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7,(9)
目的研究参蛤散(生晒参、蛤蚧)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心力衰竭大鼠给予参蛤散[1.89 g/(kg·d)]或比索洛尔[1 mg/(kg·d)],给药12周后,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蛤散组、比索洛尔组病理形态、血流动力学、心超指数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蛤散升高射血分数(EF)(P0.05),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P0.01),改善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P0.01),减少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纤维化。模型组与参蛤散组PGC-1α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参蛤散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功能,减少心肌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肌PGC-1α/NRFs/TFAM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非经非穴组予以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7 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GC-1α及NRF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的mRNA表达以及PGC-1α和NRF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的mRNA表达以及PGC-1α和NRF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上调脾气虚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基因以及PGC-1α和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提高线粒体呼吸功能,进而调控能量代谢而发挥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AD模型大鼠。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12、24、36 g·kg-1)组,连续灌胃14 d后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Ⅳ(COXⅣ)、PGC-1α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损伤明显,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MFN2、COXⅣ、PGC-1α mRNA表达显著下调,Dr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风通窍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及细胞色素氧化酶Ⅱ亚型(COX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祛风通窍方对VD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祛风通窍方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经典的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30d。ELISA法检测海马线粒体COX活性;RT-PCR法检测COX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COX活性明显降低,COXⅡ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祛风通窍方高、中剂量组COX活性明显升高,COXⅡ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祛风通窍方对VD大鼠线粒体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VD大鼠线粒体COX活性,增加COXⅡ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左心室肌RhoA、ROCK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完全缩窄腹主动脉8周大鼠作为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蛤散组和对照组。参蛤散组以参蛤散灌胃(1.89g/kg)16周,对照组以法舒地尔腹腔注射(5mg/kg)16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RhoA、ROCK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内收缩压(I。VSP)、左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明显下降(P〈0.01),左室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RhoA、ROCK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蛤散组LVSP、+dp/dtmax明显升高(P〈0.05或P〈0.01)、dp/dtmax明显下降,RhoA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OCK1的mRNA表达下降、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与法舒地尔组比较,参蛤散组I.VSP有所降低,-dp/dtmax有所上升,RhoA、ROCKl表达有所升高。各组间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蛤散能有效提高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抑制RhoA、ROCK1的表达,能在-定程度上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血清、骨髓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RC-3)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均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造模4 d后,中药组给予补肾壮骨颗粒2.5 mg/kg灌胃,阿仑膦酸钠组给予阿仑膦酸钠7 mg生药/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2周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大鼠血清SRC-3及PGC-1α水平;处死大鼠,运用小动物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4组大鼠股骨离体骨密度(BMD),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组大鼠骨髓组织中SRC-3 mRNA及PGC-1α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血清SRC-3、PGC-1α水平及SRC-3 mRNA、PGC-1α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中药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阿仑膦酸钠组(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SRC-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血清SRC-3、PGC-1α水平和PGC-1α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 05),中药组和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中药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能通过提高去势大鼠血清及骨髓组织中SRC-3和PGC-1α分子及基因表达水平而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对舒张性心衰(DHF)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运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2.72 g·kg~(-1)·d~(-1)),酒石酸美托洛尔组(0.004 5 g·kg~(-1)·d~(-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去离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药物连续干预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中单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采用投射电镜检测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PPARα,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P,ADP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大鼠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ADP含量下降(P0.05),ATP含量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线粒体数量减少,形态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大鼠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形态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AMPK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是通过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激活AMPK并上调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改善衰竭心脏的能量代谢,延缓心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葱白提取物通过诱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活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线粒体代谢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造模,将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葱白组、空转组、转染组、转染加葱白组,并运用小干扰RNA技术抑制PGC-1α的表达,实验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mRNA的表达情况,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和线粒代谢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B(COX-B)、细胞色素c氧化酶合成蛋白(SCOX)、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葱白提取物可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1),同时ACCase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CP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缓解脂肪肝变性,并上调PGC-1α、NRF-1、TFAM、COX-B、SCOX、MCAD蛋白的表达(P<0.01)。