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阻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痰阻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方,2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2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NO、ET-1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NO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方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汤配合温通针法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阳通脉汤配合温通针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耗氧量水平]、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等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ET-1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NO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治疗组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LVDD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的LVEF、LVD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心肌耗氧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西雅图心绞痛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阳通脉汤配合温通针法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阳虚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阳虚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为常规口服西药组,实验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应用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BNP降低,血粘度值、血浆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水平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 0. 05),血清CRP、BNP较低,血粘度值、血浆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水平水平较低,LVEF、SV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阳虚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血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心电图、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实验室指标(血脂等)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或P 0.01)。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缓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征象,减少患者硝酸甘油使用量,改善中医证候指标,降低患者血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稳心调脂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稳心调脂汤,15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其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0.56%(P 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前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疲倦乏力积分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疲倦乏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A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A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且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稳心调脂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及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别记录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和硝酸甘油用量,并对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比较,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76%)高于对照组(75.42%),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硝酸甘油减停率为89.83%,对照组为73.73%;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3%)明显低于对照组(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并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辅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硝酸甘油使用量、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58.06%)、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为70.97%)、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42%,对照组为67.74%)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TC、TG、LDL-C、D-二聚体、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缓解心绞痛,并改善血脂水平、降低hs-CRP以及D-二聚体水平、减少硝酸甘油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养心汤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阳养心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总疗效、症状疗效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硝酸甘油服用量、SA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26/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2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养心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疗效积分(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HDL-C、LDL-C、TC、TG),SAQ评分等方面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养心汤可显著提高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降低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月红  张利 《陕西中医》2021,(7):890-892
目的:观察开郁活血通痹汤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采用开郁活血通痹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观察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VEDD、LVESD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 治疗组Hcy、hs-CRP、LDL-C、T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 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开郁活血通痹汤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其血脂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金娥 《新中医》2021,53(20):45-4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MP-1) 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治疗后,2 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1(ET-1)、MMP-9、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G、TC、LDL-C、ET-1、MMP-9、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 观察组APN、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均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增强其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13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给予普伐他汀(20 mg/次,1次/d)治疗,对照组除饮食控制外给予安慰剂(B族维生素)治疗,并记录不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血清TC、TG和LDL-C指标均下降,HDL-C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小.12个月后治疗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张碧辉  罗涟 《新中医》2015,47(5):38-40
目的:观察通冠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降浊汤,疗程为3月。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测血脂4项。结果:降脂疗效愈显率中西医结合组达85.4%,对照组为64.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9.6%,对照组为70.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中西医结合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组LDL-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冠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脂代谢有调节作用,并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降脂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气阴两虚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气阴两虚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吸氧、口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基础治疗,对于发作频繁的患者,可以使用硝酸甘油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后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内,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电泳时间(EEP)、全血黏度(W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提高气阴两虚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控制病情,还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阳虚血瘀型冠心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阳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48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温阳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各项血脂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虚血瘀型冠心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汤口服,疗程为6周,观察并记录2组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硝酸甘油用量,并行心电图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ECG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心血通胶囊。结果:心绞痛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4.320,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00,P0.01)。两组治疗后LDL-C、TC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血通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黄芪附子逐瘀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黄芪附子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3.02%(40/4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0.69%(39/43),对照组分别为83.72%(36/43)、58.14%(25/43),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降低(P 0.05),HDL-C水平均升高(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附子逐瘀汤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脂质代谢,提高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双参宁心颗粒剂治疗组(颗粒剂治疗组,62例)和双参宁心汤剂治疗组(汤剂治疗组,61例)。对照组予降脂、抗凝等西医常规治疗,两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双参宁心颗粒或汤剂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症状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脂水平、心电图、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两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s-CR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P0.05);两治疗组血脂水平、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参宁心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且临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中医》2021,39(4):83-88
目的:探究行气通瘀散穴位贴敷干预配合冥想放松训练对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行气通瘀散穴位贴敷干预配合冥想放松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电图ST-T变化,评估其短期(4周内)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并记录其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运动耐量[6min步行试验(6MWT)]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胸痛有定处、胸闷、气短、心悸、心烦失眠)及PSQI量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与日间功能障碍)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治疗,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及90.00%,对照组分别为75.00%及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疗效各级别占比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而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TC、H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WM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WMT距离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通瘀散穴位贴敷干预配合冥想放松训练确可明显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还可有效调节血脂指标的同时提高运动耐量,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