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帕金森氏病患者十二井穴、十二原穴、奇经八脉交会穴的皮肤电阻抗值,探究帕金森氏病患者经络及病机特点。方法:使用贝士德经络监测系统K-100,收集36例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双侧井穴、原穴、八脉交会穴(共64个)的电导法经络测量数据,并进行双侧穴位间及同经穴位间的比较。结果:少商、厉兑及中冲穴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太阴、阳明、太阳经井穴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少阴、右侧厥阴经井穴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少阴、太阳、厥阴经原穴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孙(冲脉)左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后溪与左侧八脉交会穴比较,右侧后溪与右侧八脉交会穴比较,其中左侧后溪穴与列缺、外关、足临泣、申脉及公孙,右侧后溪穴与其他八脉交会穴比较,校正α’=0.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结论:电导法测量帕金森氏病体现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反映起病之初手太阴、厥阴、足阳明及手太阳经气所出者有病变,原穴体现帕金森氏病患者少阴肾经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而太阳经病变以运动症状为主,而帕金森病患者阳明经、冲脉出现病变,其润宗筋、束骨而利关节的功能不能发挥,其督脉病变不仅表现为督脉体表循行区的病变,并有体内循行区域,如音调改变、流涎、吞咽困难等咽喉部症状。  相似文献   

2.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通过《医学小经》以歌诀形式流传。《针方六集》提出了“列缺本络手阳明,心主犹乎心,又肝肾之邪同一治,皆不及之及也”,将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全部囊括其中;首次以伤寒六经“表、里、半表半里”理论解释“八脉”交会穴的治疗原理,提出了后溪穴与申脉穴主治在表之疼痛性疾病,内关穴与公孙穴主治在里之胃肠、心胸疾病,临泣穴与外关穴主治在半表半里之肝胆、三焦疾病。系统整理了八脉交会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照海穴、申脉穴、列缺穴的定位),强调“解结”与四穴同取,同时需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进行补泻,以症状好转为一次治疗结束的标志等。文章最后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并对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观点,以期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提供少许启发,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艳  倪光夏 《河南中医》2012,32(2):222-223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气血经气相通的8个穴位,分别为: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收于元·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中首次提出八脉交会穴的名称,并提出“主应配穴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两种按时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为正经和奇经八脉相通穴,针一穴可治疗两经以上疾病,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应用八脉交会穴治疗急痛证临床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互沟通、联络、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照海、列缺。该八脉多位于腕、踝上下,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窦汉卿《针经指南流注八脉序》中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又说:“周身三百六十六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指出了八穴的精义所在。笔者在随师临床中应用八穴治疗急痛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举要介绍如下: 一、对穴配用,合而攻之八脉交会穴通常是上下配合,分成四对  相似文献   

5.
八脉交会穴是指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即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后溪、申脉、列缺和照海。软组织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为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所致。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仅针灸治疗及选穴就多种多样,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反复,影响生活质量。针灸常规选穴治疗一般疗程长,且碍于受伤部位,患者不易接受针刺等。近年来,诸多医家采用八脉交会穴治疗筋伤,取得满意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阳虚质、阴虚质人群手面部区域及腧穴的红外热图特征,为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进行中医体质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使用麦迪塞姆临床体温红外热像仪对134例受试者手面部区域、腧穴进行体表温度检测,建立体表温度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和质者额部和鼻鄂部体表温度与阳虚质、阴虚质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阳虚质者鼻鄂部体表温度与阴虚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手和右手手心部位、手背部腧穴体表温度均为阴虚质者明显高于阳虚质、平和质者(P均0.05),阳虚质与平和质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虚质转化分与鼻鄂部温度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转化分与额部、颏部温度呈正相关(P均0.05)。左手和右手手心部,阴虚质转化分与劳宫穴、拇指端、示指端、中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温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阳虚质转化分与右手拇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呈负相关(P均0.05)。左手和右手手背部,阴虚质转化分与外劳宫穴、少商穴、商阳穴、关冲穴、少冲穴、少泽穴温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阳虚质、阴虚质人群红外热像图各有其特点,右手拇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可考虑作为辨识阳虚质、阴虚质的检测部位。  相似文献   

7.
