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王庆其教授脾胃疾病医话三则:(1)脾主黏膜:强调黏膜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借用外科消、托、补的治疗原则,临床以四君子汤加黄芪作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黏膜病变。(2)护膜法:治疗胃病辨证论治的同时强调用药针对性的护膜医疡,使局部病灶恢复,介绍了制酸护膜法、补气健脾护膜法、滋阴填精护膜法、活血止血护膜法、咸寒养阴护膜法、甘寒养阴护膜法的用药方法。(3)祛风胜湿:风药多燥,燥能胜湿,祛风可利气,风药升阳,故祛风可胜湿,但用药需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
医话3则     
王金亮 《河北中医》2009,31(10):1474-1474
笔者从事中医妇科工作36年,幼承庭训,历经临证,多有心得,今摘医话3则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话3则     
  相似文献   

4.
昔年就读中医学院,侍诊于刘欢祖教授案侧,刘师学识渊博,授课时理论与临床结合,深入浅出,临证时细细辨析,并传授其临床经验,获益良多,当时聆听后,每每疾笔录之,有的内容刘师亦予以修改,珍藏至今。今临证余暇,翻检旧时笔记,感慨万千,墨迹依旧,慈颜已逝,谨摘录文稿于下,意在刘师经验传之不晦。  相似文献   

5.
广州中医学院李仲守教授1931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从事教学及医疗工作。曾主办过《医林一谔》杂志、医药学报及联合诊所等。1958年受广州中医学院聘请,参加内科教研组的工作。五十余年来,李老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造诣,擅长中医内科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是广东省名老中医之一。1982年荣获广东省高教局教学优秀奖。为继承、整理李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期选刊了李老关于教学、临床、科研的医话三则,其它文章将陆续选登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旨在对福建省名老中医阮诗玮的临证心得进行整理总结,包括阮师对老年性疾病提出体弱慎勿攻伐的观点、暑邪在肾脏病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临证灵活运用荷叶的经验等,辑成医话三则,期冀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阮诗玮教授是福建省名中医,擅长诊治肾脏病及其余内科杂病.此文以医话形式总结了阮诗玮教授辨治内科杂病的临证经验,撷选阮教授运用全真一气汤治疗心衰、肺部感染案;运用缩脾饮治疗暑令泄泻案;运用滋水清肝饮治疗阴虚水肿案,体会到应该准确把握疾病的动态演变及病机转以灵活运用方药,医者不应为传统观念所束缚,临证当不畏浮云遮望眼,透过...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名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教授,以学识渊博、治病临床思维细腻活跃和疗效卓越而驰誉海内外。爰将笔者早年晋修时,先师多次查房会诊和答疑之有关内容,辑成医话三则,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9.
王诚喜教授是衡阳市名中医,从事呼吸相关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累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其丰富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在面对临床繁杂多变的疾病时,总是能从经典古籍和古代医家中找到灵感和依据,搏采众医家之长,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王教授临床注重因时制宜,提倡治未病,并根据临床经验提出小儿咳嗽责之于脾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从肾论治,金水相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胃肠疾患医话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中 《中医杂志》1996,37(8):464-465
1 升降散与胃气上逆清代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中收载的升降散,组方相当别致,从而令人瞩目。近来在中医药的刊物上常见用该方的介绍,如以升降散加荆芥、牛蒡子、黄芩、栀子、竹叶、桔梗治火郁低热。江南流传一个叫“表里和解丹”,专主卫气同病,也是以升降散作基础方(外加剂芥、藿香、薄荷、滑石、萝卜汁等)。河北玉田县有位老中医,常以升降散的原方研末,治疗顽固性腹胀,  相似文献   

11.
医话两则     
一、治病勿囿针药吾县有邵翁,年八旬,诙谐多趣、医验甚丰。尝闻治梦遗有妙道,不以针药愈病。然久不得其术,好奇之心日强。后偶从他处探悉,其法竟简不足言,乃睡前以布带吊其足踝,令其梦中不能合股,则遗精之疾自除。乍闻忍俊不禁,晒其为戏谑调笑之谈。遂致前日猎奇求知之心尽堕。某日偶有谢某求诊,言梦遗三月余,多方治之罔效。余以常法治之,亦不见功。束手之际,忽忆邵翁之法,遂冀侥幸之心以试之。嘱病者就寝前将一腿吊起,离床尺许,屏除杂念,复于其配六味地黄汤合桑螵蛸散加减调服,果验,五日即愈。一年后再见,喜谓旧病  相似文献   

12.
医话三则     
一、清暑益气汤治疗夜间发热医者常知入夜发烧、口干渴饮者属阴虚火炽,殊不知暑热稽留夜热渴饮者亦屡见不鲜。余于临床见夜热昼安患者经年不愈,察其治疗经过,除西医多用谷维素,抗生素、退热片、激素等药治之罔效者外,中医惯用甘寒养阴,清滋降火之品亦多不应,而余每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却能起沉年之疴。如省军区张某母,年60余岁,数年来不分冬夏,每于夜幕降临始作身热、面赤、口干渴饮,乏力困怠,夜半则舌干强,口粘,需饮水五磅稍可缓解,五更稍有汗出而热自解,昼如常  相似文献   