同时,与模型组相比,在转染加葱白组的大鼠中上述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PGC-1α是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的重要靶点。葱白提取物可通过上调PGC-1α改善NAFLD模型大鼠线粒体功能,维持线粒体呼吸链稳定,从而起到活化线粒体代谢以及改善脂肪肝变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莉  周端  曹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4,(5):1042-1043
目的:观察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AT1R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不完全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模型。以参蛤散(1.89 g·kg-1)灌胃该模型5周,对照组以卡托普利(0.06 g·kg-1)灌胃5周,观察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AT1R的影响。结果: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AT1R及心脏指数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参蛤散能降低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AT1R含量,这可能是参蛤散改善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心室重构、降低心脏指数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α(PGC-1α)信号通路,观察针刺"足三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阐释针刺"足三里"防治CFS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复制CFS模型。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非经非穴,每日1次,每次20min,持续10d。检测造模前后、治疗后大鼠抓力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合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Ⅰ(SIRT 1)以及PGC-1α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ATP合酶、SIRT 1以及PGC-1α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大鼠抓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足三里组大鼠抓力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ATP合酶蛋白表达、ATP合酶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p-AMPK/AMP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T 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GC-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骨骼肌ATP合酶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p-AMPK/AMPK上调(P0.05),SIRT 1蛋白及mRNA、PGC-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可使CFS大鼠骨骼肌AMPK表达明显增加,提高SIRT 1的表达,进一步直接或间接激活PGC-1α,提高线粒体的ATP合成,改善机体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维持机体能量代谢,从而起到对CFS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脾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探讨脾虚证能量代谢障碍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0.5mg·kg~(-1)·d~(-1))方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分为四君子汤组和脾虚组,每组各7只,另设正常组7只。四君子汤给药组灌胃四君子汤10g·10ml~(-1)·kg~(-1),脾虚组和正常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3周,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3周后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脾虚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显著降低(P0.01);大鼠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脾虚组相比,四君子汤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升高(P0.05),大鼠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脾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存在功能损伤,呼吸链酶活性降低,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下降,机体生物合成、能量代谢障碍;健脾益气中药可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改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通络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右肾切除联合高脂饮食),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通络益肾方早期组(成模时即灌胃给药)、中期组(成模后9周灌胃给药)、晚期组(成模后22周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予假手术及普通饲料喂养。共持续26周。第9、22周末分别处死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中药早期组各10只大鼠,余大鼠26周末处死。检测24 h U?Pr,肾功能,电镜观察足细胞线粒体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FAM、PGC?1α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模型组大鼠线粒体损伤随时间延长持续加重;缬沙坦组及中药早期组线粒体损伤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早期组24 h U?Pr、Scr、BUN均降低(P<0.05,P<0.01)。26周时,与中药早期组比较,中期组、晚期组24 h U?Pr、Scr、BUN表达升高(P<0.01)。模型组PGC?1α、TFAM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递减(P<0.01);早期组TFAM、PGC?1αmRNA表达升高(P<0.01);26周时,与早期组比较,中期组、晚期组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持续下降,中药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结论通络益肾方通过改善DN足细胞线粒体功能而减轻肾损伤,早期给药效果优于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作为空白组,余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及节食方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冠心舒通胶囊组。造模后西药组给予赖诺普利片1.5 mg/(kg·d)灌胃,冠心舒通胶囊组给予冠心舒通胶囊10.0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积蒸馏水3 ml/次灌胃,均每日1次。持续28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B型尿钠肽(BNP)、三磷酸腺苷(ATP)浓度,测定心肌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 TFA)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冠心舒通胶囊组血浆BNP水平升高,血浆ATP浓度和心肌组织PGC-1α、NRF-1、mt TFA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冠心舒通胶囊组血浆BNP水平降低,而ATP浓度、PGC-1α、NRF-1、mt TFA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并且西药组、冠心舒通胶囊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可能通过激活与心肌能量代谢有关的PGC-1α、NRF-1、mt TFA因子,增加线粒体的产能,从而改善和纠正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蛤散对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F)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不完全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模型。