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章永红老师提出,肺之正气不足,兼以脾肾两虚为肺癌发生的基础,痰、瘀、毒为肺癌的致病要因。临床治疗应兼顾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在扶正时注重"保胃气"及气(阳)精、血(阴)精同补,而祛邪时又以化痰毒、化瘀毒为主。调补脾胃为前提,扶正保肺为根本,解毒祛邪为关键,为治疗的3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肿瘤治疗不外扶正与祛邪,早期祛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肿瘤发现时多为中晚期,须攻不伤正,注意阴阳气血之调燮,尤应侧重补脾益肾,方可缓解症情,延长生存期。扶正有清热泄毒法、涤痰散结法、化瘀软坚法,祛邪有滋养阴血法、温阳益气法、补中脾建法等。朱老根据此思路,采用扶正消癥法治疗恶性肿瘤,创立了扶正消癥汤,主要由虫类药组成,临床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3.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相似文献   

4.
晚期肺癌的治疗以扶正为主,但适度"攻毒"可达到"祛邪以扶正"的作用,从而有益于临床获效。本文结合1则肺癌晚期验案的临证分析,初步探讨精准把握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在调补正气基础上"攻毒"的时机,为临床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祛邪以扶正”理论提出以祛邪为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观点,分析总结正气对维护肾脏正常功能的重要意义,提出慢性肾衰竭虚象表现之下实邪留存,认为邪气为致病的核心原因,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祛邪达到扶助、恢复正气的目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病位主要涉及肌肤、脾、胃、肾,而且以肾为病变核心。疾病性质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主要以各类病邪及其病理产物为主,包括水湿、湿热、血瘀以及毒邪等,辨证治疗时需细辨病邪种类,依据病邪种类、性质特点不同施以不同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应注重广义“汗、吐、下”三法精髓,临证时灵活运用:汗法重在开玄府、逐邪气,吐法重在吐之令其调达,下法重在通下而推陈致新;注意祛邪后谨慎缓补,以达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目的。本文主要基于对张从正攻邪理论的重新思考,以祛邪以扶正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肿瘤术后论治心得点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道肿瘤术后的病机特点为正气耗损,余邪未尽。治疗当扶正与祛邪兼施。扶正要在运脾,祛邪重在清解热毒。扶正用药忌过于滋腻,祛邪用药不可剂量过大。  相似文献   

8.
癌毒是具有致癌特异性的一种毒邪,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攻毒治法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从致病因素、古今文献、现代研究、临床攻毒方药抗肿瘤及肿瘤转移的有效性等多方面证实攻毒治法抗肿瘤转移具有可行性。临床可根据肿瘤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应用攻毒治法抗肿瘤转移,同时灵活合用扶正之品、注重扶正与祛邪力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一、祛邪必须立足于整体观祛邪与扶正,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用来解决邪正矛盾的基本方法。祛邪主要是采用各种医疗手段将邪气逐出体外,扶正主要是用滋补方药加强人体的体质功能,这是中医治疗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临床治疗一种疾病,运用攻邪与扶正这两种手段,应分别轻重主次,随机活变,而不宜单一孤立地贯串于治疗的始终。所谓“初病时攻邪为主,正虚时扶正为先”,是着眼邪正盛衰,决定祛邪与扶正先后抑或二者兼施的原则。扶正祛邪是治疗学上的一般规律,但在某些情况下,攻邪对保存正气、促进康复,比单纯扶正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所谓“调节阴  相似文献   

