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带下证为妇科多发病,在农村尤为常见。患者白带增多,有异味,伴阴部瘙痒,但患者多羞于启齿,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多年来应用木槿花煎服,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取木槿花干5钱加水500ml,浸泡半小时后先用武火后改文火,煎至约200ml,取汁温服,每天1次。并嘱患者节制房事,勤换内裤,连用5~7天。  相似文献   

2.
白浊是以男性尿道口有白色滑腻之物排出为特征的一种疾患 ,病名始出于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而关于本病的最早记载则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谓 :“弗治 ,脾传之肾 ,病名曰疝瘕 ,少腹冤热而痛 ,出白……”白浊不同于尿浊和精浊 ,三者虽皆出于前阴 ,但尿浊实为肾、膀胱病变引起的尿色的变化 ,精浊是尿中带精之义 ,二者均是排尿时方能发现的症状 ,这与白浊不同。白浊是不因排尿动作的有无 ,尿道口流出分泌物的疾病 ,多见于急慢性前列腺炎。以往对白浊的认识多认为由外感湿邪积郁生热 ,或饮食劳倦伤脾或禀赋不足 ,劳损…  相似文献   

3.
从带下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等方面,论述“带下俱是湿证”的观点欠妥;带下有湿,或带下多湿,方为正确。  相似文献   

4.
穿山甲治疗顽固性带下证有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明 《中医杂志》2002,43(2):93-93
穿山甲治疗顽固性带下证,为临证偶得。余曾治一肠痈初发患者,并婚后3载不孕,患带下。用补脾益肾,固涩止滞法,迭治不愈。以仙方活命饮,倍用穿山甲煎服。1周后肠痈消散,腹痛消失,带下止,随即受孕。疑为穿山甲起效,后遇顽固性带下证,投以上方,屡有效验。近年来,已用仙方活命饮为基本方,倍用穿山甲,治  相似文献   

5.
陈海林 《陕西中医》2002,23(5):466-467
带下证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 ,湿毒及房劳诸种 ,但均而言之 ,不外“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 ,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常 ,遂为带下 ,是属内湿 ;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 ,或久坐湿地或洗浴不洁 ,风冷湿毒入胞宫 ,伤及任带发为带下 ,是属外湿。但不论内湿、外湿郁久均能转化。如素体阳虚则从阴化寒而成寒湿带下。又如素体阳盛或某脏之阳气偏亢 (肝郁、肝火 ) ,则从阳化热而成为湿热带下。但不论何因均须伤及任带 ,导致任带虚损 ,固摄无权 ,湿浊下注胞宫始能发为带下。由此可见 ,“无湿不成带 ,无虚不生湿…  相似文献   

6.
丁宽亮  孙凤民 《光明中医》2009,24(7):1368-1369
探讨带下证之成因,明确以虚湿为病本,深究其无虚不生湿,无湿不成带之病机,以虚为本,以湿为标,标本相合带下成矣之理论.通过临证病案举隅及分型论治、随证加减来说明治病必求以本之关键所在.从而指导带下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带下证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湿毒及房劳诸种,但均而言之,不外"虚"、"湿"二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以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妇女带下证30例,获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未婚12例,已婚28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18岁;以25~15岁为多(占23例)。病程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法:基本方白术、当归10~15g,薏苡仁30g,车前子、芡实各20~40g。加减法:带下清稀量多无腥臭,面 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脉虚者酌加人参、黄芪、升麻、茯苓。带下色黄量多,有腥臭味,伴小便短赤,兼见心烦,性情急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上方去白术易苍术,酌加黄柏、知母、樗白皮、杭芍、苦参、丹皮、焦山栀等。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阴痒甚,重则昼夜不寐,心烦不  相似文献   

10.
带下证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湿毒以及房劳种种,但均而言之不外“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司遂为带下,是属内湿;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或久坐湿地或洗浴不洁,风冷湿毒入侵胞宫,伤及任带发为带下;素体阴虚或某脏阳  相似文献   