13.
一、癃闭二便俱闭大多以通利为急务,唯正气之不足者再以通利必伤正气,非但不解,反见更急,必予补益方可。曾治患者赵某,女,汽车撞伤后骨盆骨折,膀胱破裂术后三十多天来二便一直不通,须导尿、灌肠。审其身热多汗,疲乏无力,咳嗽多痰,纳呆食减,口干口苦,舌质嫩红,舌苔白厚,脉虚大滑数,寸脉为盛,予黄芪5克、升麻6克、柴胡6克以益气升阳,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以滋肺金,桔梗12克、枳壳12克、紫苑10克、知母10克以宣肺化痰清热,理三焦,使清阳升,浊阴降,荣卫行。三剂后,大便畅,微有排尿之感,察其舌台水滑,于原方中加肉桂4克、青皮9克,温阳化气。  相似文献   

14.
医话三则     
一、风伤卫阳南宁李某,17岁。1959年6月27日下午突感发热微汗,头微痛,延他医治之,谓为伤暑,治以香薷饮。以其身热有汗,谓药须冷服始有效。服后身热头痛更甚,且增喘咳吐痰等症,又延原医复诊,谓脉来浮数,是火热上炎,以石膏、芩、连、知母、花粉等清之。服后喘咳不已,不思饮食,坐卧不安,遂延余诊治。诊见脉弦紧,左倍于右,面色戴阳。此乃风寒内束之证,当用表散之法为  相似文献   

15.
医话两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刘志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7):441-442
1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除常见的气管、支气管疾患外 ,鼻、咽、喉部疾患引起的咳嗽也不可小视 ,因为这常是久治不愈之咳的原因。干燥性鼻炎导致干咳无痰 ,过敏性鼻炎导致咽痒咳嗽 ,鼻窦炎导致痰多咳嗽 ,鼻咽炎导致干吭频作 ,粒性咽炎导致清嗓咳嗽 ,干燥性咽炎导致干痛咳嗽 ,瘀血性咽炎导致干呕咳嗽 ,过敏性喉炎导致遇冷咳嗽 ,慢性喉炎导致发音咳嗽 ,还有急性喉炎的犬样咳嗽 ,等等。更有更年期咳嗽、高血压咳嗽、心源性咳嗽、胃源性咳嗽、肾源性咳嗽等 ,不可胜数 ,其要点在于 :始终不离乎肺脾肾也。因为 :肺…  相似文献   

16.
医话三则     
顼祺 《山西中医》1991,7(3):39-40
厉节病以调治肝肾为本厉节病是常见的关节疾患,类似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多因劳伤过度,肝肾先虚,汗出感受风湿邪气所致。其以全身关节疼痛或肿大为主要症状。厉节病的发生,以肝肾不足为其内因,风寒湿热邪气的侵袭为之诱因。从临床实践观察,厉节病症状复杂,病情反复,难以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抓住病本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先虚,邪气才能乘虚侵袭,邪郁关节,使关节肿痛,所以治疗时必须抓住肝肾两虚这一病本。给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剂治之,常用《金匮要略》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用方。本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宣痹,滋阴清热的作  相似文献   

17.
医话三则     
一医病需详察病因经州某翁医多神验。一老妪七十有二,患病十六载,经多医诊治,皆束手,更不知何许病也。终日踡坐于炕隅,一昼夜大便二十七、八次。家人已为其备好寿衣,忽闻翁医术精湛,延翁诊之。翁视妪状:骨瘦如柴,腹内痛、胀,不思饮食,唯日饮酒三顿以维持生命。翁断为腹虚寒久痢。立命戒酒,并处以散寒止痢之剂,仅一月而愈。  相似文献   

18.
医话两则     
一、甘草干姜汤治吐血先父陈光普解放前行医于乡邑,远近颇有医名,1947年夏某日,突然一乘小轿临门,抬一患者急急前来求治。×××,男,成年,病吐血月余,多方求治无效,病情日趋恶化,故远道慕名前来。吾父审视良久,即秉笔直书:炮干姜五钱,甘草二钱。命速煎与之温服,次日复诊云吐血已止,后据证调理渐向愈。  相似文献   

19.
医话三则     
白虎加术治高热津市河东阎某,男,年四十余,素喜酒、体肥、多湿。83年冬偶感风寒,遂见发热恶寒,头身困重且痛,自服西药APC后汗出甚多,而热不解。又经厂医治疗,亦施中西发汗药物,其热始终不退。此时病已月余,体温38.5℃~39.5℃,后经某医院以“发烧待查”收入院观察治疗,查血、透视  相似文献   

20.
医话三则     
一、顽固性汗症周身出汗七百余日,无时或已。情志冲动,工作繁忙时人汗出如雨,其尤甚者,倾刻间即可湿透重衫。安静时,亦有汗液泌出,周身湿润难受。出汗部位遍涉周身,但以上半身为多。患者虽出汗数百日,但食欲、精神,语言、二便均可,平时除饮水较多,时觉烦热之外,无特殊嗜好,亦无有关病史可资记载。中医按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施治罔效。西医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投药亦无寸功。脉象沉涩有力,舌质舌苔正常,1979年4月27日晚由袁医师陪同就诊,证脉合参,本症为气机郁结化火,迫液外泄,遂至阳浮阴弱,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