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照组单用小剂量泼尼松。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浆T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浆TP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PO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降低TPO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小剂量激素;激素抵抗型患者血浆TPO水平高于正常人;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P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血灵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生血灵系列方辨证论治,对照组同时给予环孢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54.7%,对照组为3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理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社会、环境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灵系列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辨证治疗激素抵抗型ITP疗效显著,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血灵对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ITP患者、激素敏感型ITP患者血清全蛋白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的蛋白质位点,并观察生血灵对激素抵抗型ITP患者蛋白质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ITP激素抵抗型患者蛋白质纤维二糖水解酶的高表达、外切纤维二糖水解酶的低表达,与激素敏感型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生血灵治疗后,蛋白质表达水平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TP激素抵抗型患者纤维二糖水解酶相对高表达、外切纤维二糖水解酶相对低表达,它可能是ITP患者产生激素抵抗的重要机制,也是激素治疗无效的重要原因;中药生血灵通过调节蛋白质表达水平而逆转激素抵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怡癜饮治疗激素依赖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激素依赖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两组在维持原激素剂量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怡癜饮口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以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开始减撤激素。两组治疗3个月时无效者退出研究,有效者继续治疗至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用量及减撤率、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阳性率(包括GRα和GRβ两种亚型),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激素减撤成功率为76.67%,对照组为2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激素用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α较健康组下降,GRβ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GRα表达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怡癜饮能降低激素依赖性ITP患者激素用量,促进激素的成功减撤,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GR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激素治疗对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it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血小板参数影响。方法:收集整理了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并辨证分型为阴虚火旺型31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分析激素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血小板参数在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激素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的上升,患者的血小板压积上升,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减小。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有效指标观察疗效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益气养阴和血方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8周的疗效变化。方法纳入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cITP患者76例,口服益气养阴和血方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PLT)计数、出血和激素撤减情况;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量表)比较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和疲劳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8%(47/7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LT计数升高,出血评分及激素用量情况改善(P0.05,P0.01)。其中治疗前PLT30×10~9/L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9%(23/39);PLT≥30×10~9/L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4.9%(24/37);单用中药患者总有效率为62.5%(20/32);联用激素总有效率为61.4%(27/44)。治疗后患者激素停用15例,减量23例,加量1例,总激素撤减率为86.4%(38/4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ITP患者SF-36量表中GH、VT、RE和MH分值提高,RP分值降低(P0.05,P0.01),FACIT-F量表评分亦升高(P0.01)。患者性别、年龄、分期、合并症、治疗前PLT、出血评分和联用激素与治疗反应率无关(均P0.05)。不良反应为腹泻,发生率为2.6%(2/76)。结论益气养阴和血方治疗cITP有助于激素撤减,改善HRQoL及减轻疾病相关的疲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应用升血小板胶囊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和泼尼松)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2.5%,血小板计数(96.6±25.7)×10~9/L,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7.5%,血小板计数(62.6±28.3)×10~9/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而言,升血小板胶囊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斑饮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消斑饮治疗ITP 119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象变化、出血症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消斑饮治疗同时,停用其他治疗方案情况,包括糖皮质激素。结果 119例ITP经6~18个月的治疗,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都比治疗前升高。完全缓解(血小板≥100×109/L)57例,有效(血小板≥50×109/L)27例,无效(血小板50×109/L)35例,总有效率70.6%。治疗1个月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消斑饮治疗前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有70例,快速撤除激素后未出现激素撤除危象。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不良反应。期间,7例怀孕,生产顺利。结论消斑饮是一种不需要配合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改善出血症状,稳步升高血小板中医治疗ITP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9.
操儒森  曾英坚  樊启辉  刘凡  吴滢 《光明中医》2020,(22):3621-3623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强的松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以白芍总苷胶囊加强的松治疗,对照组仅以强的松治疗,观察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CD4+、CD8+T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升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数、改善T细胞亚群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茜合剂+达那唑)35例和对照组(单用达那唑)35例,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5.71%)优于对照组(48.5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随访有效率(51.43%)明显优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还可减少服用达那唑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延长有效期。  相似文献   

1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黄世林教授认为脾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而湿邪为患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从"脾、湿"的角度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将黄世林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进行总结,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血液系统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现今中医药对其的防治因具有特有优势而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广,本文将从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论述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于ITP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介绍江劲波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邪入里、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伤等致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而发病;或气血亏虚、阴阳亏损而致病。临证辨为火热迫血妄行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火旺证、脾肾阳虚失血证,分别以三黄四物汤、八珍汤、二至丸合茜根散、附子理中丸治疗,并随症加减,获得佳效。  相似文献   

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大抵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补气摄血、活血化瘀之法。总结现代医家经验,辨证论治,综合调治,以期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ITP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治疗ITP的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ITP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极为常见。大部分病人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次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大多采用养血止血或益气摄血的方法治疗。西医一般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其副作用较大,病人不愿接受,或在治疗中,病人任意减少剂量,造成治疗困难,且长期大剂量激素应用可使血小板进一步减少。其余升血小板的西药疗效也不满意。为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我们根据临床实践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茜根散联合泼尼松治疗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0例阴虚火旺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予茜根散加减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比例明显升高(P0.05),CD8~+比例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CD4~+、CD8~+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25/30),对照组为73%(22/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茜根散联合泼尼松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阴虚火旺型ITP患者的中医症状,上调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CD8~+ T淋巴细胞比例,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仙丹升血颗粒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强的松组,采用免疫法腹腔射外源性抗血清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分别运用仙丹升血颗粒、强的松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巨核细胞、脏器指数及脾脏病理学改变、出凝血试验。结果:仙丹升血颗粒能有效升高造模后小鼠血小板计数(P〈0.01);使脾脏巨核细胞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P〈0.05);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治疗组胸腺、肾上腺指数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脾脏指数有明显下降(P〈0.01),强的松组和大剂量组巨噬细胞和生发中心的凋亡小体数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治疗小鼠出血时间有明显缩短(P〈0.01),且出血重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仙丹升血颗粒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