10.
介绍朱良春运用扶正消癥法治疗肿瘤经验,认为治疗肿瘤主要在于扶正、祛邪两个方面,早期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在扶正消癥思想指导下,辨证运用虫类药治疗恶性肿瘤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彭中娟  曹正柳 《光明中医》2023,(7):1363-1367
此文旨在总结曹正柳教授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曹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毒瘀浊互结为标,气机郁滞为特点,是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的疾病。在治疗上强调首要“话疗”,祛邪扶正是其治则。祛邪法包括软坚散结法、消痰泄浊法、清热解毒法,扶正法包括益气健脾法、养阴生津法。在用药上以加味消瘰丸为治疗肿瘤主方,注意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疏肝药、健脾药、引经药、通腑药等的使用以及辨病辨证的结合,尤其注意春季用药、寒温并用、肿瘤阶段性用药、把握好攻与补的平衡等。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原则,在攻瘤的同时注重扶助人体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才能祛邪外出,而正气不足、余毒未消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对肺癌转移的病因病机做出阐释,认为肺癌转移的核心病机是正虚余毒,虚、毒、瘀贯穿疾病演变始终;提出正气虚弱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余毒伏邪是肺癌复发转移的前提,瘀积络脉是肺癌进展的重要原因。对于该病的治疗,扶正重在健脾益气,祛邪多选清热解毒之药,活络宜用益气活血之品,攻补兼施,以提高疗效。基于正虚余毒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肺癌及其转移,对指导中医临床诊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癌肿不是一个单纯的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病变表现于局部的复杂过程,更由于癌肿的局部病变形成后,反过来又对全身产生严重影响,因而更加重病情的错综复杂性。所以在治疗癌症时,必须注意癌肿与机体,主症和兼症的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临床应根据不同病情,正确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治。1.攻与补:是治疗癌肿的两大法则。所谓攻,即是祛邪,也就是抗癌,抑制和杀灭癌细胞。补即是扶正,也就是保护机体和提高机体抗癌能力。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因祛邪可以扶正,扶正也可以祛邪,古人有云:“邪气不去,则正气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用以毒攻毒法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不少进展,现综述如下。一、以毒攻毒法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癌瘤之成,中医认为是由于气滞血瘀或痰凝湿聚或热毒蕴结或正气虚亏所致。邪毒与正气相搏,表现为肿瘤患者的各种症候,但是尽管病情变化错综复杂,邪毒结于病体却是本病根本之一。历代医家及民间流传许多治癌方药都以攻毒祛邪为目的。毒陷邪深,非  相似文献   

15.
中医温病学领域杂气病因学说与天人合一观是提出癌气概念的文献依据;恶性肿瘤基因学发病机制和现代中医提出的"癌毒学说"与"扶正抑癌学说"是提出癌气概念的临床依据。癌气是人体杂气中之最强者;在健康人体,癌气受正气制约,为正气所用,是正气的组成部分。任何原因造成正气衰弱,失于对癌气的制约,癌气则变逆作疫,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恶性肿瘤的治疗应以促邪归正为原则,采用扶正与攻毒并施的治法,促使失制的癌气重新回归正气,被正气制约;促邪归正治疗原则与现代医学中诱导治疗思想暗合。  相似文献   

16.
例举应用温阳利水法辨治胸腺瘤大量心包积液合并胸水验案1则。认为心包积液为痰毒水湿内侵、正气虚弱等因导致,故治疗扶正以健脾温阳为主,祛邪则以泻下利水、行气化瘀为主,扶正与祛邪相互配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贾正平 《光明中医》2006,21(5):20-21
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正气不足、疫毒内陷,治疗着重补肾扶正,佐以祛邪解毒.  相似文献   

18.
王秉乾  李廷荃  张瑀桐 《河南中医》2023,(10):1491-1496
李廷荃教授认为胃癌的核心病机以脾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癌毒为患病之标,健脾祛邪为治疗原则,健脾扶正补其本,化痰逐瘀,抗癌解毒治其标。临证重视“补脾”与“祛邪”同用,以健脾扶正,化痰祛浊,破瘀通络,抗癌解毒为要。李教授认为,祛邪就是打破痰、瘀、癌毒的胶着,分别用化痰软坚散结、化瘀破血散结、抗癌解毒散结逐一攻破。其还强调在癌毒日久顽固,正气不甚虚弱时适当运用虫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为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九香虫等。虫类药性善走窜,具钻剔之性,对于久瘀入络,癥瘕积聚之疾,有良好的攻毒消癥,通络止痛之功,具有“以毒攻毒”之性,但虫类药药性峻猛,在攻伐瘤毒的同时,又不可避免损伤正气,要充分把握其药性、毒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合理灵活运用,短程使用,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其病因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脏腑,其虚为本,其实为标,病位在肝胆,涉及脾胃。转阴丸以益气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组方,具有双向免疫调控作用,补中有清,攻补兼施、达益气健脾而扶正,清热解毒而祛邪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治疗法则虽多,但总的来看,以扶正与祛邪为基本法则。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基本原则,值得讨论。在学术论坛中,主张补者,往往过分强调扶正以祛邪的重要性;主张攻者,往往过分强调祛邪安正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地成为唯补论或唯攻论者。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感触颇深,故对扶正祛邪或祛邪安正问题提出管见,以求引玉。1 对“正”和“邪”的认识 “正”即指正气而言。正气又名真气、元气、精气,关于正气的含义问题,《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