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脑积水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颅脑疾患使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受阻、吸收障碍,致使颅内脑脊液蓄积过多,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疾病。脑积水也是颅内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积水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对于成人和青少年患者脑积水颅内高压多表现为头痛、颈部疼痛、恶心和呕吐、虚弱无力、嗜睡或昏睡、走路困难或小便失禁等症状。因脑积水致病因素复杂,目前临床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临床通  相似文献   

2.
覃燕群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57-158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是因脑脊液循环受阻、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增多、常伴随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目前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作为脑积水治疗的经典手术,在神经外科已得到广泛应用。虽然该技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额角外引流术后行蛛网膜修整术预防脑积水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额角外引流术后行蛛网膜修整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例弥漫性脑损伤合并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例脑室出血后脑积水患者均行脑室额角外引流术,拔管时用医用胶粘合瘘口周围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腔隙,建立脑脊液至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至颅外组织间隙的可靠通道;4例脑出血后脑积水亦行该术式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1 a,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额角外引流术后行蛛网膜修整术对预防及治疗脑积水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谢丽珍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95-1296
先天性脑积水常见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故又称婴幼儿脑积水,是指婴幼儿时期由于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致使脑脊液大量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的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其基本特征是过量的脑脊液产生高压,因而扩大了正常的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临床以头颅呈进行性异常增大、前囟扩大隆起、骨缝分离、头皮静脉怒张、额大面小等为特征。本病病因较多,分型亦较复杂,是临床治疗中颇感棘手的神经系统疾病。西医多用脱水利尿药和手术治疗,但脱水利尿剂只能暂时缓解症j扶,且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而采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患儿家长不愿意接受。笔者用补肾地黄丸加味治疗本病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脑积水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中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继而发生脑室扩大,脑实质受压.它常常引起一些神经系统的改变.对于成人来说,脑积水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也常见于脑外伤、颅内出血、脑外科手术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但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电项针疗法治疗脑积水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1 什么是脑积水 脑积水顾名思义是由于脑部液体较多,而出现一系列临床反应的疾病.脑积水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也是由很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各种颅内肿物或者是脑外伤后,使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或者是循环受到阻断,所以当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积聚时,脑脊液就会继续增长,常常伴有颅内压增高,从而导致脑室系统的扩张...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积水是指儿童期因脑脊液循环障碍分泌过多或吸收不良,致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增多,表现以头颅增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脊液置换注氧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脸。方法:30例者接受了腰穿脑脊液置换注氧治疗.腰穿次数3~11次.平均 6次,每次置换脑脊液量 20~70mL,注入氧量 10~15mL,同时观察神志、瞳孔.测定颅内压、血压、呼吸、脉搏。结果:无一例死亡,随访26例,随访时间 3~36月,按GOS评分,优11例、良 7例、中 5例、差 3例,其中 8例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陷;复查头颅CT26例中.25例脑室结构无扩大、3例脑室轻度扩大。结论:脑脊液置换注氧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降低颅内压,预防或减轻脑血管痉挛,减少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蛛网膜粘连和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和残障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人死亡3例(9.67%),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正常化,减少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以不明原因的抽搐或(和)头围异常增大,影像学检查以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半部球间裂隙增宽,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脑室扩大为其特征.临床可分为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和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属于中医"解颅"的范畴.笔者采用经穴体外反搏法与体外反搏法分别治疗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共180例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合并有脑室出血及(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出血患儿急性期过后,往往留有脑积水的后遗症,从而造成患儿的智力或运动障碍。自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腰穿反复放脑脊液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脑积水后遗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交通性脑积水,一般是指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多,蛛网膜吸收障碍等原因而导致的脑室积水、脑室扩大的病症,因其脑脊液循环通畅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脑积水而得名.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下肢乏力、行走困难等.西医治疗以脑室分流术为主,但存在术后分流管易堵塞的问题.笔者运用中药从痰瘀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迪  李恩苓 《中医杂志》1999,40(1):16-17
交通性脑积水是一综合征,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多、蛛网膜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脑室积水,以致脑室扩大。该综合征以脑脊液循环通畅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脑积水。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下肢僵硬、步行困难及大小便失禁,晚期出现智力减退。西医治疗以脑室分流术为有效手段。多年来,笔者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从“饮”论治,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探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侧脑室显著缩小,且患者意识情况均好转。结论:脑内积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颅脑受损后并发脑积水现象发生的常见因素,而及时给予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腰穿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的4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腰穿排放血性脑脊液治疗,实验组行腰池脑脊液持续引流。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的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腰穿排放血性脑脊液、腰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均可有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患者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不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患者,以手术和降颅压治疗为基础,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治疗中均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积水、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积气和脑梗死等,也未出现导管脱出和堵塞现象,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各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研究经神经内镜治疗后脑积水术后感染及可疑感染病例52例,分析可能和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因素及防治方法。结果器械的消毒方法、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脑脊液漏、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脉络丛烧灼及全身感染可能是相关因素,而脑脊液白细胞数并不是颅内感染的决定因素。结论重视脑积水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1疾病知识脑积水是指脑室系统积有过多的脑脊液,使脑室进行性扩大并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功能障碍。可分为两类: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在脑表面的吸收受阻所致;非交通性脑积水是指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循环受阻。临床采用脱水、利尿治疗只能短时缓解,对进行性加重的脑积水可手术治疗,如侧脑室一枕大池分流、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等。2手术前健康教育2.1心理调适指导:脑积水病人大多伴有精神障碍、行走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颅脑外伤后早期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的方法,减少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方法:时80例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结果:治愈良好者45例,中残12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5例,发生脑积水6例.结论:颅脑损伤后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于外伤性脑积水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积水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积水(解颅)是因颅内病变(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肿瘤等)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头围进行性增大,额部向前突出,两眼下视,多伴颅内压增高。西医对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通过内服、外敷药物,结合针灸疗法,取得了不少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