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藏医多秀疗法治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偏瘫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比较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研究,对照组采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的药物进行藏、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基础上加用藏医多秀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4 d时分别用改良Barthrel指数(MBI)测试ADI能力、用Fugl-Mr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通过两组间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4 d时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秀疗法治疗偏瘫治疗中提高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醒脑开窍法联合靳三针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4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法联合靳三针治疗组23例和传统针刺组20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修订Barthel指数(MB I)对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照观察两组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醒脑开窍法联合靳三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治疗前后FM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中风后遗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施以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康复训练由专门运动疗法治疗师进行实施,针灸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各组根据所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2组疗程为28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8天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平衡功能评定法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法,观察患者的运动、平衡、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8天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法能否加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井穴刺络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①Fugl-M 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手臂、腕部、手、脚4部分FMA总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臂、腕部、脚3部位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手指运动功能评分中,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积分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而缺损积分减少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SS-QO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分比较中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在改善手指运动功能方面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及醒脑开窍针刺辅治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及醒脑开窍针刺.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8周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SS-QOL、MBI...  相似文献   

8.
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区对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针刺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病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等做指标,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醒脑开窍针法加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疗效(有效率90.0%),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有效率66.7%);针刺锥体组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在运动功能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锥体区能明显缓解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是对醒脑开窍针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加分期针刺治疗,根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FMA)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燕丽 《新中医》2020,52(4):138-141
目的:分析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里程安钢总医院2016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14例,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无分期治疗(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观察组加用针刺分期治疗(弛缓期给予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痉挛期给予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0.35%(P0.05)。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肢和下肢Fugl-Meyer (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上肢FMA评分和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DA、LPO水平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衡发育疗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偏瘫患儿的疗效及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均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的运动疗法训练,观察组给予平衡发育疗法训练,1次/d,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2组治疗前后GMFM-88的E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衡发育疗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能有效提高偏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姚院芳  高翔  景蓉  李水清  巴红珍 《陕西中医》2013,34(8):1047-1048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针灸+康复训练组 ),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训练由专门康复治疗师进行实施,针灸采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各组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2组疗程为28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8d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变化.结果:2组治疗28d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3.416,P<0.01).其中,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595、10.261,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 -Meye运动功能(FM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14.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与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与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前2个疗程每天治疗1次,第3个疗程隔天治疗1次。治疗前后,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进行评定,以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治疗后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与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安全有效,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组)56例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50例,均每日针2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对中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更有效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法能否加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井穴刺络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①Fugl-M 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手臂、腕部、手、脚4部分FMA总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臂、腕部、脚3部位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手指运动功能评分中,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积分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而缺损积分减少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SS-QO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分比较中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在改善手指运动功能方面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偏瘫患者共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刺法,观察组采用神经干刺激疗法。10天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法、洼田饮水试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而观察组的FMA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BDAE等级的分布与对照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可提高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言语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2例(2017年7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均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BI)与肢体运动能力(FMA)、神经功能(NIHSS)分值、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NIHS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BI及FMA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NIHSS低于对照组,BI及F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 12%(48/51)高于对照组78. 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采取醒脑开窍针法及化痰通络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