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 患者87 例,在急诊PCI 术后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1 支、2 支病变组和3 支病变组,以同期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PCI 术前及术后1、3、7d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PCI 术前AMI 患者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PCI 术前3 支病变组血清MMP-9 水平显著高于1 支、2 支病变组(P<0.05).AMI 患者急诊PCI 术后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均呈逐渐回落趋势,MMP-9 的变化大于TNF-α;AMI 患者PCI 术前和术后1d 血清MMP-9 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1=0.599,P1=0.000 ;r2=0.492,P2=0.004);术后3d 和7d 二者血清水平无相关性(r3=0.138,P3=0.509 ;r4=0.196,P4=0.421).结论 AMI 患者通过PCI 术治疗获益可能与急诊PCI 术后血清MMP-9 和TNF-α水平降低有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AMI 发生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红景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4 例ACS 的PCI 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 例)和对照组(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消心痛等常规药物治疗;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景天胶囊0.56 g,每日3 次,疗程为90 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术治前和术后1d 、1 个月、3 个月患者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μg/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5.63±67.97 比262.33±69.35,P>0.05),术后1d 血清TNF-α水平(389.71±76.15 、347.48±55.07 )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1)术后1 个月(34.96±18.27 、25.76±14.48)、3 个月(17.30±7.64 、10.60±6.55 )均较术后1d 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组术后1d 、1 个月、3 个月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1d:347.48±55.07 比389.71±76.15,术后1 个月:25.76±14.48 比34.96±18.27,术后3 个月:),10.60±6.55 比17.30±7.64,均P<0.01).结论 红景天可以降低ACS PCI 术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具有抑制PCI 术后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晖  程震锋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380-3382
目的:观察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的水平,探讨两者对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PCI术前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GDF-15与hs-CRP血清水平,入选201例单支病变且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按GDF-15,hs-CRP水平分组,通过随访3年,评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随访中,发生了非致死性的心血管事件29例与心血管原因所致的死亡14例.GDF-15>1200 ng/L组和GDF-15≤1200 ng/L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95 (P< 0.05),hs-CRP> 3.0 mg/L组和hs-CRP≤3.0 mg/L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2.28(P< 0.05),GDF-15>1200 ng/L伴hs-CRP> 3.0 mg/L者和GDF-15≤1200 ng/L伴hs-CRP≤3.0 mg/L者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3.77(P< 0.05).结论:GDF-15和hs-CRP不仅均为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且GDF-15联合hs-CRP检测可增加对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比率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痛患者血浆IL-10、TNF-α和TNF-α/IL-10水平,按TNF-αIL-10水平将患者分为,高TNF-α/IL-10组(TNF-α/IL-10≥4.1)和低TNF-α/IL-10组(TNF-α/IL-10<4.1),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在心血管事件(猝死、心肌梗死、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的差别.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1例和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6例.高TNF-α/IL-10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TNF-α/IL-10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PCI后TNF-α/IL-10比值(RR=3.872,95%CI=2.765~8.314,P=0.033)和糖尿病(RR-1.556,95%CI=1.332~2.217,P=0.043)对晚期心血管事件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的促炎和抗炎机制的平衡失调,加速冠心病的进展,TNF-α/IL-10可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强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71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血浆GDF-15水平,观察1a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a,出现心血管终点事件者55例为观察组,未出现心血管终点事件者31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血浆GDF-15水平[(1 314.4±542.3)ng/L]高于对照组[(832.6±367.2)n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浆水平GDF-15(OR=2.086,95%CI:1.583~2.623,P=0.000),糖尿病(OR=2.504,95%CI:1.337~4.890,P=0.014),吸烟(OR=1.802,95%CI:1.913~4.623,P=0.012)是ACS患者1a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浆水平GDF-15为ACS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曹峰  李明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42-224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择期行PCI手术治疗的AC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当天清晨、术后1d及术后1个月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记录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1d的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手术当天清晨,但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手术当天清晨(P0.05),且2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的VWF、ET-1水平低于手术当天清晨,但NO的水平高于手术当天清晨(P0.05)。在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WF、ET-1水平下降,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1d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手术当天清晨(P0.05),且2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的血清hs-CRP、IL-1β及TNF-α水平与手术当天清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s-CRP、IL-1β及TNF-α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vs.31.11%,P0.05),且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vs.13.33%,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有利于改善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有助于降低术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行PCI术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钙10 mg)和B组(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比较2组患者PCI手术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术后30、18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组TC、TG、LDL-C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24 h血清TNF-α、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ACS患者行PCI均安全有效,均能明显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是否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水平并降低主要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方法:3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瑞舒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组15例.ELISA法测定入院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第6个月各组患者血浆MMP-2和MMP-9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CS患者治疗前血浆MMP-2和MMP-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组6个月后血浆MMP-2、MMP-9水平(P<0.05)和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MMP-2和MMP-9水平,从而减少MACE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上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和强化治疗组(B组,n=3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均于PCI术前24h内给药,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其余用药按常规进行。所有患者于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及PCI术后即刻、24h、3d、7d时采集静脉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时动态心电图的缺血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无差异;PCI术前,两组患者的hs-CRP和MMP-9水平分别比较均无差异,但术后3d时,B组患者的hs-CRP和MMP-9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d行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30d累积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和8.8%,与A组相比,B组30d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3.8%。