧动脉及结节动脉是否存在亚型.方法 对114例确诊为丘脑梗死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按照传统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单侧及双侧梗死在传统分型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114例丘脑梗死患者中,80例(70%)符合丘脑梗死区域传统分型,丘脑前部区域梗死、丘脑旁中央区域梗死和丘脑下侧区域梗死中,双侧与单侧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4,1/4,1/3;丘脑后部区域未见双侧梗死灶.34例(30%)患者丘脑梗死分布位于传统分型区域之外.结论 支配丘脑不同区域的相关血管存在变异可能是丘脑双侧对称性梗死的重要原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ilateral thalamic infar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RI imaging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inferolateral and tuberothalamic artery had variant subtypes in the Chinese. Methods We classified the MRI imagings of 114 cases diagnosed as thalamus infarctio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anatomical standards and analyzed the proportion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infarct. Results Eighty patients ( 70% ) had the thalamus les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among the 114 patients and the other 34 cases (30%) had the lesions outside the classical territories.In the groups of anteromedian, central, and posterolateral infarcts of the thalamus, the ratio of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infarct was 1/4,1/4 and 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bilateral thalamic infarct i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a variation in the related thalamic supplying arteries.  相似文献   

3.
丘脑与认知     
近年来,丘脑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已在临床神经心理学领域内成为研究热点.利用丘脑卒中所致认知功能损害对于探索人类丘脑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的研究由于神经影像定位的准确性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丘脑卒中后不同血管、不同核团受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丘脑对认知功能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丘脑梗死是临床上脑梗死的一种少见类型,而双侧对称性丘脑梗死的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国内尚未见该病的精确统计资料,国外文献报道此类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0.6%[1].本文2例以意识障碍起病的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较之常见的丘脑梗死所导致的丘脑综合征有明显不同特点.现报告2例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性丘脑卒中伴嗜睡患者血浆中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Hcrt)及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 17,IL-17)的变化,探索丘脑卒中炎性反应的发生机制。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的 急性丘脑卒中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嗜睡的发生将其分为丘脑卒中伴嗜睡组(18例)和丘脑 卒中不伴嗜睡组(1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Hcrt、IL-17水平的差异,观察比较急性期丘脑卒中睡 眠障碍血浆中Hcrt和炎性因子的改变。 结果 丘脑卒中伴嗜睡组Hcrt水平较不伴嗜睡组增高,P =0.001。丘脑卒中伴嗜睡组IL-17水平较不 伴嗜睡组增高,P =0.001。 结论 Hcrt可能是丘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IL-17可能参与了急性丘脑卒 中睡眠障碍炎性病理机制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认识丘脑手临床表现的特征;探讨丘脑梗死所致的单纯丘脑手的发病机理、影像学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7月表现单纯单手不自主运动的患者8例,均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头部MRI检查及K-F环、风湿三项、血沉、血脂、血糖、肝功能、肝脏B超等检查。结果 8例患者单手不自主运动均符合丘脑手的临床诊断;头部MRI示患肢对侧丘脑腹外侧核处4mm~10mm腔隙性梗死灶。按丘脑腔梗治疗,并针对丘脑手加用氯硝安定治疗。8例患者分别于20~30d,丘脑手临床表现消失。结论丘脑梗死所致单纯丘脑手多只累及手指运动障碍,病灶侧丘脑腹外侧核的后核或背核为责任病灶区。头部MRI敏感性高,可明确单纯丘脑手的病灶。病因治疗加氯硝安定治疗,可达到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丘脑是大脑皮质下辨识感觉性质、定位和对感觉刺激作出情感反应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是大脑的重要交通枢纽,也参与对运动平衡的调节。临床上丘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梗死的3.1%,而丘脑出血发病率较高,约占脑出血的20%~25%,受损时感觉障碍是其最主要最突出的症状。由于丘脑体积较小,病变时常同时影响多个神经核团,这对于单个神经核团的功能很难研究,本文搜集了临床中遇到的3例丘脑微小病灶卒中,包括2例脑出血和1例脑梗死,希望能对  相似文献   

8.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又称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属于丘脑循环障碍综合征的少见类型,是由双侧丘脑穿通动脉闭塞引起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属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少  相似文献   

