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及<勿药玄诠>等医学著作的全面研究,从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汪昂的医学学术思想,即主张要全面掌握医学的理法方药,不可有所偏重;强调人体的平衡协调,治病重在补偏救弊;重视探讨病因病机,做到治病求本;提倡未病先防,注意强身健体.汪昂的医学学术思想与主张,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代华  李怀芝 《中医药学刊》2005,23(7):1169-1172
通过对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及《勿药玄诠》等医学著作的全面研究,从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汪昂的医学学术思想,即主张要全面掌握医学的理法方药,不可有所偏重:强调人体的平衡协调,治病重在补偏救弊;重视探讨病因病机,做到治病求本;提倡未病先防,注意强身健体。汪昂的医学学术思想与主张,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论汪昂对方药功效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郭平 《中医研究》2004,17(2):58-60
汪昂,字切庵(1615~1699),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中医药学家.虽自谦"余非岐黄家"(<本草备要>自序),然其所撰述的十余种文献,无不取精用弘,论理肯切,征引赅博,识见独到,且词雅义明,繁简得宜,故海内盛传,影响深远.汪氏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历代评述较多,然均未涉及其对功效理论的影响.兹不揣浅陋,仅就其<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管窥汪氏对中医方药功效理论的贡献,以昭前贤之功而彰学术渊流.  相似文献   

4.
仲景方药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中医“经典”,其方剂被称为“经方”,作者仲景因此被誉为“医方之祖”。本文试就其制方用药的思路作一探讨。1大胆创新,奠中医方剂学之基础 查《内经》载方仅十三首,其中半夏汤在配伍、煎法和服法上已有一定的要求,针对疾病有缓急、远近、深浅的不同,而制奇、偶、大、小、轻、重不等之方剂进行治疗。居延汉简中有不少关于医药方剂的记载,真实地反映了汉代方剂学发展的水平[1]。仲景就是在那样的时代,“勤求古训,博览众方”,把中医药方剂学的基础奠定起来的。他在总结前人运用本草汤液治疗疾病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方药中,四川省重庆市人,1921年生。1940年高中毕业后从师于著名中医陈逊斋先生。1944年在重庆开业行医。1951年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1952年以中医学西医身份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科学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许鑫梅教授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方法:随机选取许鑫梅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门诊脾胃病处方,建立方药数据库,药物的使用次数、功效分类、性、味等采用频数分析,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收集128张许鑫梅教授治疗脾胃病处方,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居前2位,平性和甘味药物最多。太子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法半夏、紫苏梗、浙贝母、瓦楞子、郁金是许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主要药物。结论:许教授认为,脾虚湿蕴气滞是岭南脾胃病的根本病机,以甘平健脾为岭南脾胃病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清代医家陆懋修的生平及学术贡献,其学术贡献包括:对《黄帝内经》疫疠防治,老年病治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及运气学说的发展.研究《伤寒论》为张仲景补传,并为伤寒正名,将温病归属于伤寒.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和经络、气血不和与腰痛紧密相关,多以辨证分型治疗.腰痛是一种多发、常见的临床症状[1].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脊柱结核、妇科疾病(子宫盆腔瘀血、盆腔炎等)、泌尿系疾病(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都可引起腰痛[2].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强调了"真阴不足"在腰痛症中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景岳全书》不寐学术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指出张景岳以心神不安为不寐之病机,提出了以虚实分论不寐,虚则益营补气,实则去其邪实,虚生内邪者,仍以补养为先;用药以"补阵"和"和阵"为主,以补益气血、调和中焦脾胃方药多见,药物归经也以入脾胃经、心经和肾经为主;临证以益营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0.
