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振强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2)
缺血后处理是一种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的新方法,近来发现对脑缺血也具有显著保护作用。适当时机给予适当强度的后处理可减少局灶性缺血及全脑缺血后大脑的梗死面积,减少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死亡,对远隔器官实施的远距离缺血可降低脑梗死面积。缺血后处理可以影响再灌注的脑血流,改善血管神经单元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炎症、凋亡、Akt、MAPK、PKC和KATP通道等途径实现神经系统的保护。本文就缺血后处理脑保护的研究方法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se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采用开颅机械闭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n=18),IP组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15 min后开放双侧的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bCCAs)15 s,夹闭15 s,反复3次,然后开放bCCAs进行永久性灌注;非IP组阻断MCA 15 min后直接开放bCCAs进行永久性灌注.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0 d内在各时间点行行为学检测,并以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于再灌后2 d、14 d时各组随机取6只检测脑梗面积.结果 IP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行为学检测结果均优于非IP组;再灌注2 d、14 d时IP组脑梗面积均显著小于非IP组(P<0.001),IP组再灌注2 d和14 d的脑梗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724).结论 IP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降低脑梗面积. 相似文献
3.
缺血后适应是缺氧耐受现象的一种,被认为可以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强度的后适应,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减轻迟发性的神经元的凋亡,明显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后适应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脑组织内某些蛋白的合成有关系。由于后适应干预的时间是发生在缺血事件发生以后,这就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联合脑心通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12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心通组)、RIPostC组和RIPostC+脑心通组,每组各40例; 3组均按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用药,并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RIPostC+脑心通组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vs 32.5%,P<0.01)。RIPostC组症状改善率为52.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但显著低于RIPostC+脑心通组(P=0.017);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RIPostC+脑心通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RIPostC组(P<0.05); 治疗后RIPostC组和RIPostC组+脑心通组患者B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RIPostC+脑心通组的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 vs 20%,P=0.044)。结论 远隔缺血后处理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生,且RIPostC联合脑心通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长时间的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可以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短暂反复的缺血和再灌注不会造成损伤的叠加,反而可以提高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在对心肌、脑、脊髓、肝脏等许多脏器的研究中均发现这种“保护作用”的存在。本文对近年来缺血预处理对脑的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1 缺血预处理的现象及概念 缺血预处理的现象在心脏方面研究较早,并已在心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应用。1986年Reimer等[1]研究发现,心肌在一次或多次短暂的局部缺血发作中,并没出现ATP数量… 相似文献
6.
田伟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控制多种细胞和代谢过程.PPARs的3种亚型(α、β、γ)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葡萄糖的吸收、脂肪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炎性及免疫反应、氧化应激、肿瘤发生等.近年来,对PPAR-γ的作用机制、效应和应用的研究较多,对糖脂代谢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已成为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7.
