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急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治疗时间窗较窄,时刻危及生命,所以在临床治疗以溶栓治疗为主。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已被证实可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1],而银杏达莫则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1—2013-02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因具有发生率较高及预后较差的特点,其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脑梗死现有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等,而对于急性期患者,因传统抗凝药物导致的高出血风险,使是否立即应用抗凝药物一直存有争议.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凝血酶抑制剂,起效迅速,出血倾向低.本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10-01-2013-08我院收治的13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如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血脂、脑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脱水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加曲班。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尿、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高,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 d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给药前及治疗后第14d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4d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改善更明显。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急性脑血管病中,据统计占50%~80%不等,故其防治已成为医学科研的重点课题,目前治疗本病药物虽然不少,其疗效各家报告不一。本文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全部病人均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1]和经CT证实。治疗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1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26 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 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 d内60 mg/d,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 d内 20 mg/d,早晚各1次,7 d后给予拜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等治疗.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其他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进行NIHSS评分,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抗栓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降纤、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后6~24h符合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给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测定及凝血功能测定,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2组治疗前后均有进步,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57%,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凝血功能检查,FIB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LT、PT、INR、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我院2010-01-2011-01对错过最佳溶栓期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抗栓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01-2011-01收治错过最佳溶栓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发病时间7~48h;男52例,女36例;年龄38~69岁,平均(56.21±0.24)岁。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72h内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2018-07—2019-10泰州市中医院收治7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0例,常规组40例。常规组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同时予清除氧自由基、调控血压、血糖控制、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首日和次日以60mg剂量于24h内持续静脉泵入,自第3天起,剂量调整为10mg 2次/d,每次于3h内静脉泵入,持续使用5d;比较治疗前、治疗7d、14d后凝血功能(PT、TT、APTT、FIB)和血小板(PLT)计算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d、14dNIHSS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与治疗7d、14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血小板计数2组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标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后2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研究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标均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5),且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结论 阿加曲班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干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测定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以此结果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追踪观察。结果:Hhcy和非Hhcy组患者发病3天内神经功能缺损和发病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第30、90、180天,Hhcy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非Hhcy组,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非Hhcy组(P<0.05)。结论:Hhcy不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2—2020-02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诊断为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7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n=39)和研究组(n=39),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2次/d,疗程2周。2组均双抗3周后改为单抗阿司匹林长期服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 d和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相关出血事件。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 d、14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组治疗14 d后才显示出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研究组10.25%,常规组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明显改善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急性期的神经功能恶化,并改善远期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超早期溶栓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尿激酶(UK)溶栓溶栓治疗的疗效、最佳时机、安全性及神经保护剂对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小时内30例,6~12小时15例,根据起病时间及是否使用神经保护剂分为A、B、C三组,快速静脉商注尿激酶50~80万单位,另设对照组30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进行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显著,A、B组(〈6小时组)P〈0.01,C组)6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26),疗效评定按《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优于对照组61.5%(P〈0.01)。起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早。结论依选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06—2011-06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亚低温疗法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发病3h内与发病3~6h内给予治疗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病3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7.96±3.52)分、(6.85±3.35)分、(4.52±2.85)分、(2.32±2.5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首日应用东菱克栓酶10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以后隔日用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连用3次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9±6.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7±6.54)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结论 东菱克栓酶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口服,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HAMD、NIHSS及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5,P=0.027)。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对50例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CT扫描测定脑梗死体积,随访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ACI患者血清100b蛋白在入院第1d开始升高,第3d达到峰值,第7d下降,第14、21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3d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峰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与2个月后BI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S-100b蛋白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并可评估预后,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以90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并分为二组:预后良好(mRS 0-1分)和预后不良(mRS 2-6分),对影响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d时预后良好者30例,占36.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房颤、溶前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溶前血糖、CT早期缺血改变、UK剂量为影响预后的7个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仅溶前ESS、时间、UK剂量、血糖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溶前ESS评分、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UK剂量、溶前血糖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CK、CK-MB及cTnI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对经颅脑CT/MRI及临床表现确诊的2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5天进行CK、CK-MB及cTnI动态观测,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及患病后1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CK、CK-MB及cTnI异常的分别有70例、40例和22例。33.04%(76/23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存在心肌标志物异常;(2)大脑半球梗死的患者CK、CK-MB和cT-nI水平与其它部位脑梗死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CK、CK-MB及cTnI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1;P〈0.05),而脑梗死患者早期CK-MB及cTnI水平与患病后1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值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可出现心肌标志物异常,且与脑部梗死部位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