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有著作《针灸大成》流传于世。《针灸大成》乃明以前中医针灸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甚深。该书收录诸多著名针灸著作之内容,同时还有杨继洲针刺手法、医案、考卷等,形成了具有杨继洲学术思想特色的"杨继洲针灸"。杨继洲学术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家族医学背景以及其学医经历和行医实践影响,同时还受易学、儒家思想及道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娜 《光明中医》2006,21(5):5-6
张锡纯为中国近代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医学,刻苦精研,注重实践,被时人称为"名医四大家",张氏精心研究医学,四十年如一日,著作颇多,但存稿多遗失,目前仅存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后人运用书中的方剂只要辨证准确,做到有的放矢,每获良效,其所制之方具有药味少而精,药量重而纯,针对性强,立意明确,疗效确切,易于掌握等优点.其对临床常用药物有独到之处,据张氏自述云:"凡所载者皆自抒心得,于寻常讲解之外,另有发明".可见张氏对药物研究功深,有其独出心裁之处.在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药物"一节,载药79味(因同类功能如附子、乌头、天雄合为一条,实际载药88味).本文就其用药特点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杜宇琼  车念聪  孙凤霞  张秋云 《北京中医》2013,(10):736-737,743
钱英教授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肝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各种急慢性肝病黄疸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钱老在临床实践中不仅传承了老中医关幼波治疗黄疸的学术思想,而且擅于挖掘古今文献的有效经验加以发扬并用于临床;在治疗中关注现代医学进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病”及相应的“证”采用灵活的治疗方法;并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黄疸病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1从营卫角度讨论发病机理 人体的阴阳,合而为一,分而为三。从整体状态考察,生理情况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就三部而言,表部由营卫主导,营主营养,以奉生身,卫主防卫,以抗虚邪贼风。里部由水谷津液主导,也就是运化水谷,升清别浊;半表半里由气血主导,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也就是通过气机升降出入,血液的环周不休来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核心方药及配伍规律。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AP的方剂,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核心中药及常用配伍。结果:治疗AP口服方常用中药为大黄、柴胡、黄芩、芒硝、厚朴、枳实、白芍、木香、延胡索、赤芍等;常用药对为大黄-柴胡,大黄-黄芩等。灌肠方常用中药为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柴胡、黄芩、赤芍、延胡索、白芍、桃仁等,常用药对为大黄-芒硝,大黄-厚朴等。结论:治疗AP的核心组方为柴芩承气汤加减,常配伍白芍、赤芍、延胡索、木香、桃仁等,为临床治疗AP选方用药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泻火泻心"看五行学说对中医方药配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成 《新中医》2003,35(6):6-7
五行学说指导方剂配伍,谨守脏腑病机与五味理论,以阴阳邪正概念为基础、维护生克承制为目的,从“泻火泻心”探讨五行学说指导方药配伍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古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古代文献中主要治疗痿证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系统、SPSS Modeler 14.1软件从单味药频次统计、归经统计、关联规则、聚类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角度对搜集到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17首,包含药物264种,其中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牛膝(81次)。药物归经以脾、肾经为主。共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牛膝-熟地黄”“当归-人参”“甘草-人参”等。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可聚为4类。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包含牛膝、当归、熟地黄、黄芪等药物。结论:中医药治疗痿证标本兼顾,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祛湿、活血药等以祛邪。用药上,以牛膝、熟地黄、当归等为基础药物。以脾肾为主要脏腑辨治痿证符合古代治疗痿证用药规律。提炼出的核心处方具有补益气血、补肾填精等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张景岳在《妇人规·癥瘕类》中对癥瘕提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现针对其关于癥瘕的论治思想及方药应用特点进行研究。方法:运用频数统计学方法对《妇人规·癥瘕类》中所列方剂及其所使用的药物种类、性味归经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癥瘕类论列总方73首,其中见于《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共65首,和阵与补阵居多。所用高频药物中,以补气药、理气药、补血药为多。结论:张景岳认为癥瘕病在气分、血分,治疗上以调气为主,兼以消癥。用药偏重补益和理气药,甘辛药物居多,并且多考虑脾肝胃肾的功能。张景岳立论精当有所创新,用药师古而不泥古,其辨治思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清代名医陈士铎博采众家之长,对厥证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通过阅读陈士铎的医籍著作,采用归纳整理分析的方法,从病机、治则两方面做总结.病机分析上,陈氏注重阳厥与伤寒之厥的鉴别,针对内热发厥认为热亦有阴阳之分,并开创性地提出厥之昏迷不惟心窍受迷,肝窍亦可迷.治法上陈氏针对阴阳双并之厥创立"提阳出阴,开阴入阳"之法,对胆热移心...  相似文献   

20.
柯韵伯对《伤寒论》有着诸多创见性观点,其中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基于此也形成了其方证辨证等一系列完备的理论和经验。文章从六经地面说、六经为百病之立法、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对柯韵伯的《伤寒论》六经学术思想中对疾病的六经传变与出路、因方候证、临床灵活辨证观等进行了疏理探讨与挖掘,以期为六经辨证论治提供更多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