万雅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5):469-471
<正>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remote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P,RLIP)是指通过间断的非致死量的远端肢体缺血刺激来诱导大脑的缺血耐受,从而在后期脑缺血事件中尽可能的保护神经元,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的一种干预措施~([1~4])早在1945年时,便已经有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的特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尚较少,已经获得临床证据的方法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慷激活物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的特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尚较少,已经获得临床证据的方法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卒中单元和抗血小板治疗。而脑保护治疗,虽然基础研究证实有效但临床应用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源性脑保护药物常常只能作用于单一靶点,而脑缺血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三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予以糖氧剥夺12 h后正常培养,缺血后处理组经糖氧剥夺12 h后予以3个循环的正常培养10 min/糖氧剥夺10 min,正常培养12 h后通过光镜、荧光显微镜以及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SOD活力检测SH-SY5Y细胞的改变。结果缺血后处理组的SH-SY5Y细胞存活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而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经缺血后处理的SH-SY5Y细胞内SOD的活力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32.53%(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在细胞离体状态下可以发挥保护作用,能够降低SH-SY5Y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内SOD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209-213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各组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方法实验分组: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对照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_1区细胞凋亡及AQP4表达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的水分含量明显减少(P 0. 05)。再灌注24 h后,对照组海马CA_1区AQP4、凋亡细胞24 h表达量明显增加,IP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 0. 05)。结论 IP组脑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降低,提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水肿,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甲亚砜对缺血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强极性溶液,它不仅对缺血脑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阻止脑缺血继发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而且在许多方面DMSO的作用优于甘露醇、地塞米松、巴比妥等脑保护剂和过度换气等降颅压治疗措施.本文就其对缺血脑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苯妥英(phenytoin,PHT)为乙内酰脲类药物,是一传统的抗癫痫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苯妥英具有减轻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并且对苯妥英关于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本文试就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神经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窗。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IP 15s组、IP 30s组和IP 1min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行单纯I/R;IP 15s组、IP 30s组和IP 1min组,反复3次缺血再灌注。除假手术组外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建立脑缺血SD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并应用组织原位标记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IP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再灌注24 h后,IP各组N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IP 15s组、IP 30s组NDS低于IP 1min组(P<0.05)。对照组海马CA1区TNF-α、凋亡细胞表达量明显增加,IP 15s组、IP 30s组海马CA1区TNF-α、凋亡细胞的表达量较IP 1min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IP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海马CA1区炎性因子TNF-α及细胞凋亡的表达。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窗为15s、30s。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对缺血脑保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亚低温对缺血脑具有保护作用和缺血神经元损伤存在温度依赖性。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涉及复杂的生物学级联反应过程 ,包括对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的作用 ,对Ca2 超载和Glu受体可塑性变化的影响 ,对自由基反应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严重的临床疾患,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大量研究证实,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胺(Memantine)可以有效地减少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应用膜片钳技术的研究进一步从细胞水平证实了美金胺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示美金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LR4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及缺血后处理+脂多糖组,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FITC和PI双染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TLR4及Caspase-3表达水平,通过RT-PCR测定各组TLR4mRNA水平。结果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组细胞TLR4蛋白表达、mRNA水平及凋亡率,脂多糖可以逆转其下降趋势。结论TLR4可能参与了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10):910-913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NMDA受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VO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将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15 s/15 s,3cycle)(IP组)、NMDA受体阻滞剂MK-801预处理组(IP+MK-801组)、NR2B选择性受体阻滞剂ifenprodil预处理组(IP+ifenprodil组),以水迷宫、旷场实验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其对行为学的影响,以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全脑缺血组大鼠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增加,旷场试验评分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更低,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每250μm存活神经元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改变均被MK-801阻断,与缺血后处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IP+ifenprodil组的表现与缺血后处理组未见差异。结论 NMDA受体可能参与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胰腺移植后血栓形成和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又是胰腺移植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会严重影响移植胰腺的功能。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的:观察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法对大鼠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48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为4组,对照组,缺血后处理1组(再灌注30 s缺血30 s 1次),缺血后处理2组(再灌注30 s/缺血30 s 3次)和缺血后处理3组(再灌注30 s/缺血30 s 6次),各组均行胰腺移植;48只建康SD大鼠为供体;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 h移植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变化,TUNEL法检测移植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血糖降低(P < 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血糖低(P < 0.05);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移植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P < 0.01),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低(P < 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P < 0.05)、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低(P < 0.05)。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移植胰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值低(P < 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细胞凋亡指数值低(P < 0.05),提示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再灌注30 s/缺血30 s循环3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后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目前对神经元细胞死亡的基本分子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进展,但随后的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却不容乐观。许多神经保护剂在动物模型中有效,但在人体实验上却不成功~([1])。研究表明仅有少数几种神经保护剂被证明是临床有效的。所以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远隔缺血处理,是指给予再灌注组织或器官接受短期的非致死性缺血量干预,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来保证远隔器官或组织抵抗更严重的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