结论: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 RIPK1)及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MLKL)水平变化,探讨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行PCI术的ACS患者174例为ACS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PCI术前2组血浆RIPK1和MLKL水平。ACS患者PCI术后随访1年,根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40例与无MACE组13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浆RIPK1、MLKL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浆RIPK1和MLKL水平对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46例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PCI组,选取22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C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标本中以及PCI患者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中的MMP-9、IL-6水平和术后冠状动脉的校正的TIMI计帧数(c TFC)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PCI组患者使用造影剂量和术后c TFC均显著高于CA组(P0.05);PCI组患者术后外周血标本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CA组(P0.05),PCI组患者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或术后的外周血标本(P0.05);PCI组患者的术中病变局部血标本的IL-6水平(r=0.589)、术中局部血标本与术前外周血标本MMP-9水平的差值(r=0.372)和术中局部血标本与术前外周血标本IL-6水平的差值(r=0.628)与患者的c TFC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I术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的冠脉血流,局部PCI操作、血流再灌注等因素可引起病变局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其变化幅度较外周血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4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PCI 术前、术后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PCI术前、术后5 d、术后30 d测定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观察ACS患者随访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PCI术后24 h cTnI均显著升高(P < 0.01),A组较B组升高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两组在用药后5 d及30 d LDL-C和TC均显著下降(P < 0.01),40 mg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且30 d LDL-C达标率(即LDL-C≤1.8 mmol/L比例)更高(24% vs 66%,P < 0.01).(3)A组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2例)较A组(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5例、再发心绞痛需住院治疗3例共9例)显著降低(P < 0.05).(4)两组药物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ACS患者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40 mg/d能显著降低LDL-C、TC、cTnI水平,提高30 d LDL-C达标率,降低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性因子、血小板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行择期PCI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检测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小板-α-膜蛋白(GMP-140)、血浆内皮素(ET)等血小板功能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以及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TNF-α、IL-8水平与MPAR、GMP-140、ET指标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hs-CRP、TNF-α、IL-8水平与MPAR、GMP-140、ET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6.00%,对照组的MACE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CI手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尼可地尔口服,可显著提高疗效,同时降低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以减少血栓形成,还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4-2015-01于我院住院的371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入院时MMP-9浓度,对其随访1年,观察终点为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组血浆MMP-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浓度升高、糖尿病、吸烟是ACS患者1年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P-9与ACS患者1年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25例ACS患者为病例组,63例无ACS病史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以及病例组PCI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7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PCI术后1年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及术后48 h血清hs-CRP、TNF-α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I后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PCI后1年随访结果,197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 39例,发生率为19.8%(39/197)。MACE组39例,非MACE组158例。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PCI前血清hs-CRP分别为(9.70±4.71)、(7.50±4.61)mg/L,PCI后48 h分别为(15.37±5.01)、(12.16±4.38)mg/L,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PCI前血清TNF-α分别为(33.1±8.9)、(25.7±8.0)ng/L,PCI后48 h分别为(47.6±8.1)、(32.4±7.6)ng/L,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清hs-CRP、TNF-α浓度为PC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069(1.715~3.358)、2.825(1.614~4.372),P值分别为0.020、0.027]。结论血清hs-CRP、TNF-α浓度与PCI患者预后有关,PCI术前血清CRP、TNF-α浓度均为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sa-miR-144的表达及其与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的关系。方法抽取80例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8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使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PBMC,采用RT-PCR法测定PBMC中的hsa-miR-144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中炎性因子IFN-γ、TNF-α、 IL-6表达水平,分析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hsamiR-144与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肥厚组PBMC中的hsamiR-14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肥厚组血浆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外周血PBMC中hsa-miR-144与血浆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水平存在相关性(r=0.384,P<0.05;r=0.396,P<0.05;r=0.361,P<0.05)。结论 hsa-miR-144在结核性胸膜肥厚患者外周血中呈高水平表达,且与血浆中炎性因子IFN-γ、TNF-α、IL-6呈正相关性,提示该hsa-miR-144可能参与了结核性胸膜肥厚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占文明  闫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439-3442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成功接受PCI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21)和非心力衰竭组(n=79).比较两组随访前后血清NT-proBNP和GDF-15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随访6个月后的血清NT-proBNP和GDF-15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T-proBNP和GDF-15诊断PCI术后心力衰竭的价值.结果 与非心力衰竭组相比,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BNP和GDF-15水平于随访前和随访6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和GDF-15水平与心力衰竭呈正相关(r=0.38、0.39,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检测相比,两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9;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4.3%和85.7%.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GDF-15用于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价值较高,有利于更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S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生脉注射液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USP患者81例,PCI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调脂药(可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当天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50 ml,qd)1周.所有患者于术前1天、术后第2天、术后4周分别测定hs-CRP、TNF-α水平.结果2组hs-CRP、TNF-α在PCI术后第2天较术前均升高,术后4周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USP患者PCI术后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主要热休克蛋白(HSP70)指标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MI患者共13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PCI术,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心脏相关指标值及血清D-二聚体、GDF-15、HSP70值;对所有患者展开为期30 d的随访调查工作来观察患者是否发生MACE,对比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各指标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各指标与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患者心功能级别的升高,其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水平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级别的升高,患者血清D-二聚体、GDF-15及HSP70值均呈现明显升高态势(P<0.05);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