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x线胸片或肺部CT示无明显病变者。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因慢性咳嗽就诊的患者占同期门诊总量的20%左右。慢性咳嗽可单独存在,也可是其他病的一个合并症状,其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故西医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胡学军老师对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多有独到之处。他治疗慢性咳嗽,常采用双向调节法,效果不错,笔者有幸随师坐诊,耳濡目染,现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王邦才主任中医师,系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宁波市名中医.业医三十载,熟读经典,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善用古方,屡起沉疴,擅长脾胃病、慢性肝病的治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慢性泄泻经验解诸同道. 老师认为泄泻之疾,急起者易疗,慢性者难治.历代医家论治慢性腹泻各有特色,李中梓有治泻九法之论;叶天士有通补阳明之法.或以脏腑论治,或从病因入手,随机而用,一般可获效验.但也有许多病人,清之乏效,温之不应,健脾无功,补肾鲜验.老师指出这类病人往往病延日久,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病机繁杂,脏腑同病,治疗当以复方图治,反激逆从,双向调节.或温清并用,或补泻兼施,或气血同调,或脏腑同治,理偏求和,可起相反相成之效.  相似文献   

4.
5.
中医认为,肺癌的总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有瘀毒、痰毒、热毒,虚有气虚与阴虚。其中气虚、阴虚是常见病因病机,且贯穿肺癌疾病发展各个阶段。肺癌早期的病人见肺阴不足证,中期发展为气阴两虚;晚期的病人多出现阴虚火旺之症,总体表现为脏腑阴阳失调、气阴不足。故肺癌病人的治疗上,必须始终以益气养阴法为主。益气养阴药物可以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于肺癌细胞,抗肿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论双向调节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苓桂术甘汤双向调节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春 《河南中医》1997,17(3):141-142
苓桂术甘汤双向调节临床应用王世春江西省会昌县中医院(342600)主题词苓桂术甘汤/治疗应用心律失常,窦性/中医药疗法白细胞增多症/中医药疗法腹泻/中医药疗法1健脾温阳治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1.1窦性心动过缓案许某,男,26岁,心悸、头晕、倦怠乏力半年...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是清代驰誉杏林的医学大家 ,《清史稿》云 :“大江南北言医 ,辄以桂为宗”。玩味叶氏医案 ,朴实而不纤巧 ,渊雅而又精醇 ,曲体病情 ,洞若观火 ,其于治法每宗《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之旨 ,常相对立论 ,双向调节 ,纠偏以求和 ,辄起相反相成的作用。今引《临证指南医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76)言语及案例 ,对叶氏双向调节治法作一探析。1 刚柔相济柔能克刚 ,刚能济柔 ,刚柔相济作为药物的配伍原则 ,严用和早有阐发 ,他在《济生方·补益门》中云 :“间有药用群队 ,必使刚柔相济 ,佐使合宜 ,可以取效。”叶氏…  相似文献   

9.
中药双向调节理论的起源和意义 对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理论的提出和研究,是笔者长期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笔者自1989年和1993年曾两次在天津医学院学报中专题论述”‘’。溯本求源,中药双向调节是中国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临床、科研、药理研究结合的产物。古代中药理论中四气三昧、升降浮沉、归经是双向调节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临床、科研、药理实验研究亦是双向调节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密不可分,组成一个有机的中药双向调节理论。这个理论是千百年古今医药家智慧的结晶,是中药理论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双向调节涉及整个中药学领域,作为认识中药之奥妙以及内涵规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双向调节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主要从药物配伍关系、“发汗”以治“汗出”双向调节之理、用药剂量、服用方法、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讨论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风药、虫类药组方开通玄府对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双向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减祛风通窍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自体尾动脉血注入尾壳核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于术后6 h、3 d、7 d采集标本检测出血侧与未出血侧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出血侧伊文思蓝含量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在6 h、3 d时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在3个时点均降低,未出血侧伊文思蓝含量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在3 d时升高,在7 d时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在6 h、3 d时升高,在7 d时降低。结论:开通玄府法对脑出血后血脑屏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降低病理性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未出血侧血脑屏障通透性,但此双向调节作用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霆 《江西中医药》2007,38(3):52-53
长期以来,对肿瘤治疗的疗效判定都是以瘤体是否缩小或消失为标准的.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肺癌的治疗,尤其在中晚期,这一原则并不非常适用,甚至有害.而中医在改善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扶正为主的中医治疗原则,不但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肺癌治疗,甚至也被现代医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  相似文献   

13.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静  吴海良 《陕西中医》2005,26(4):344-345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主要大法,由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肺癌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的证侯,因此益气养阴法也就成为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法,现就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华远铎 《光明中医》2009,24(10):1922-1923
肺癌属中医学"肺积"、"息贲"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是全身为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医门补要>指出:"表邪遏伏于肺,失于宣散,并嗜烟酒,火毒上熏,久郁热炽,烁腐肺叶,则出秽气,如臭蛋逼人,虽迁延,终不治."肺脏癌瘤为患,最易阻滞气血,导致瘀血内生.兼素多瘀滞之体,病后瘀证渐加重.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 1995年以来,采用双向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采用双向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2组对照。随机选患者56名,按其年龄和性别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7~14 岁3例,15~20岁4例,21~35岁7例,36~44岁9例,45岁以上5例。初次发病25例,复发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7~14岁3例,15~20岁4例,21~35岁7例,36~44岁9例,45岁以上5例。初发25例,复发3例。共同特点:发病时间均在7d以内来诊。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中药炮制的双向作用》一文基础上(见本刊1982年11期),以中药制剂的角度,对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且认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取决于中药的本身性质与人体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曾辉 《吉林中医药》2005,25(10):3-5
双向调节是中医学调节规律中独特而又常见的一种规律.中医临床的双向调节理论主要有:方药的双向效应;灸法的双向调节作用;方剂配伍的"侧重性双向调节";辨证论治中病证矛盾对立面的综合调节.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 近几年来,有关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这对于进一步揭示中药的性质,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大有裨益。中医学关于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理论,是对中药性能的高度概括,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各种中药均有自己不同的特性和作用,陈士铎谓之“偏性”,“……药物未有不偏胜者也,人之阴阳气血,亦因偏胜而始病。用偏胜药以治偏胜之病,则阴阳气血两得其平,而病乃愈。然则奇方妙在药之偏胜,不偏胜则不能去病矣。”可见,中医最初用单味药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主张以偏纠偏,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自和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等基本用药规律。现代药理证实,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