倪珏民  范翠娟  骆乐 《新中医》2018,50(6):87-89
目的:观察脑血管受损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不同体质脑血管受损人群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脑血管受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王琦教授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标准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人群的中医体质,比较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左侧与右侧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结果:脑血管功能受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所占比例排序: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特禀质平和质。男性痰湿质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脑血管受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痰湿质,瘀血质次之。痰湿质患者左侧Q~(mean)、V~(mean)、Zcv、RV、DR优于右侧(P0.05),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气虚质患者左侧Qmean、Zc v、RV、DR优于右侧(P0.05),阳虚质患者左侧Qmean、RV、DR优于右侧(P0.05)。结论:脑血管功能受损人群以偏颇质为主,痰湿、瘀血是易感因素,男性患者痰湿质较女性更为多见,易感体质患者右侧脑血管弹性较差、血液黏稠度较大、血流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正>灵龟八法是明代徐凤将八脉交会穴结合天干、地支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时间特性的针灸疗法。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照海、列缺、申脉、后溪、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为两对阳脉穴和两对阴脉穴,可通过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蓄积和渗灌、协调阴阳,使经络通畅、气血充盈、机体阴阳平衡[1]。现代研究发现灵龟八法可对机体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笔者对近20年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氧化应激、免疫炎症、端粒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对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CNKI、维普、万方等国内数据库检索中医体质学、体质分类、辨体防病等相关文献,筛选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特点和辨体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体质特点趋于灵活和复杂。成年人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居多,兼夹体质也广泛存在。同时,男性湿热质、痰湿质多于女性,女性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多于男性。老年人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多。成人与老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初步建立,儿童的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以期为中医体质治未病方法的探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贺生才  刘伟  梁绮婷  杨良俊  潘华山 《新中医》2021,53(10):219-224
目的:探讨男、女大学生中医体质分类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调查分析随机抽取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级420名男生、654名女生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同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形态[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身体机能(肺活量)和身体素质(立定跳远、长跑、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短跑)进行体质测试,分析男、女本科生中医体质类型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男大学生比较,女大学生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占比较高(P0.05,P0.01);平和质占比较低(P0.01)。女大学生身高、体质量、肺活量、短跑、长跑、立定跳远、体质测试总分均低于男大学生(P0.05,P0.01),而BMI、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P0.01)。男大学生气虚质与身高、阳虚质与立定跳远呈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体质量、痰湿质与BMI、气郁质与坐位体前屈、阳虚质与坐位体前屈呈负相关(P0.05)。女大学生平和质与立定跳远,气虚质与身高、肺活量、短跑,痰湿质与体质量、BMI呈正相关(P0.05,P0.01);气虚质与体质量、立定跳远、长跑,血瘀质、阳虚质与立定跳远呈负相关(P0.05,P0.01)。与女大学生比较,平和质男生肺活量偏高、立定跳远偏远、BMI偏大(P0.05,P0.01);不同性别大学生平和质评分越高,体测评分越好;8种偏颇体质评分越高,体测评分越差。结论:2018级本科生中偏颇体质占比较高,中医体质类型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有较高的相关性,建议根据性别不同,辨体施养,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69例失眠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失眠人群进行检测,研究其各条经络电能量值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中医分型诊断及随后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门诊符合《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判定其体质类型。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不同体质人群人体十二经络原穴部位进行测量。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获得的体能、代谢、心肾、筋骨状态的均值在不同体质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阴虚质者的体能状态最高,阳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代谢状态最高,阴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心肾状态最高,气虚质者最低;阴虚质者筋骨状态最高,血瘀质者最低。结论:失眠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不同证型与中医经络检测仪中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心肾状态、筋骨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东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银屑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183例广东地区寻常银屑病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结果:平和质46例(25.15%),气虚质34例(18.58%),阳虚质27例(14.75%),湿热质20例(10.93%),阴虚质16例(8.74%),气郁质13例(7.10%),痰湿质13例(7.10%),瘀血质9例(4.92%),特禀质5例(2.73%);各体质类型与辨证分型分布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了广东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主;其辨证分型与体质类型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4年1月,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广东、安徽两家医院1 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构成比和对应分析法分析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阳虚质与喜热关联性较强;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与喜甘甜关联性较强;阴虚质、特禀质与喜清淡关联性较强;湿热质与喜咸、喜酸关联性较强;痰湿质与喜咸、喜炙烤关联性较强;平和质、气郁质与喜辛辣关联性较强,平和质还和喜油腻关联性较强。[结论]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不同饮食习惯的中医体质特点对人群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护。