以参蛤散(1.89g.kg-1)灌胃该模型5w,对照组以卡托普利(0.06g.kg-1)灌胃5w,观察参蛤散干预对心室重构大鼠模型的相关影响。结果:(1)参蛤散对心室重构大鼠的EF值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2)参蛤散对心室重构大鼠的LVW/BW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参蛤散能提高心室重构大鼠EF值,并能降低LVW/BW,但效果不及卡托普利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七片对缺血性心脏病大鼠模型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缺血性心脏大鼠模型,将48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七片组和曲美他嗪组,每组12只。丹七片组大鼠以5000 mg/kg的剂量灌胃丹七片溶液,曲美他嗪组大鼠以60 mg/kg的剂量灌胃曲美他嗪溶液,其他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治疗1个月后评价各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心肌组织和细胞病理改变、心肌ATP水平及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分子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七片组大鼠的LVIDs和LVIDd分别减少了2635%和2073%,而EF和FS分别增加了3161%和4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丹七片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细胞水肿减轻,细胞间隙减小,炎性细胞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丹七片组大鼠的心肌ATP水平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七片组大鼠PGC-1α的阳性染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七片组大鼠的AMPK、SIRT1、PGC-1α、MFN1、MFN2和SOD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七片可以在缺血性心脏病大鼠模型中发挥心脏保护功能,并上调ATP的产生。丹七片可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分子,改善能量代谢并还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从而改善大鼠心脏功能并防止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山茱萸总苷及山茱萸多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coronary infarction,AMI)心肌线粒体保护作用及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总苷预防给药组(总苷预防组)、山茱萸多糖治疗组(多糖治疗组)和山茱萸总苷治疗组(总苷治疗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进行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心功能;Masson三色染色法进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线粒体发生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αsubunit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α)、PGC-1β、心肌细胞核呼吸因子(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和GSK-3β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功能下降,PGC-1α、PGC-1β和NRF-1 mRNA表达降低,GSK-3βm RNA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总苷预防组、总苷治疗组和多糖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改善,NRF-1 mRNA表达升高,总苷预防组和多糖治疗组PGC-1α和PGC-1βmRNA表达升高,多糖治疗组GSK-3βmRNA表达降低(均P0.05)。与总苷预防组比较,总苷治疗组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主动脉收缩压(aortic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升高,多糖治疗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降低,总苷治疗组和多糖治疗组PGC-1α、PGC-1β及NRF-1 mRNA表达下降,多糖治疗组GSK-3βmRNA表达下降(均P0.05)。与总苷治疗组比较,多糖治疗组FS、EF、左室收缩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pressure,LVESP)、SBP、GSK-3βmRNA降低(P0.05)。结论山茱萸总苷及山茱萸多糖具有改善AMI大鼠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作用;山茱萸总苷及多糖对AMI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GSK-3β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资癸益冲方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小鼠卵巢功能的作用与机制。方法:80只SPF级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辅酶Q10)组和中药(资癸益冲方)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POI模型小鼠,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结构,比色法测定颗粒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与线粒体能量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卵巢各级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减少,闭锁卵泡增多,E2水平下降(P<0.05),FSH、LH水平升高(P<0.01),颗粒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出现嵴断裂及空泡化改变,外膜不完整,ATP含量下降(P<0.05),PGC-...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187-191
目的探讨益脉颗粒对高脂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后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高脂模型组、益脉颗粒高剂量组、益脉颗粒中剂量组、益脉颗粒低剂量组5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膳食喂养的方法复制高脂大鼠模型,再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药物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每日3次,疗程1周,假手术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束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与融合蛋白Mfn1、Mfn2、OPA1及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调控因子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OPA1、Mfn1、PGC-1α蛋白表达降低,Mfn2、Drp1、Fis1蛋白表达增加(P 0.01)或(P 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脉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心肌Drp1、Fis1蛋白表达降低,益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鼠心肌Fis1蛋白表达降低(P 0.01)或(P 0.05);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心肌Mfn2蛋白表达降低,Mfn1、OPA1蛋白表达升高,益脉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Mfn1、OPA1蛋白表达升高(P 0.01)或(P 0.05),Mfn2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P 0.01)或(P 0.05)。药物组大鼠心脏PGC-1α、OPA1、Mf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P 0.01)或(P 0.05),Mfn2、Drp1、Fis1蛋白表达下降(P 0.01)或(P 0.05)。结论益脉颗粒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融合、裂解、合成等相关蛋白,调控线粒体动态平衡进而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参颗粒调控SIRT1/PGC-1α/FNDC5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稳态防治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研究方面,通过胸主动脉结扎术构建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培哚普利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假手术小鼠做假手术组。低、中、高剂量组造模4周后分别给予芪参颗粒1.42、2.83、5.66g·kg-1·d(-1)灌胃,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0.607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小动物超声观察各组小鼠心功能水平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WGA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组织SIRT1/PGC-1α/FNDC5通路及线粒体稳定相关蛋白表达。体外研究方面,培养HL-1心肌细胞,通过AngⅡ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中药组,中药组给予10%芪参颗粒含药血清MEM培养基培养细胞,对照组及AngⅡ组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