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志春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235-236
目的:观察银翘石斛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银翘石斛散,是在古方银翘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法:50例因外感发热的患儿均采用中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药治疗。方剂由银花、连翘、野菊花、牛蒡子、蒲公英、大青叶、淡竹叶、白茅根、桔梗、枇杷叶、石斛、赤芍、薏苡仁等药物组成。治疗结果:显效39例、有效7例、无效4例。结论:银翘石斛散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银翘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翘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拟方银翘退热汤治疗,对照组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开始降温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银翘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清气透热、表里双解之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小儿外感发热辨证为风热犯表型(风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解毒退热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3天的观察治疗并记录临床反应和不良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天后的退热效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我院的80例外感发热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3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经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常规西药治疗更能够显著提高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7.
发热是儿童外感的主要症状,近年我们自拟银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较佳。兹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近3年小儿发热门诊病例260例,其中男134例,女126例;年龄8个月至6岁;至就诊时发热期最短12h,最长者4d;热度在38℃~39℃者204例,39℃以上者56例(肛温);血WBC < 10×109/L者156例、(10~12)×109/L者24例,N0.50~0.70者144例、0.70~0.85者36例;发病季节:1~3月86例,4~6月80例,7~9月47例,10~12月47例。应用各种抗生素及清开灵、双黄连、穿琥宁或合并激素或解热类药物治疗者203例,初诊即以本方治疗者57例。2 证… 相似文献
8.
9.
我科于2003年1-12月应用昆明华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解表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退热膜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 ,采用现代制剂新技术 ,将传统的外用中药研制成涂膜剂 ,结合经络穴疗法治疗外感发热。自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应用小儿退热膜治疗外感发热症 12 3例 ,并与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于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外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期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主要的病原体是某些病毒和细菌.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大多为散发性,偶尔亦见流行.婴幼儿患本病时症状大多较重,而年长儿则多较轻,以发热恶寒、咳嗽、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从临床表现很难分清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加之病原诊断学尚未普及,本病西医以休息、多喝水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趋严重,由此产生诸多毒副作用.为探讨一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法,自拟方剂小儿退热散敷神阙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小儿外感发热属中医学"感冒"范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出现邪热内陷心包或引动肝风等危象.因此治疗和护理小儿外感发热时.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防止疾病传变的关键.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上亦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推拿疗法,本推拿疗法是在传统推拿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儿科临床特点不断总结完善而来,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患儿易接受、疗效确切的特点,经临床验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西药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中药水煎取汁后保留灌肠,可以达到与口服中药汤剂相当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剂型为汤剂。疗程1~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热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灌肠组与西药组。灌肠组以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为主,西药组予抗生素。结果 灌肠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比较2组疗效及主次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脘腹胀痛、发热、恶风寒、面色潮红、咳嗽、出汗及咽部红肿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且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各症状积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采用辛温辛凉并用和表里双解治法,自拟疏风清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40例,收到一定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140例均为门诊病儿,男8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