9.
正丘脑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低的脑血管疾病[1],由于丘脑解剖学结构及血液供应复杂,不同类型的丘脑梗死患者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以同侧眼睑下垂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丘脑梗死。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以"发现右眼睑下垂3 h"为主诉入院。缘于入院前3 h患者家属发现患者右眼睑下垂,无肢体活动不灵及言语不清,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及视物重影,症状持续无缓解,急来我院急诊就诊,行头部CT检查示"腔隙性脑梗死",行MR+DWI示丘脑新发脑梗死,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病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3例丘脑梗死患者的头颅磁共振(MRI)图像与临床特征,根据解剖学与临床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丘脑结节动脉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构音障碍;13例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主要表现为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7例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主要表现为偏瘫、动眼神经麻痹;3例脉络膜后动脉梗死主要表现为偏瘫和意识障碍。结论不同类型的丘脑梗死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特征,具体症状与梗死发生的责任动脉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5例,记忆力下降5例,头晕伴恶心、呕吐2例,9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颅脑MRI示双侧丘脑长T2信号,5例MRV示直窦血栓形成,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期回流时间延长。结论 直窦血栓形成致双侧丘脑梗死比较罕见,易被误诊,望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脑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24例为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12例为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8例为丘脑结节动脉梗死,4例为脉络膜后动脉梗死。48例患者中仅13例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未见异常,同侧大脑后动脉异常13例,共26条基底动脉近端的后循环血管出现明显狭窄。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以偏身麻木表现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以意识水平下降和眼球运动异常为主,丘脑结节动脉梗死以语言功和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脉络膜后动脉梗死以视野改变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和丘脑结节动脉梗死患者简易智力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引起不同的症候群,脑血管造影是对丘脑梗死患者血管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隐源性卒中的重要原因[1].丘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但双侧丘脑梗死相对少见,丘脑的供血存在多种变异,Percheron 动脉是 1973 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ercheron首次提出并命名,指双侧丘脑穿通动脉起源于同一侧大...  相似文献   

14.
Merlin在大鼠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正常成年大鼠脑中NF2基因表达产物Merlin的分布进行了观察。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法。结果:(1)Merlin阳性反应较强的脑区和核团有大脑皮质,杏仁核,丘脑前核群,丘脑内侧核群,丘脑板内核群,丘脑中线核群,脑干前庭内侧核以及小脑皮质颗粒层等。(2)中等阳性免疫反应的结构有海马结构,隔外侧核,隔内侧核,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室旁核,蜗神经背侧核,蜗神经腹侧核,前庭内侧核等。(3)阳性免疫反应较弱的脑区和核团有尾壳核,屏状核,苍白球,下丘脑外侧前核,下丘脑背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巨细胞网状核等。结论:Merlin在大鼠脑中有广泛的表达,但在不同的脑区和核团其表达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双侧丘脑梗死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双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对双侧丘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以突发意识障碍急性起病,既往有房颤和糖尿病病史。头颅CT证实双侧丘脑新发脑梗死。经抗凝、降糖、促醒等对症处理后,其意识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突发意识障碍的具有多种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应注意与双侧丘脑梗死鉴别,以便尽早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正常成年大鼠脑中NF2基因表达产物Merlin的分布进行了观察.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法.结果:①Merlin阳性免疫反应较强的脑区和核团有大脑皮质、杏仁核、丘脑前核群、丘脑内侧核群、丘脑板内核群、丘脑中线核群、脑干前庭内侧核以及小脑皮质颗粒层等.②中等阳性免疫反应的结构有海马结构、隔外侧核、隔内侧核、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室旁核、蜗神经背侧核、蜗神经腹侧核、前庭内侧核等.③阳性免疫反应较弱的脑区和核团有尾壳核、屏状核、苍白球、下丘脑外侧前核、下丘脑背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巨细胞网状核等.结论:Merlin在大鼠脑中有广泛的表达,但在不同的脑区和核团其表达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丘脑梗死病灶动脉血供与病因分型、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16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对病灶供血、TOAST分型、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恢复(mRS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中单纯丘脑梗死占79.3%,联合丘脑梗死占20.7%。根据TOAST分型,大动脉硬化型占12.1%,心源型占15.5%,小动脉闭塞型占60.3%,其他占12.1%。单纯丘脑梗死中,下外侧动脉供血区占75.0%,结节丘脑动脉供血区占10.9%,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区占11.9%,旁中央动脉供血区占2.2%;临床表现依次为:感觉缺失、偏瘫、丘脑痛和共济失调;意识水平改变、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视野缺损、感觉障碍;意识下降、眼球运动异常和精神行为异常。下外侧动脉、结节丘脑动脉和脉络膜后动脉供血区起病后90dmR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旁中央动脉供血区mRS评分增加。结论丘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小动脉闭塞,其中以下外侧动脉供血区最为常见,其临床主要症状为感觉缺失、偏瘫。旁中央动脉供血区丘脑梗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单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附5例临床报告陈晓希耿同超王国相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表现为丘脑性痴呆。眼球垂直凝视麻痹和意识障碍三特点。本综合征多由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或单侧中线旁丘脑梗塞所致。现将我们观察到的5例报告如下。例1,男,67岁,右利。七天前晨...  相似文献   

19.
<正>丘脑的供应血管存在多种变异,Percheron动脉为十分少见的一种变异形式,因该动脉闭塞导致双侧丘脑对称性梗死而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双侧丘脑梗死多导致患者出现丘脑三联征(急性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垂直凝视麻痹),而早期以TIA形式起病的病例罕有报道。现报道1例以TIA形式起病的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双侧丘脑血管解剖及梗死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  相似文献   

20.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表现为暂时性昏迷,继而出现高度嗜睡状态,Korsakoff 遗忘综合征,语言障碍、皮质下痴呆、丘脑忽略和垂直性注视麻痹,病变位于中脑——丘脑结合处;并对本综合征的神经解剖与神经心理学机制进行扼要的介绍。CT 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