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个方面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及提取物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超  朱吾元 《河南中医》2009,29(11):1141-1143
论述了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收缩和舒张功能、内管内皮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指出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能较好地纠正内皮功能障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而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临床中药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很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一条新思路,现综述近年来关于血管内皮的相关报道以及中医药与高血压内皮之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中药对VEC屏障作用的影响、中药的抗氧化作用与VEC损伤、中药对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和释放的影响、中药对凝血和纤溶作用的影响、中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等概述中药对血管内皮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林勇  杨叔禹 《光明中医》2012,27(2):412-414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病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在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恢复纤溶系统活性、调节生长因子及PKC的表达、抗炎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益气活血通络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血糖、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清N0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中药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及弥可保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变,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对其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内皮功能的损伤和恢复之间的平衡对维持血管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祖细胞来自骨髓,在血液中可分化成内皮细胞,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也影响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因此改善这些疾病的药物亦会影响内皮祖细胞的总体数量和功能。已有众多研究证实,有许多中药复方或单体影响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分化、迁移、增殖等过程,进而影响血管的修复。由此表明,中医药对促进内皮祖细胞的生成或分化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两方面对活血化瘀类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行述。证实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角度入手,探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大量临床数据证明:中药在治疗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通过使用中药提取物、中药方剂、中成药、针灸等不同中医治疗方式来有效预防血管内皮损伤,改善临床症状。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中医治疗冠心病内皮功能损伤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对一氧化氮的调节及内皮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环境的健康主要依赖于内皮细胞的良好功能,而一氧化氮(NO)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构筑健康血管内环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学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巨大优势,且因其化学组分的复杂性而具有多靶点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多种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复方能够调节NO生物利用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是它们发挥治疗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将就近年报道的这些中药复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改善内皮功能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单味中药、复方制剂、针灸治疗等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释放、恢复纤溶系统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血管修复和血管新生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内皮祖细胞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对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是目前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通过综述活血化瘀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和复方对内皮祖细胞动员、增殖、迁移、分化、黏附及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管修复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娟  柳伟  赵英强 《河南中医》2015,35(2):254-256
高血压的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中药治疗高血压有着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细胞膜离子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血管重构等方面。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药降压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效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治疗的核心是恢复缺血区血运,而内皮祖细胞通过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组织血供是挽救心肌损伤的关键.中药在调控内皮祖细胞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改善内皮功能或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恢复缺血区血运,减轻心肌损伤.本文就近年来中药调控内皮祖细胞相关因子及通路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发生与血液、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失衡密切相关,血流剪切力可通过激活内皮,将血流作用于管壁的机械刺激转化为生物信号,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的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多以理气活血法组方,理气活血中药在改善患者血流状态、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等具有显著作用。以力学-生物信号机制为切入点,探讨理气活血中药防治冠心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41-1042
目的:观察养阴天香丹对大鼠心肌缺血阴虚证的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采用温、燥、利水中药灌胃制造阴虚证模型,再用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复制心肌缺血模型,并观察养阴天香丹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结果:养阴天香丹能显著升高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低血管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论:养阴天香丹明显改善大鼠心肌缺血阴虚证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是改善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介绍中药抗高血压的功效及研究现状,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这一高发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全文数据库1989—2010年的相关文献,查阅抗高血压中药的相关文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对抗高血压中药治则进行分型,探讨抗高血压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之间的关联。结果:相关中药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钙通道及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尿降压作用、益气活血化瘀作用等机制而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与中医药抗高血压治则研究相吻合。结论: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及钾离子、钙离子代谢的失调引起的血管收缩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中医中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其降血压作用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及有关心血管内分泌活性因子和调整异常的代谢、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及调节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血管新生、血运重建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中药在促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单体及有效成分可通过不同靶点、不同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出中药具有增强干细胞血管修复与新生能力,可以调控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并且靶向调控外泌体传递与血管新生相关的miRNA,激活下游信号,增加内皮细胞存活、迁移、成管能力,提升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还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信号通路,调控微血管生成过程和间充质干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活化蛋白激酶D1/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β-连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等介导心肌梗死区域的血管再生功能。后续还需深入探讨中药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