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枳实消痞丸联合快速康复理念在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55例,分为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枳实消痞丸试验组和仅运用加速康复理念的对照组,试验组28例患者,对照组27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胀腹痛程度、引流管引流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服用枳实消痞丸后,经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自术后第3、7天引流量、腹痛分数、腹胀分数等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各项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89.28%)明显优于对照组(74.07%)。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运用枳实消痞丸对于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瘀通腑法联合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术后24 h开始至术后第7天予化瘀通腑法(给予桃红四物汤合大承气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指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指标。结果 (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P0.01)。(2)术后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增加(P0.05)。(3)住院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4)住院费用两组间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腑法联合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大肠癌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理气通腑颗粒对结直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南京市中医院病位证素为大肠、病性证素为气滞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按照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于术后第一天开始根据证候予理气通腑颗粒口服(以小承气汤为主方,适当加以健脾、化湿药);对照组按照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首便时间,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呕吐、腹胀、腹痛恶心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口服理气通腑颗粒有助于结直肠肿瘤术后排气排便;而对于恢复饮食时间及术后呕吐发生的影响不明显。理气通腑颗粒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证素为大肠、气滞的患者,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承气汤治疗,连续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浆炎性反应改善(CRP、TNF-α及IL-6)及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NF-α、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机体术后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张玲玲  翁婷婷  王琪 《新中医》2021,53(12):193-195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口服并给予保留灌肠治疗。2组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腹围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L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腹围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L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穆童  周永坤 《新中医》2019,51(8):298-301
目的:观察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40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压力、切口并发症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3、4、5、6、7天肠鸣音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4、5天腹腔内压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天,观察组操作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操作前(P 0.05)。术后3、4天,观察组操作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能减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急性肠梗阻患者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腑活血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活血汤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腑活血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盒式艾灸足三里、理气通腑方足浴2种不同方法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盒式艾灸组(简称艾灸组)55例、理气通腑方足浴组(简称足浴组)53例、对照组54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艾灸组与足浴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日开始盒式艾灸足三里或理气通腑方足浴,直至术后首次排气或持续6d。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艾灸组、足浴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艾灸组与足浴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足浴组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147)。结论 :盒式艾灸或理气通腑方足浴均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和胃肠电图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观察组胃肠电图参数VP-P、f、RA均高于对照组,RD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干预基础上加艾灸双侧足三里有助于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剖宫产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的影响,探讨大承气汤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采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于剖宫产术后6 h开始采用开塞露20 m L塞肛,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进行保留灌肠,术后12 h起,每24 h保留灌肠1次,患者排便后停止灌肠。观察两组产妇返回病房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8 h、24 h肠鸣音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9.9%,对照组为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缩短剖宫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腹逐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20年5月接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试验组(26例),患者均严格卧床,伤处垫薄枕,嘱高纤维膳食,适当增加饮水,予吴茱萸中药热奄包热熨治疗,试验组加用通腹逐瘀汤口服。记录患者治疗后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治疗3 d后进行腰痛VAS评分及胃肠功能恢复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相当(P 0.05),试验组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治疗3 d后所有患者腰痛VA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 0.05),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腹逐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紊乱能够有效恢复胃肠功能,缓解伤处疼痛。方中大黄、芒硝的用量、用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通腑汤灌肠促进坏疽穿孔性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住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术后予石蜡油灌肠剂,治疗组术后予通腑汤灌肠,对比2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灌肠对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确作用,效果优于石蜡油灌肠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针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6例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处理和腹部按摩治疗,治疗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产妇的总有效率是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66.04%(P0.05);治疗组产妇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可明显改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术后常规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单纯西医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加速康复中的护理观察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胃癌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患者肠内营养加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加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腹泻、低血钾、高血钠发生率、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变化。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血清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腹泻发生率、低血钾发生率、高血钠发生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加速康复中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照治疗措施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流食恢复时间、腹胀评分、肠鸣音次数、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观察周期为1周。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流食恢复时间、腹胀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莫沙必利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对患者早期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8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以评估2种疗法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莫沙必利能缩短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对患者早期肠功能的恢复起促进作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剖宫产妇实施中药封包与穴位按摩联合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穴位按摩,试验组采取中药封包与穴位按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妇术后实施中药封包与穴位按摩治疗,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结直肠癌术后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6例行结直肠癌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采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胃肠功能情况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与首次排便时间及护理后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联合组心理健康、独立能力、躯体健康、生活质量总分、排便次数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使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具有良好预防便秘作用,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并使其排便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56例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经胃管注入枳术丸汤剂;同时术后第1天开始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内关穴及中脘穴。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不良反应患者经观察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能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能够降低术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