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运用锁定钢板修复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应用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后桡骨远端相关解剖参数的变化仍不清楚。
  目的:通过与普通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比较,探讨可撑开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桡骨长度恢复的修复效果。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拾的3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可撑开锁定钢板组22例,普通锁定钢板组16例,骨折分型采用 AO分型,均采用掌侧入路。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末X射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根据Denis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9-16周,平均12.3周。内固定后两组掌倾角均值分别为10.6°和11.3°,尺偏角均值分别为21.1°和19.2°;随访末两组掌倾角均值分别为8.5°和8.5°,尺偏角均值分别为17.9°和15.8°,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两组桡骨短缩均值分别为0.5 mm和1.1 mm,随访末两组桡骨短缩均值分别为0.9 mm和1.4 mm,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Dienst功能评估:可撑开组优16例,良6例;普通组优11例,良5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运用可撑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功能,且其对桡骨长度的恢复较普通锁定加压钢板更好,并能在随访期间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予以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35例予以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桡腕关节面平整度、尺偏角、掌倾角及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桡骨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Cooney腕关节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相较于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2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掌侧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比较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1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6~21)个月,患侧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标准评定,优15例、良2例、不满意1例,优良率达94%。【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办法,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26例,采取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式手术;外固定组24例,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方式手术。术后分别给两组患者做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测量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以分析在桡骨骨折的治疗上,内固定方式和外固定方式的差别。结果 根据术后两组患者x射线片显示,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短缩距离均能达到复位标准,p>0.05,两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桡骨掌倾角基本能达到复位标准,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方式均能达到复位标准,但在桡骨掌倾角的恢复上外固定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固定组26例与外固定组24例。内固定组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两组患者患侧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以分析在桡骨骨折的治疗上内固定方式和外固定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的桡骨尺偏角和尺桡骨高度差短缩距离均达到复位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桡骨掌倾角达到复位标准,内固定组桡骨掌倾角基本能达到复位标准,外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复位标准,但在桡骨掌倾角的恢复上外固定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情况发生。结果:32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以上并发症。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掌侧入路可以避免钢板对肌腱的干扰,是理想的手术方式。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具有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闭合性骨折48例,开放性骨折4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掌侧锁定钢板加克氏针,掌侧锁定钢板加背侧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8~54个月,平均32个月,52例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行X线片复查示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桡骨短缩基本纠正,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程度良好。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0例,良18例,差4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效果满意,根据背侧骨折块情况可结合克氏针或背侧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内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收集50例,根据其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25例施予经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施予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手术指标、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优于对...  相似文献   

9.
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6-20(平均12)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优良率91.4%。结论: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骨畸形愈合,减少腕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和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并择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取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3例,采取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并发症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尺偏角及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绕腕关节面平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桡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同时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情况,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显著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优良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确切,可将骨折端进行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6例,按照AO分类,B1型4例,B2型6例,B3型3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8~24月随访,按照D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关节面的平整性,可较快的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江门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每组30例。内固定组行掌侧入路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外固定组行传统闭合复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长,观察并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掌倾角、尺偏角)变化,记录术后3个月时两组桡骨远端骨折状态(Jakim系统评分)以及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变化情况,统计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例数。结果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外固定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外固定组(P<0.05),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外固定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大(P<0.05),且内固定组显著大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Jakim系统评分显著高于外固定组(P<0.05),Gartland-Werley评分显著低于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较好的改善腕关节功能。但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桡骨远端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桡骨远端尺偏角、桡骨远端掌倾角、尺桡骨高度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相比,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在改善患肢尺偏角、尺桡骨高度差方面更突出,且骨折愈合、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锁定钢板组33例,普通钢板组31例,比较手术完成时、术后6个月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远端高度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完成手术时,X线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均获得6个月随访,X线片复查显示,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锁定钢板组评分优于普通钢板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优于普通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仍存争议。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两组,外固定组6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钢板组61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等。结果与结论:外固定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钢板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发现钢板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掌倾角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而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面台阶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轻微、骨折愈合较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掌侧入路联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桡骨移位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老年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掌侧入路联合LCP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者腕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采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及X线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00~14.00个月,平均(11.15 ±1.76)个月,其中43例患者术后腕关节无疼痛,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4例术后仍存在腕关节疼痛且需服用止痛药,其中1例存在掌指及指间关节活动障碍.按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进行效果评定,优35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91.49%;术后X线片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掌倾角(9.31±1.52)°,尺倾角为(11.74±3.23)°;45例患者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78 ±0.15) cm,2例桡骨远端短缩约有0.5 cm.结论 掌侧入路联合LCP治疗老年移位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万向双柱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应用 AO 2.4 mm 桡骨远端万向双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随访疗效。【结果】患者均获为期6~12个月的术后随访,X 线片示术后达临床愈合。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折端再次发生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病例。根据 X 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平均9.4°(6°~15)°;尺偏角平均18.9°(11°~26)°。根据 Garland&Werley 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万向双柱 LCP 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12-2814
探究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将2011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4例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外固定支架。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腕关节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桡骨高度、尺偏角较大,掌倾角较小,屈曲/伸展、疼痛、活动范围、功能及握力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予以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相当,但外固定支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腕关节影响小等优势,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