同时,对平和质人群的健康管理不应忽视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孕症中医体质分布以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对象分为不孕症组200例和正常组212例,调查人员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对2组进行体质测评。结果:不孕症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构成比分别为29.5%、20.0%和21.0%。不孕症组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所占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肾虚证与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证与瘀血质、阳虚质,肝郁证与痰湿质、湿热质,痰湿证与痰湿质相关程度较高;而气虚质与4种证候均相关。体质因素对不孕症证候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的,而气虚质与痰湿证、肝郁证、血瘀证、肾虚证的形成均显著相关。瘀血质仅与血瘀证密切相关,只易产生血瘀证候。结论:不孕症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均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辨体-辨病-辨证"论治COPD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416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患者体质进行判定,采集患者四诊资料以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中医体质与COPD证型、COPD分级、体质量指数、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 COPD证型以肺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郁肺证为主;气虚质、阳虚质与肺肾气虚证相关,气虚质、痰湿质与痰浊阻肺证相关,湿热质与痰热郁肺证相关,阳虚质与阳虚水泛证相关;不同病情、体质量指数、年龄患者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COPD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证型以肺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郁肺证为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同时受病情、体质量指数、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体质性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201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眼科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125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12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平和质8例(6.4%),阳虚质13例(10.4%),气郁质29例(23.2%),阴虚质25例(20%),气虚质7例(5.6%),湿热质14例(11.2%),痰湿质15例(12%),血瘀质10例(8%),特禀质4例(3.2%)。以气郁质、阴虚质为主。活动期患者为61例,其中气郁质21例(34.4%),痰湿质9例(14.8%),非活动期患者为64例,其中阴虚质17例(26.6%),气郁质8例(12.5%),湿热质8例(12.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体质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居多;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以气郁质、痰湿质居多,具有倾向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经络的经络能量值,探讨糖尿病患者体质与经络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糖尿病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09例,统计比较不同体质患者的经络检测值的差别。结果:109例患者中,阴虚质46例(42.20%),平和质33例(30.28%),气虚质12例(11.01%),阳虚质10例(9.17%),痰湿质5例(4.59%),湿热质2例(1.83%),血瘀质1例(0.92%)。阴虚质患者左侧三焦经经络检测值明显高于平和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胆经经络检测值明显低于平和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质患者右侧心经经络检测值明显高于平和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胆经经络检测值明显低于平和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质和气虚质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阴虚质患者胆经和三焦经与平和质患者经络值水平差异较大,气虚质者心经和胆经与平和质者经络值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亓琦  王瑞雯 《光明中医》2023,(18):3487-3489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特点,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济南市市中区1849例65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程和体重指数(BMI)分析其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其中痰湿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气虚质、阳虚质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75岁以上血瘀质患者显著高于65~74岁患者(P<0.05),病程10年以上患者中阳虚质显著高于病程10年以下者(P<0.05),痰湿质超重肥胖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者(P<0.05),而阴虚质体质量正常者显著高于超重肥胖患者(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为主,与年龄、性别、病程和体质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及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以某大学在校女大学生20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中医体质量及相关资料进行评分.结果:痛经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痛经组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瘀血质体质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偏颇体质原发性痛经发病率高于平和体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瘀血质等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痛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潮汕地区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体质判定标准划分体质类型,观察不同体质的一般情况、肾功能、血脂及血糖相关指标,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试验的八种体质类型年龄、性别及身高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平和质相比,湿热质的体质量指数(BMI)均数最高,阴虚质的BMI均数水平最低(P0.05);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及气郁质的总胆固醇(TC)低于平和质组,湿热质及痰湿质的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平和质(P0.05);各体质类型的空腹血糖(FB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类型体质的餐后2 h血糖(2 hBG)水平均高于平和质,痰湿质及湿热质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的FINS水平均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痰湿质及湿热质的餐后2 h胰岛素(2 hINS)水平均高于平和质,其余体质类型的2 hINS水平均低于平和质(P0.05);阴虚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痰湿质及湿热质ISI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痰湿质及湿热质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均高于平和质,阴虚质HOMA-IR水平及HOMA-β水平均低于平和质(P0.05)。结论:潮汕地区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实证体质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