11.
带下     
<正> 1、处方:益母草15克,炒地榆、香附各46克,芡实、桃仁各31克,白瓦15克。用法:共碾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 次,每次9克,饭后服。疗效:连续服药10天后,白带由黄稠变清淡,量由多变少,下腹痛及腰背痠疼亦减轻。  相似文献   

12.
正常女性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味的分泌物,以润滑阴道,常在月经期、排卵期或妊娠期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分泌物过多,或其颜色、质地、气味异常,并引起其他一些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乏力、或阴部瘙痒,  相似文献   

13.
带下验方     
笔者用家传验方“白墨汤”治疗妇女带下病,疗效尚佳,颇受患者欢迎,介绍于下: 方药组成炒白术9克,白鸡冠花15克,墨鱼骨12克(打碎)。随证加减:带白腥冷加炒荆芥、干姜;带色黄绿腥臭加蒲公英、川黄柏、紫花地丁;带下清稀加金樱子、焦杜仲;带下夹赤、口苦加山栀子、苦参、红鸡冠花。  相似文献   

14.
患者史××,女,8岁,于1982年1月5日来诊。其母代诉:患儿幼小瘦弱,不欲饮食,1至6岁在幼儿园经常坐地玩耍,两岁时发现阴道流白浊分泌物,量多有臭味,至8岁时症状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5.
带下验案     
例一:蔡××,女,36岁,职工。18岁结婚,共生2男2女,人流两次。平素白带较多,纳少,消瘦,头晕、脑感空虚,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诊前一个月,劳累过度,诸症加重,白带大增,清稀如水,量多如注,无臭味,无秽气,舌质淡胖、苔白微腻,脉沉细。诊为带下病。此乃下元亏虚,肾  相似文献   

16.
笔者应用茵陈蒿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肾虚湿热带下证1例,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王某,女,28岁,未婚。2013年8月10日就诊。患者自述半年前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阴部瘙痒,月经周期提前,色红,量正常,伴小腹疼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身困肢倦,多汗,口干,失眠多梦,手足冰冷,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辨证为肾虚湿热证,治以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17.
带下治验     
病例一:卢××,女,42岁,农民。1973年8月10日初诊。主诉:长期阴部流出粘液及血液,起病年余,近又下腹胀满不舒,不思食,体重日减,精神疲乏,足跗浮肿。经妇科检查诊断为子宫颈糜烂,粘膜红肿,服西药等治疗月余,无效。转中医治疗,有谓其湿热,拟祛湿剂加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之类;有按气血两亏治,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八珍汤等方,均未见20  相似文献   

18.
带下的食疗     
许磊 《家庭中医药》2003,10(12):52-53
就饮食原则而言,带下病人不宜食用生冷水果及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肾;不宜食用辛辣动火类食物,以免助生内热。脾虚湿困症病人应益气健脾,除湿止带,宜清淡补益,以利补脾益气,不宜甜品,以免助湿困脾。肾阳虚弱症病人应温补肾阳,固涩止带,宜温补之品,以利补肾助阳,  相似文献   

19.
带下治验     
湿邪是带下的主要病因。带下病主要是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是指外感之湿邪(包括湿  相似文献   

20.
带下验案     
吴玉英,48岁,孕育六胎。带下量多,淋漓不断,色黄无臭味,饮食起居如常,已延八年之久。近年来,自感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纳谷减少,而色晄白,下肢微肿。诊之脉缓弱,舌质淡。乃脾阳不振,带脉失约之候,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用完带汤加味:白术、山药、党参、苍术、白芍、柴胡、黑芥穗、车前子、甘草、陈皮、茯苓、芡实、乌贼,连服十剂,症状明显好转,纳谷香,大便正常,肢温肿消,尤其白带几近于无。改服补中益气丸,一月后体力恢复,已能参加集体劳动。曹双妹,38岁。其夫代述,白带朝夕不止,裩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